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职高一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15 10:25:13 高一 我要投稿

职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高一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职高一语文教案范文1

  【课题】始业课

  【课型】讲授【第1教时】

  【教学目的】

  1、师生互相初步了解,沟通,并学习口语交际—介绍。

  2、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让学生明确本科目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与学生沟通感情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

  姓名爱好学习新东西赠言

  二、学生自我介绍

  姓名爱好星座博客

  三、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

  1、爱学语文吗?喜欢上语文课吗?

  2、看过哪些课外书?课代表调查

  3、爱写作文(日记)吗?周记

  4、以往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

  5、最喜欢语文老师怎么上课

  四、明确语文学习的要求

  守纪(一切与课堂无关的)、听讲(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必做、选作加分、练字)三方面与学分、作业本(预习、听课笔记、课后作业)练字本作文本

  【作业布置

  抄写诗词三遍

  【教学反思】

  【课题】《永远的校园》【课型】讲授【第2教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思索自身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

  【教学过程】

  预习:诵读文章,感知大意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对自己曾经的母校印象如何?对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2、背景资料

  谢冕,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教授,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

  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严复是第一任校长。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3、课文研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者在前5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校园在他眼中是怎样一个概念?(写了谢冕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在文中主要是表层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是既具体又抽象的。)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

  Ⅰ、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

  Ⅱ、不单纯、富有个性;

  Ⅲ、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机智、聪慧;洒脱、活泼;

  Ⅳ、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

  ④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北大不灭的精神——北大校园精神的延续)

  ⑤大家思考一下,“永远”的内涵。

  (例如:“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质的力量。永远“子子孙孙无穷匮矣。”精神的延续和不灭。

  4、词语学习

  曼妙欢愉怨尤弦诵耿介不阿虔诚

  阻扼肃杀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题】《成长》

  【课型】讲授【第3教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的道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分析问题

  1、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我”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待她为“我”所做的种种“设计”的?

  (答:“我”的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率直、泼辣、急于求成,“她难以掩饰她的厌恶”,又毫不隐瞒她的高兴,她很自信,希望“我”有所建树。对“我”不思进取的性格十分失望却毫不自怨自艾。“她”又是开明的,一旦发现“我”在生意场上已没有指望,便为“我”留意新的“行当”。于是,她发现“我”的写作天才,并鼓励“我”当个作家。)

  (三)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职高一语文教案范文2

  学习目标

  1.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或技巧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是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当同学们初看这个题目时有什么疑惑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素读”文章的能力,《土地的誓言》一文,从课题切入,让学生在接触文本之初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1: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

  生2: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

  生3: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大家的疑惑!

  二.揭示目标: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或技巧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感情。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并顺利达到目标。

  三.自学课文:

  独立自学一

  听读课文的同时勾画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提示:

  请用“我认为这是一块的土地,因为文中体现了这一特点”作答

  6分钟听读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五分钟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做评价、更正、补充。

  (自学检测:触摸关东大地,体味炽热情感

  师: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用笔划下课文中的依据。

  投影显示:这是一片________土地

  (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认真听读课文,不时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通过两段不同的配乐,让教师的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更深感受到作者笔下黑土地的美丽丰饶。】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后,相信同学们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全班分享。

  (生同桌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请同学说说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生1: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表现在“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松香气味的煤快”、“赤色的足金”说明这片土地肥沃,物产和矿藏资源丰富。

  生2:从红布似、金黄、斑斓、赤色我还觉得这是一片五颜六色的土地。

  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告诉大家通过这些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吗?

  生2:看到高粱成熟,远远望去似一快红色的布遮盖着大地,豆粒又大又圆,浑身泛着成熟的金色,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与丰饶。

  师:你的想象让老师佩服啊。

  生3:“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片土地的富饶。

  师:哪一个字特别能体现?

  生3:“厌”,形象说明了粮食多,不是吃饱了,而是已经吃得厌掉了。

  生4: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快乐的劳动,快乐的收获。

  师:文中有具体体现么?

  生4:“空气中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子辘辘地响着”。特别是“欢喜”“香气”“辘辘”等词都能体会到人在劳时那种愉快的心情,连蛛、牛、麻雀都是那样的悠闲自在。

  师:说得真好,这真是一幅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图景啊。对于这片土地,谁还有其他的感受?

  生5: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着。

  生6:是一片美丽的土壤。在文章第二段中“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地窜出来,空气中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老公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景美,人美。

  生7:我觉得无论是前面讲的物产的丰饶,马儿的生机勃勃,自然的景色还是东北人民快乐的'生活,都是一种美。

  师:相信这位同学对美的内涵有很深的认识。还有同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么?

  生8:这是一片有着作者美好回忆的土地

  师:能具体说一说么?

  生8:从“在故乡的土地,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这片土地上嬉戏,捉蚱蜢,劳动,种大白菜还收获了。

  师:这菜的味道怎么样?

  生8:香的。

  师:为什么?

  生8:因为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而且这菜是作者亲手种的,就更香了。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太精彩了。

  (过渡语)这片土地上留有作者成长的足迹,有欢快、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看来大家对这片土地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了,我们说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那么回忆着美丽丰饶的家园故土,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感?请同学再读课文,找出文章里面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文章里有许多饱含作者深情的语句,在感受作者笔下黑土地的美丽丰饶后,有必要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生热情高涨地朗读,同桌交流理解与体会,师巡视)

  独立自学二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技巧)表达出对故土哪些感情。

  提示:①文章里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句子②选择有特征性的景物③运用修辞手法(呼告、比喻、排比等) ④人称的变换。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展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三分钟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做评价、更正、补充。

  3.“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在呼喊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热烈而深沉的思念。

  师:哪些词当中特别能体现出来?

  生10:“无时无刻不”用了双重否定,使这个情感表达地更加强烈。而且在这句话中,作者说听见故乡在呼唤,这只是作者想的,更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师:你读得很好分析得更好!继续。

  生11:“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永远取得了沟通。”“必须”、“不可阻止”、“不能选择”等词语语气坚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想、热爱已经要回故乡的决心。

  师:你把你分析的情感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了。

  生:“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我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和作者故乡的土地已经完全融合了。

  师:我们说言为心声,同学们真的做到了,大家朗读得很精彩,能把自己的情感体味融入到语言中去。作者对家乡是无比思念的,这种情感特点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12(众):泛滥!

  师:“泛滥”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含有贬义的色彩,那么用在这里是否恰当呢?

  生13:是褒词贬用,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下放纵奔流。

  师:那么作者的“泛滥”情感主要包含哪些呢?

  生14:对家乡的思念。

  生15:热爱、赞美故乡。

  生16:想要回到故乡。

  不忘屈辱历史,感悟铮铮誓言

  师:在大家印象中回家乡是件多么容易的事情,而作者既然如此热爱与思想着家乡,为何不回去呢?生1:他不能回去

  师:为什么?

  生2:东北三省沦陷了。

  师:是啊凡是经历过那段悲惨岁月的人,对那段屈辱的历史都会刻苦铭心。那么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那片美丽丰饶的黑土地上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投影九一八历史背景资料,并在哀婉的背景音乐中展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图片。学生看的很专注,从脸上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其心灵受到震撼。)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很想知道黑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九一八的历史背景介绍以一及图片,并配上音乐,让他们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和身处于那段历史中人民的悲惨遭遇,迎合了学生一种期待心里,同时使学生能更好理解作者誓言中所包含的情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与思念,在作者的文字背后我们还能感受到另一种情感。大家能体会到是什么?

  生(众):对日本帝国主义恨。

  师:是的,美丽丰饶的故土,在作者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更深深嵌在作者的心坎上。然而在1931年9月8日那一天开始,这块土地被烙上了灾难和屈辱的印记。面对着同胞被杀,家园被毁,多少人背景离乡,多少人流离失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满腔热血的中国作家义愤填膺,面对着家乡的土地究竟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誓言,朗读并体味情感。

  (生找誓言,读誓言,悟誓言)

  生3:“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说明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只是没有读出“决心”的语气。大家认为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4:对于一些词要读出重音,如“必定”“必须”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读出气势。

  师:有道理,两个感叹句表现了故乡由解放到站立的变化,朗读时语调要不断上扬。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全体学生齐读)

  生5:“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_和耻辱。”说明作者为了解放故乡,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是生命。

  师:读出了作者那坚定的信念,读出了誓死为家园解放的决心。所以我们在誓言中不仅要读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还要读出对帝国主一的愤恨,读出坚定的信念。让我们怀着这些情感一起来齐读誓言。

  (课件展示誓言与东三省美丽丰饶的图片,配上《松花江上》的音乐)

  【设计意图:看着东三省美丽丰饶的图片,听着音乐,让学生自然与课文中描写的词语联想起来。和着《九一八》配乐,通过多种感官激起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情绪推向。】

  四.引导探究

  这誓言是作者发出的,那为什么不把课题改为“我的誓言”而要用“土地的誓言”呢?

【职高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中职高一语文的教案范文03-26

中职高一语文教案11-14

职高高一语文教案模板09-30

职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03-31

中职高二语文课教案03-21

关于职高语文的教学反思01-11

职高语文教学计划10-19

兼职高一作文02-27

职高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