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1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
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作业:熟读课文
教后记:学生朗读还需加强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2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 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
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
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蓬莱阁(山东):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清·陈葆光。
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名联: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黄鹤楼名联: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 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
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
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 萍水相逢 老当益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互动设计3】
《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1、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4、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写作背景。
2、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背诵课文2~~5段。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6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
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初步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背诵精彩语段,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诵读音频、展示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投影展示楹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引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并介绍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和王勃的《滕王阁序》。
2.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写作背景:王勃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即兴创作了这篇《滕王阁序》。
3. 朗读课文,体会文体特点
播放诵读音频:让学生聆听专业诵读,感受骈文的神韵之美。
学生诵读:分组诵读课文,注意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的诵读节奏,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
4. 讲解骈文特点
对偶:介绍骈文中对偶句的.特点,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用典:讲解文中出现的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寄托。
5. 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段、第三段:写景,描绘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后四段:抒情,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6. 合作讨论
讨论问题:
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布置作业
背诵作业: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
预习作业:预习课文后四段,思考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特别是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技巧。
认真朗读,弄清文中典故,初步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法和讲解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预习、讨论、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王勃的才情与抱负,以及面对人生挫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掌握骈文的朗读技巧。
弄清文中典故,初步把握文意。
难点:
理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体会骈文的语言魅力与音韵美。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骈文特点等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导入语: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同领略这篇千古名文的魅力。
2.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写作背景:简要介绍滕王阁诗会的背景,以及王勃在宴会上即兴创作《滕王阁序》的经过。
3.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教师先范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学生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之后,指定几名学生分段朗读,并进行点评。
4. 讲解骈文特点
语句特点:骈偶和“四六”句式。
语音特点: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用词特点:用典和藻饰,语言华丽。
5. 初步理解文意
分段讲解: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段:写前往滕王阁处观景及登临时见到的自然景观。
第三段:在滕王阁上俯视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中典故和关键词句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齐读课文:全体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预习后四段内容。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积累并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初步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段落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王勃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课件、播放诵读音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导入语: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引出《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作品背景。
投影楹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以此赞美江南三大名楼,并引出本课主题。
2.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特别是《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简要介绍《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即王勃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滕王阁并宴请宾客,王勃即兴创作了这篇千古名篇。
3. 诵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播放诵读音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孙道临等名家的诵读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和语言美。
学生齐读:指导学生按照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的节奏进行齐读,体会骈文的韵律感。
4. 疏通文意,概括段落大意
分段讲解: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此段为叙事,介绍了洪州的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引出参加宴会的众多杰出人物。
第二段:前往滕王阁处观景及登临时见到的自然景观。描述了作者前往滕王阁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
第三段:在滕王阁上俯视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详细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三秋时节万千气象和自然、人文景观。
后四段:作者抒情,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用典和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及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5. 讲解骈文特点
对偶:举例说明文中的对偶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分析其结构美和音韵美。
用典:简要介绍文中出现的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引导学生理解用典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6. 巩固练习
齐读课文: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背诵二三段,并预习后四段内容。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并积累文中典故。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法、讲解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结构,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积累文中典故。
难点:体会骈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入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引用相关诗句或对联,如“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写作背景:介绍《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如唐高宗时期,王勃在滕王阁宴会上即兴创作此文的.情景。
3.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放课文录音或教师亲自范读课文,注意节奏、语调的变化。
学生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句子的节奏。可以指定几位学生分段朗读,教师适时点评。
4. 讲解课文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大意,并理解文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段至第三段:写景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如何描绘滕王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可以重点讲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
5. 巩固练习
字词积累:要求学生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如“故”、“尽”、“属”、“即”等实词,“且”、“矣”等虚词。
句式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骈文的句式特点,如四六句、对偶句等。
6.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段所描绘的景象。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了解骈文的基本特点,体会其音韵美和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了解骈文的基本特点。
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引出滕王阁及其相关的文学作品《滕王阁序》。通过赞美滕王阁的诗词或对联,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才情及“初唐四杰”的地位,重点介绍其代表作《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详细讲述王勃在滕王阁宴会上即兴创作《滕王阁序》的经过,以及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4.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字词讲解: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段落分析: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重点讲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成语的含义。
第二段、第三段:写景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重点讲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
第四段、第五段:抒情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重点讲解作者的人生感慨和人生态度。
5. 骈文特点分析
语句特点:讲解骈文的对偶和“四六”句式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对偶句和“四六”句。
语音特点:介绍骈文的平仄相对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美。
用词特点:讲解骈文的用典和藻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字词、骈文特点及作者情感。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完成课后练习题。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教案09-22
滕王阁序试讲教案09-22
滕王阁序教学教案09-22
《滕王阁序》教学教案09-22
滕王阁序优质教案09-22
王勃《滕王阁序》12-07
《滕王阁序》译文08-10
《滕王阁序》赏析10-10
滕王阁序说课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