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苏教版
一、学生情况
1、组成:类别繁多,层次丰富,成份复杂。
2、状态: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语文能力都有相应的改善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三种:语文必修五、《唐诗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必修每个专题一般由导语和两至三个板块组成。导语是对专题内容的扼要概括,而每个板块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提出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为了增加积累,整合知识,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应用能力,每个主题都开设了积累与应用栏目。
三、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在教科书所创设的对话环境中,通过自主阅读,钻研文本,品味名篇佳作,与文本、老师和同学交流、对话。
2、 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展理性思维。
3、 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语文,走进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三个效率,狠抓计划落实
首先提高课堂效率。
在“五严”的情况下,课时相对减少,而内容未变,要保证最后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表执行教学计划,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备课:
一、
时间:年级组统一安排
主备人:依次轮流
主题:根据教学进度及内容,提前一星期确定
要求:
1、加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3节课,定目标、定任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一篇课文的主备人,按照“读—思—议—论”的模式精心设计教案,教师的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教学手段不少于4种,严格注明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教案突出过程、活动的设计。对负责主备的内容,主备人必须广泛参阅相关资料,深思熟虑,在此基础上,将主备教案印发给组内教师。在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思考之后,其他教师坦陈己见,集思广益,形成成熟教案,作为教学依据,供各教师结合自身、课堂、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分析课文,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预备,收集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2、强调个体钻研。教师个体一定要反复阅读教材,大量参考相关资料,以便读懂教材,透彻领悟教材,最终将备课组的智慧与个人的创造有机融合。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收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然的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滥竽充数,误人害己。另外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教学更有针对性。每个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个人复备,在教案上写下个性化的修改,也可以写在自己的备课笔记本上。
4、重视教学的总结和积累,认真写好教后记。
课堂
1、遵循我校语文“初读——悟读——研读”的课堂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准确把握课堂节奏。灵活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思考,使学生思有所得,练有所获,最应该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写的时间,特别是课堂板演的时间,让学生动笔,才能清晰地暴露问题。实践证明当场评改,学生收获最大。而且,人人都写起来,就不会走神,每一个学习者的效率都能得到保证。
2、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高中班的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主要在于如何有效吸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上课时做到,课堂不能松松垮垮,应有一定的紧张度,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温故知新。内容安排要紧凑, 内容安排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教师也要保持上课的激情,关注每个学生,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指导学生认真听课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运用上课的机智因势利导,灵活驾驭课堂,真正做到少讲精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在此基础上强调课堂效率,强调夯实基础。
3、《唐诗宋词选读》教学难度较大,原因在于教材自身内容单调而造成教师操作不易与学生兴趣不大,设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作适当革新,进行穿插教学,用好导学案和课后的检测。
4、积极思考、严谨实施,优质高效地开展好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工作。
5、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丰富学生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班级报刊图书栏,一方面各位教师必须借助自身阅读经验与实践,即时给与学生激励与引导,使语文习得的空间得到最大值延伸。借助阅读途径,使师生眼界更宽,激情勃发,心在高处。
另外,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适时印发《阅读在线》给学生。如有可能,在课堂作适当导读。
6、抓住早晚读,提高早晚读的效率。特别针对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的问题,做到早晚读任务明确、即使督查、及时反馈,并充分调动班委成员进行早读的检查和监控。
7、积极主动地做好培尖补差工作,责任到人。
9、认真开好组内公开课 ,使组内公开课成为提高每位教师(开课者、听课者)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及时评课,评课时,不讲套话,少讲空话,忌讲假话;少点虚情假意,多些真情实感;客观地讲优点,更要实事求是地提缺点。处理好事业与感情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友爱团结和谐共进的氛围。
其次提高作业效率
在作业问题上尽量“少而精”“宁缺勿滥”。注意作业的分层,尤其要加大综合探究性作业的质量。精心编写了学案,注重选题的典型性、开放性、针对性,尽量选择课内外比较阅读的,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每晚半个小时内完成,鼓励学生在完成必做的作业之后,学会自主探究。
1、 语知
内容:校内自编练习与适当补充的课外练习
要求:即时做,即时评改,统计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体评讲。
督查:年级组。
2、 作文
内容:两周一次的课堂作文与周记。
要求:1、对于周记,相关班级的老师要督促少数学生即时上交
2、认真批阅,认真评讲。3、设立班级邮箱,让学生将佳作发至邮箱,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评讲。4、利用校园网站,将学生佳作发至网站,激励其写作热情。
督查:年级组。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督查。课外阅读可分为三类:指导性阅读,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教室图书架,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阅读,督查方式,检查读书笔记。指令性阅读,把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目(尤其江苏考纲规定的高考考查篇目)有序的分解到各级段,限时读完,督查方式,书面考试。专题性阅读,与学校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对某专题进行深度阅读。督查方式,研究报告。
第三提高考试效率:
出题原则:1、实事求是,有利教学。
2、科学处理好原创与借鉴的关系
出题范围:教材,自编练习,以及更多的课外知识
出题要求:兼顾基础与能力。即使是课文内容,也要从考查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命题。涉及课文的内容,绝不搬用原题,从源头上杜绝投机取巧。
批改:单元练习、月考,组内统一阅卷;24小时完成。
(二)、学习重心前移,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不作业”。不少老师注意了复习,新课学习后就复习:阅读理解教材,复习笔记,记住要点,当天功课当天复习掌握;复习后以作业来检测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独立完成,保质保量,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始终得不到解决要请教同学和老师,到校先交作业,口头作业也要完成好。
及时复习、反复复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而预习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预习时要求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成语或不懂的地方,读完后自主查字典等工具书解决问题;第二步,再读课文重在整体感知,把握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第三步,细读课文,提出质疑,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写在答疑卡上,送给老师。老师将问题集中起来,分析提炼,精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备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不懂的,正是我们要教的。这样的备课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果。预习
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一旦养成了认真预习的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有了提高。
(三)、认真分析学情,实施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实际,本学期要在培尖补差提优上下功夫。对于尖子生,我们要保证他们稳定的发挥,增强其信心和荣誉感,在答题技巧上作一些适当的点拨。对于临界生,要指定他们间天做两篇阅读理解和分析评注两篇优秀作文,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于暂时后进生,要抓好默写和字词,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争取基础知识不丢分。
(四)、落实纠错纠偏,全面均衡发展
利用早晚读落实字词和默写,重视批改,及时订正。要求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从字形、字义上去理解,养成准确记忆的好习惯。教者要做个有心人,收集整理学生默写和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反复比较、两周集中训练一次,彻底纠正错误。
(五)、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结合学校中课堂,开展一些有效的语文活动,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开展每节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做5分钟的课堂主人,既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丰富的课外知识。
开展读书竞赛,充分利用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边角的时间阅读,养成闲下来就读书的习惯。每月做一次读书交流,推进读书活动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培养出具有综合语文素养的学生。
如上措施,思考还不够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争取最大效益地实现计划,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既定的目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