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
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翻译全文。
4、学习作者不轻信前人学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时间、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
2、读准句读。
3、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1、读出语气
2、翻译全文
课时安排:3
教学方法:自学、诵读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苏轼其人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读一篇苏轼的游记散文——《石钟山记》。(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
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三、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豪级的作家,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苏轼其人。
1、苏轼简介:(阅读《创新课时训练》①第143页的'内容,边读边完成如下摘记:①苏轼的基本资料;②苏轼文学成就的具体表现。读完进行交流、明确)
①基本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和《东坡乐府》传世。
②文学成就: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歌——开宋代诗歌新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豪放词派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移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送他的长子苏迈赴任经过九江湖口,游览石钟山后写的一篇游记。
四、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一读)
1、提出要求:
⑴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遇到疑问可同座交流、讨论。
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句内停顿。
2、齐声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及时正音、指导句内停顿。
下列句中的停顿必须注意:
⑴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⑵然/是说也
⑶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⑷舟回/至两山间
五、再读课文(二读)
1、提出要求:
⑴结合“课文思路剖析”②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⑵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句内停顿,争取读出语气。
2、齐声朗读课文。检查再读效果,及时指出缺点。
3、讨论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⑴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⑵谁在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时候,犯了臆断的错误?(李渤)
⑶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嘲笑)
⑷对郦道元是什么态度?(惋惜)
⑸作者对于自己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由来有何感触?(得意、骄傲)从何处可以看出他的得意与骄傲?(“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中的两“笑”)
⑹他为什么有这种得意与骄傲?(1、众人皆错我独对2、“终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我独于月夜绝壁之下探寻原因。)
注意:所有提问均要鼓励学生自抒己见,提供的答案只做参考。
六、齐声朗读课文。(三读)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1、2两段,试着进行翻译,标注出有疑难的地方。
注:①《创新课时训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教师用书。
②“课文思路剖析”:摘录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本课“内容和结构”中对学生阅读有启发性的部分,打印后分发给学生。
第二、第三两课时以督促学生
逐字逐句翻译为要务,要点在于启发学生结合语境去猜译有疑问的地方,要不要两课时可根据具体情形而定。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石钟山记高一语文教案09-12
《石钟山记》 高一语文教案09-07
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暑假测试题及答案05-31
高中语文《石钟山记》ppt06-08
高二语文画人记教案10-25
虎丘记高二语文教案10-18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教案09-29
高二语文虎丘记教案09-21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