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6 09:43:30 高二 我要投稿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分析课文的论辩层次,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层次的能力。

  扩展文言文段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论辩层次和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

  论辩层次和特点的分析

  辅助用具:

  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以此导入授课内容。

  二、教师提示。

  论辩最讲究的就是技巧,而孟子面临的对象不同一般,要谈论的话题也不同一般,严肃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布局,恐怕不可能会让齐宣王心悦诚服地说出“吾昏,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这番话来的。那么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

  三、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形成互动;最终达成共识。

  【明确】

  第一步:转移话题,把话题纳入自己的轨道,明确王道的话题;

  第二步:提出“保民而王”的观点,肯定齐王的.条件【仁心】;

  第三步:宕开一笔,得出齐王“能而不为”的结论,并证明其谬,断其退路;

  第四步:重拾话题,正面主张推己及人,推不忍禽兽之心于百姓,并将此作为王道的途径;

  第五步:剖析齐王能行王道而不为的真实目的及灾难性后果,摆出具体措施。

  四、组织学生阅读、翻译下列短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五、师生共同归纳在上述两文中表现的孟子论辩的共同点。

  引而不发 迂回曲折

  步步为营 层层深入

  跌宕起伏 逻辑严谨

  环环相扣 水到渠成

  六、布置作业。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的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对话中使齐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必须揣摸对方心理,诱使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因此本文在写作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齐桓下拜受胙》文言文及翻译12-28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0-26

《陈涉世家》第三课时教学设计04-18

文齐福不齐成语05-16

齐文姜的生平简介01-31

《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12-01

贤妻桓少君文言文翻译01-20

桓子请死文言文翻译03-11

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