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时间:2021-08-13 09:54:20 二年级 我要投稿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的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1)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2)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用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活动准备

  编制脚本、选好表演的学生、学生主持人,准备好各项的器材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A: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主持人B: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A: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A: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A:为了让我们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合:我们高二(6)班特举办“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班会。

  合;下面我宣布高二(6)班“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A:曾几何时,一首《龙的传人》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无数热血的青年的强烈共鸣,也不知激荡了多少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首依然还在影响着世人,下面请欣赏由唐思文为我们带来民族歌曲《龙的传人》

  B: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我们回忆过去就是为了使过去不再变成将来的翻版”回忆从《辛丑条约》到新世纪的百余年的历史,我们知道了许多,也感悟了很多,而快板作为我国的国粹,也曾影响和娱乐了一代人,那么当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下面请欣赏由方元元,顾灵玲,姜川,陈俊为我们带来快板《历史的证明》

  A: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里,有这样一些人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在长征的道路上,他们用生命抒写了一曲曲生命不朽的篇章。为我们的民族的复兴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么就染我们用我们的方式来献给那些可敬的英雄们吧。下面请欣赏由吴帅,季晨望为我们带来《长征颂》

  B: 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节日,可是又有多少同学能真正对一些节日了如指掌呢,下面我们特意准备了几段关于民族传统节日的介绍,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个新的认识;(朱宇婷)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年的由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B:明年的9月份在北京将举办的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次盛大的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件荣誉的事情,同时它也见证了我国国家综和国力的提升和变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件光荣的事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相约2008吧,下面请欣赏小品《相约2008》,表演者:张嘉俊,顾灵玲,吴帅,陈俊

  A:有一种感情是无法言说的,有一种思念是无法排解的,纵是天崩地陷,海枯石烂,却依然不会改变,因为爱在心中,下面请欣赏由我们高二(6)班全体同学带来合唱民族歌曲《爱因为在心中》

  A: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

  B:总有一种生活让我们向往

  A: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

  B: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昂扬

  A:同学们,本次主题班会虽然已经进入了尾声,但弘扬民族精神的种子却已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合:城桥中学高二(6)班“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主任总结

  真正的民族精神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的文明素养也不是一时能养成的,它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存在忧患意识,首先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我们提出的这五个习惯和六种品质,是人格健全的基本要素,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学习和领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对你们提出的五个习惯和六种品质。

  女: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为此,我们郑重宣誓::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好准备。

  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四、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创造。

  五、树立劳动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资料03-31

传承及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精选5篇)03-30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07-30

弘扬民族精神12-10

2017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06-05

弘扬民族精神主题黑板报03-31

《诵读经典诗词 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06-30

学校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03-1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方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