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

时间:2021-08-20 10:33:24 高二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

  导语: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 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况,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

  白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希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04-22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04-21

高二下册《窦娥冤》教案03-30

语文《窦娥冤》教案08-16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06-13

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相关知识06-16

高二语文下册《祝福》教案08-19

高二语文《窦娥冤》导学案?06-13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学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