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布衣总统孙中山》高一语文教案

时间:2021-02-25 13:26:56 高一 我要投稿

《布衣总统孙中山》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布衣总统孙中山》高一语文教案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2.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2.难点: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孙中山总统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但对孙中山总统又被称为“布衣总统”,同学们是否也有所理解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布衣总统”孙中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廷一一起解读“布衣总统”孙中山,了解其来历,了解其布衣特色。(板书:标题和作者,同时让同学们阅读全文)

  (二)分析和讨论——理解层

  1.整体分析:从标题出发,结合全文,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文章内容

  板书:

  “布衣总统”孙中山

  ————————————

  同位结构

  ——————

  偏正结构

  由标题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传主是孙中山,而孙中山的地位是总统,而且被称为布衣总统,是具有布衣特色的总统,来自于布衣,又具有布衣品德的总统。因而,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大问题理解全文:1.对于孙中山你了解多少(目的为补充了解下传主的基本生平);2.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3.从何体现“布衣特色”。而后大问题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

  Ⅰ对孙中山你了解多少?(通过提问同学解决)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Ⅱ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

  何谓“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布衣”与总统的辨证关系?

  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称呼的由来?(主要理解课文1—4段)

  文中青年孙中山的有趣故事——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交往故事:平凡为一介布衣却怀有“傲王侯”的大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Ⅲ从何体现“布衣”特色?(因同学已预习过,所以先提问)

  主要由“衣食住行”四方面体现:

  房间:不大

  住摆设:数目少,简单简朴

  识浅薄,狂妄自大。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xiè)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Ⅲ句或段:(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问题,在同学回答后再揭示答案,答案允许多元,只做参考)

  ①读3、4段,理解:

  ●拜见两广总督,名片上只印有姓名、籍贯,说明孙中山早年就具有怎样的思想?(说明孙中山早年便有一种强烈的民主意识,不讲究身份,做事低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具有怎样的品性。而张之洞的态度转变又说明了什么?(孙:早怀大志——傲王侯;不卑不亢。张:虽摆高官架子,但也善识人才。)

  ②“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

  ③“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中,“总是”能否去掉?为什

  么?(不能。“总是”是频率副词,强调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已形成一定的`习惯,突出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优秀品质。)

  ④“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

  先剪辫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剪辫”在当时象征着什么?(说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⑤“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同学们有听说过“睡狮”

  的来历吗?(比拟<拟声>和比喻。睡狮的来历: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惊。”

  用睡狮来比喻中国有两层含义:其一,中国本质是一只狮子,是强大的,无论任何时候

  都具有爆发的潜力;其二,中国在沉睡中还未觉醒,因而要暂时承受着被欺凌。

  (三)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运用层

  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南征北战,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很多,影响深

  远的也不少,但作者——著名的传记文学家却没有从中做文章,通过其大辉煌大事件来介绍孙中山,来突出其伟大和不朽,恰恰相反,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衣食住行),通过这些使得传主的个性更加丰满而鲜活,同时,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思想特征,体现了“布衣总统”不同于一般总统的独特性。

  从中,我们可以目睹“以小见大”写法的魅力,因而我们也要学以致用,在写人记事的

  文章中,要善于运用“以小见大”写法。但是要注意的是:“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

  体现主题,不能小而杂乱;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

  “以小见大”的写法还要同学们多多学习体会,在单元结束前的表达交流活动中我们就

  有机会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了,看同学们是否扎扎实实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四)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又什么感想呢,对孙中山身为一介总统却怀有布

  衣的品格是否大为惊讶?而对其身为布衣却不卑不亢早有“傲王侯”的大志深感佩服?这告

  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而当有了一定的成功后,我们又还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去接受它并不为之所迷惑?同学们,我们敬爱的孙中山总统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五)作业

  1.认真完成课后练习

  2.上网搜集一位名人的逸事,说说这体现了什么品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布衣总统孙中山》高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布衣元帅》教案03-06

语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08-01

高一语文短评教案03-23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03-05

高一语文灯教案03-03

高一语文《咬文嚼字》教案09-06

高一语文开课教案08-28

高一语文《祝福》教案08-25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