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设计教案
【知识目标】
一、了解楚辞特点,掌握屈原爱国思想及创作背景,体会浪漫注意创作方法对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诗句。
【情感目标】
一、反复诵读,读准节奏,感受音乐美和意境美。
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作家情感,领悟情感美,培养忠贞爱国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
一、初步独立分析意象含义,赏析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二、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诗经与楚辞的不同特点,写简短的诗歌评论,有个人独特感悟。
【教学课时】2课时
【辅助材料】《涉江》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交流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屈原(约前339-前278),战国楚国人。楚辞创始人,第一个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名平,字原。《离骚》自称名则,字灵均,是平与原的引申义。后世称楚辞为“楚辞体”或“骚体”。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2、背景:屈原是楚王同宗人,以宗室而任重臣,襄助内政,议论国事与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历法,参与外交及对秦斗争。两度出 使齐国。政治理想是美政,即圣君贤臣的政治。“光明正大”是他对国君的最高要求。忠贞、忠诚、正道直行是他对贤臣的理想。提倡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屈 原两度遭放逐。顷襄王时以弟子兰为令尹,屈原被谗再度流放江南。离开故都,辗转于沅水湘江一带达九年之久,在报国无门,回国无望之时,悲愤而作《涉江》, 自投汨罗江自尽,以明忠贞报国之志。
3、《离骚》:楚辞最高成就,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楚辞又称“辞” “辞赋”“骚体诗”。汉代刘向整理屈原等人辞作书名为《楚辞》。、《离骚》以自己的政治理想、遭遇、痛苦、执著追求、忠贞不渝为主要思想内容。闪烁着鲜明 的个性*光辉,表现作家绝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抒发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与伟大情感。
4、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诵读全文,品味楚辞的语言美。
【词语】苗裔 皇考 览揆-观察揣度 初度 肇-开始 锡-赐修能-美好才能扈-披纫-连缀汨-yu形容流水般迅疾 搴-攀折揽-拔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忽-快淹-久留抚-趁着道-纯粹-美德 众芳-贤臣 蕙茝chai 耿介-光明正大昌被-比喻放肆妄为窘步-寸步难行 败绩-颠覆 忽-匆忙 踵-赶上武-足迹中-衷 齑怒-盛怒謇謇-忠言直谏正-证明灵修-君王期-约定 羌-为什么…呢
三、运用实践
※查阅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屈原的'时代与遭遇以及对理想挫折的评价认识。
第二课时
一、诵读全文,读出情感。
二、理解感悟,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技巧。
〖第一部分〗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由来。
※ 屈原为什么先自述家世?
——出身宗室、崇拜祖先,良辰吉名、气度不凡,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部分〗以香花、香草自喻,自述一生追求理想、提高修养的嘉德懿行。
※屈原的志向是什么?他最忧虑的是什么?
——自我修养、改革弊政、忠贞报国
——时不我待、君王迟暮昏庸、国家政治污浊
〖第三部分〗申诉忠心劝谏与遭排斥的悲愤
※屈原分析古代圣君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自我品德高尚、聚集众多贤臣
※屈原用什么方法剖析历史兴衰原因与楚国弊政的根源?
——类比法、对比法—突出忠贞不渝的决心
※屈原认为楚国出现弊政的原因是什么?
——楚王昏庸、听信小人、排斥忠臣
※屈原以婚约为比喻要表达什么情感?
——与君王的亲密血缘关系及楚王的反复无常,深感无奈与悲愤,但又不能直言,因为楚王已听不进他的忠言了。
三、拓展迁移
1、你能概括屈原在诗中表达的几方面情感吗?
2、你对屈原所处时代与他的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处境有什么看法?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借鉴什么?
4、当你的理想遭遇挫折时,你是否认真分析原因?你会怎样对待别人的不理解与污蔑攻击?
四、运用与实践
1、背诵并默写第一到第六节
2、与同学交流你对屈原的时代与遭遇以及对理想挫折的评价认识
3、课外完成《导学》练习
4、课外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反思】
【《离骚》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离骚的教案设计02-04
离骚教案模板设计02-03
《离骚》教案设计08-15
语文《离骚》教案设计02-03
屈原《离骚》教案设计02-03
《离骚》精品教案设计02-04
语文教案设计:离骚02-03
离骚教案设计的参考范本02-04
离骚-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