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懂得介绍水果应该抓住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三大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己爱吃的水果产生说话、写话的愿望和兴趣。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具体有顺序的介绍水果,并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重难点
清楚而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介绍和描写水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观看《娃哈哈》的广告。
设计思路
教育学指出,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的动力源。课前,通过讲台上摆设的各色水果、各小组自带的水果,营造出一个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学生在阵阵水果香中放松心情,把注意力集中于手中那一只只垂涎欲滴的水果。课中,变单调的看看、说说为多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猜水果、看水果、摸水果、闻水果、尝水果、说水果、评水果),变枯燥的答问形式为讨论、猜测、展销、表演、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问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进发出生命的火花、活跃出灵动的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设计理念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老师一踏进教室就闻到了各种水果的香味,看到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水果,原来今天我们要上——“爱吃的水果”。
2。你们爱吃什么水果?(随着学生兴奋地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用“和、最、有……还有……、等等”把话说完整。)
二、猜测水果并揭示
1.老师也有着最爱吃的水果,你能来猜猜吗?(学生自由猎,老师含笑不语。)
2.这样猜是没有根据的,老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水果的名字,不过你们可以向老师询问水果的特点,想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问?谁先猜到,老师就把这种水果奖给他!(学生提问;老师边板书,边描述特点。)
3.当学生兴奋地猜出后,师生共同总结板书:想想看,刚才你们从水果的哪几个方面提问的?
(形状大小、颜色、表皮、果肉、核或子、味道)
三、优化互动交际
1.你爱吃什么水果?能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说说,让同桌小朋友猜猜吗?(左右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
2.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美食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
3.小朋友说得很清楚,但怎样才能说得更好,让其他小朋友听了你的介绍也喜欢上这样水果呢?我们一起来努力!(以刚才说的水果为例,用“像”补充形状,用“摸”或“拟人”化补充颜色,用“尝”补充味道。如果还知道这种水果其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说一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播放歌曲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分析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从教材上看,课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概括其很大很美的特点。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3、4、5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介绍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道路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大而美。
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最能体现北京的特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五年级听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目标确定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说写一段话。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六课时。
第一、二课时:感知全文,学习字词,讲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三、四课时:讲读课文3至6自然段,总结全文。
第五课时:课堂练习。
第六课时:看图、说写话。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
(2)北京的的象征--天安门城楼在北京城的中央。
(2)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名称。
2.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3、4、5自然段。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正确诵读其中的长句。
(4)仿照第5自然段句型说话。
3.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组织教学。
学好语文,了解北京,为全世界各地来中国的客人做导游,激励学生守纪律、写好字、读好书。
(二)立足课本,总领全文。
课件出示课题后,和学生一起跟着演示书写课题:5北京
通过对课本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全文,找出描写北京特点的句子。通过体会北京的美来导入下面的学习。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
首先,教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字,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辅助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提示,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哪些语句中让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
(2)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中刚刚讲到《找春天》,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各自找了一下春天,我发现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在古代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叫白居易,他找到了春天的草,并且作了一首诗《草》(出示课件),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到唐朝,看看白居易找到的春天的草是怎么样的好吗?(学生的回答肯定异口同声“好”。)那好,大家请看PPT(播放配乐诗朗诵)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好了,现在大家把语文课本翻到第5页。我们刚才已经听了配乐诗朗读,那现在我想要听听我们的小朋友能读得怎么样?所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这样吧,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下,大家都来当一回小老师,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字发音不太标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学得也很好,刚才有同学已经指出了第二句诗中的“岁”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出示课件),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有同学指出了刚才那位同学没有注意翘舌音,看来同学们都很仔细,“烧”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呢?(课件)(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刚才有几位同学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还有一个字的读法错误刚才也有同学们也发现了,“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这两个字的读音大家也跟着老师来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重复三遍)不过最后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
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读一下这首古诗,要注意刚才我们提出的发音注意点。
(学生齐读古诗)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又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如果没有同学答对,那就只有再听一遍录音。)
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那现在我们就要自己来朗读一下了。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
(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下面我们大家来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全班齐读)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大家首先来看一下,然后再联系古诗,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白居易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图片)
大家可以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和有关的参考资料,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如果会说了,就可以和你们的搭档交流一下;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懂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话等一下我们大家都一起来帮忙。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我看大家都讨论地非常激烈,有些小组已经把问题都解决了,有些小组已经能够说诗的意思了,还有些小组的问题提得有些难度,看来等一下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帮忙了!现在老师还要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古诗,来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把刚才我们强调的重点记住。
(请四到五为学生起来朗读古诗)
不错,很好。(如果有读音错误,及时指出)
刚才大家都已经讨论了,如果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话,现在就提出来吧,我们一起来互相帮忙。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问)
既然已经解决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来讲讲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了。老师在把刚才的几副图再放一遍,大家开动脑筋,等一下我请同学回答。
(播放PPT,并请请学生分别讲一下这四句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请学生做总结。)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学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
(学生回答“要”)
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朗读)
很好,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PPT,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我们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PPT。(利用PPT出示生字)
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等等我们在请同学到讲台前来介绍自己组的方法,这样好不好啊?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机。
3、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图画纸,彩色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风”字引入课题。
1、唱有关“风”的歌曲。
2、说跟“风”有关的诗句。
3、听听风的声音,说说这是怎样的风?你还感受过什么样的风?
4、谈话:风能听得见,也能感受得到,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画”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15课《画风》。
二、识记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人名,指名认读。
①带拼音读。
②去掉拼音读。
③认读单字(开火车认读,并给“涛”和“艺”扩词)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这三个小朋友有关。
2、自由读课文,遇到一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出示:“旗杆、显得更美了、风车呼呼地转”三个词指名领读。
4、出示其它生字,指名领读。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7、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说。
师:它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8、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空。
1、出示陈丹、赵小艺、宋涛的画,请说说画的内容,再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导读好。
我们读了课文,欣赏了画,还给画配上了句子,想不想换个方式读课文。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展示朗读。
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愿意当哪个角色就当哪个角色)
5、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四、自由画风,拓展思维。
1、谈话:我们想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
指名说。
2、小组合作画风。(要求先讨论好画什么)
3、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说说画的内容?
五、指导写字。
谈话:读了课文,画了风,想不想练习一下写字呢?
1、范写:艺、丝
2、认读,组词,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写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4、看看还有哪些上下结构的字,应注意什么?
5、练习写字。
六、总结全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珠”等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伞吗?它能帮我们干些什么呢?你想知道是谁发明了伞吗?
二、简介鲁班
鲁班是建筑业的祖师爷,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修了很多著名建筑。(斧头、锯子)
三、初读课文,学习。
1、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他读的不对的地方。
2、齐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3、学生大声自读生字。
4、生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5、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交流记字方法。
6、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这些生字的词,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课后的会写字,说说字的结构及部首。
2、重点提示:匠
3、学生练习写字。
4、同桌互评,检查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抽生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听写生字。
3、请几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让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速度慢,读准字音。
2、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速度比刚才快,并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你没有读懂?
3、抽生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这须讲的是谁?他是什2样的人?(板书:鲁班)
2、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勤、:鲁班去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西湖——大雨)
3、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4、让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朗读,来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鲁班的心理。表演朗读,重点注意:哗吸引地、默默地。
5、提问: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
(1)指名读刚才回答的句子。(板书:荷叶——雨珠)
(2)鲁班看到这一切后,有没有想到什么?书上怎么写的?
(3)“兴奋”一词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把鲁班兴奋的样子读出来。
6、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范读
(2)思考:他怎样帮人们解决了问题?他造出了什么?鲁班怎么想到伞的样子的?(板书:伞——能开能合)
(3)齐读最后自然段。
7、说一说你对鲁班的看法。
四、作业
1、根据课文填空
游人被水淋得四处()
雨中的西湖山清水秀,更加()人们坐在()里()风景。
2、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记忆课文中委补室宁愣切集掌等新词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
3、让学生们都能养成有责任,敢承担责任的人。能够主动融入集体,学会以集体利益为大。
二、教学重难点
1、文章重点字词的识记。
2、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我选我”的原由。
三、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法;引导法;互动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
四、教具工具:
ppt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大家想想我们班前一段时间的选举,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看王宁所在的班级班委的评选。对比一下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ppt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漫画人物的形式展示,(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先让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要及时勾画,读后能通过小组进行讨论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个代表起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几组结束后如果有遗漏的地方由教师进行补充。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先由教师示范性读一遍,再让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感情。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四)、回归重点内容。回顾重点字词,老师通过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抢答获胜者奖励小红花以鼓励学生学习。(让同学们及时温故所学知识,加深对重点词的记忆)
课后作业
1.练习写文中重点字词,特别要注意字词笔画。
2.根据王宁同学的表现写一个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教学细节,有可能因不注意就落掉文中的关键知识点,注意说话方式,要尽可能使学生理解,特别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能够兼顾不同的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赶上学习节奏,生字生词的教授要注意一笔一划,不能给学生带来误区,保证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学会等12个生字,会认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各种颜色的蜡笔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他们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看看紫蜡笔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读了紫蜡笔的话,你知道谁的本领?
3.他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说从哪些地方感到这幅图很美。
(抓住“格外、像飘带、花红柳绿、一望无际、翻滚”和蜡笔们自己说的话)借机指导朗读。
4.读到这里,想一想谁的用途大?(指名)集体的力量不仅让蜡笔们团结在一起画出美丽的图画还能使蜡笔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读10-13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我很喜欢课文中小蜡笔们画的友谊桥,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友谊桥呢?
2.这座桥不是用彩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心用团结一致的精神画出来的,让我们在读一遍课文,体会小蜡笔们齐心合力,在集体的力量下创造出美好的画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提示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父、候、贫、困、砍、历、讨、厌。”
2、体会郑板桥劝舅父的巧妙及汉字的构字特点。
3、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难点:郑板桥劝舅父的“巧”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郑板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板桥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我也想知道郑板桥巧劝舅父巧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注意思考:舅父为什么要砍掉院中的树?郑板桥是怎样劝舅父的?
2、指名回答。(舅父:四合院中一棵树,构成个“困”字。郑板桥:四合院中住着人,成了“囚”字)
3、师出示“困”“囚”字。生识记,并给“困”组词。
师:你能动脑筋想问题,不仅认识了这个字,还理解了意思,和“困”敎上了朋友,请你把“困”贴到这棵树上。
4、师:郑板桥就是利用一个“囚”字说服舅父不要砍树,看来认识汉字的作用真大呀。今天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宝,看谁能快速地和它们交上朋友。
二、拼音大闯关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圈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出来,请看大屏幕。(出示生字)
3、这些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样认识的?(你真了不起,平时在生活中就能认识许多字了。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开开,开到哪里去?看哪列火车开得快?)这些生字的读音,有哪些是我们容易读错的?提醒大家一下,好吗?
4、(生字宝宝热了,脱掉了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去掉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我真为你们高兴。鼓励自己一下。(拍掌)
三、识字乐园。
1、师:刚才我们和生字宝宝认识了,好朋友要把它记在心里。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谁来说说你记生字有什么小窍门?指名说,教师归纳。
(1、加一加,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2、减一减。3、形近字比较。4、编顺口溜……)
2、师:这些小窍门就是我们开启识字大门的金钥匙。看谁能快速地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可以先和同桌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出示生字)
3、互相交流。
这些字,有哪些是早就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你真了不起,平时在生活中就能认识许多字了。请你把你认识的这几个字贴上去。)请小朋友想想,剩下的这几个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贫”字,“分”字加“贝”字就是“贫”。
师:你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了“贫”字,你们就是好朋友了,请你把它挂到树上来。
生2:我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砍”字,“石”字加“欠”字就是“砍”。
生3:“历”是“厂”字加“力”字。厌是“厂”字加“犬”字组成。
生4:“讨”是由言字旁和“寸”组成的。(言字旁的字一般都是与什么有关?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去理解字意)
(2)“历”和“厌”都是同一个偏旁“厂字头”,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你们就是这节课的识字小明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4、教师对难字进行指导。
“候”和“猴”(有个笔画多的生字宝宝和它的朋友来了,请你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猴子的“猴”减去反犬旁再加一竖就是时候的“候”。
师: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5、这些生字太孤单了,谁来给生字找朋友?
(小朋友们真热心,那么快就帮生字找到朋友了。我们会读了,会用了,再加上会写,才叫真正的学会。)
四、写字能手展身手
1、请看大屏幕,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闭着眼睛书空练习一下。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好?教师示范板书,并指导书写。
2、(你们能不能比老师的字写得更漂亮?写之前比一比谁做的.姿势最标准)学生书写(播放音乐,写字时头不偏,肩端平,三个一要牢记。)
引导学生点评。(用红笔圈画出自己写得漂亮的字,写得不好的字提出建议。)
3、评出写得好的作品并展示。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最想说什么?
师:学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郑板桥用一个“囚”字劝舅父不要砍树,体现了郑板桥的聪明机智。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多认字,多积累,相信你们也会很棒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谈话,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画什么?
你会画风吗?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就是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20画风)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第四自然段中“旗杆”的“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还要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本课的生字。
3.再出示小黑板,读本课的词语。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三、读懂课文,指导朗渎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提问:
(1)“风”能画吗?
(2)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
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同时了解为什么“旗子在空中飘,小树是弯弯的,雨丝是斜斜的,风车怎么会呼呼地转。”
(3)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
为什么小艺能第一个把风画出来?
(读有关的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4.你会画风吗?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风。
启发同学动脑筋,大胆发言。
提示:可画风中的小草弯了腰;风中的小花在点头;风巾的柳条随风摆;风中楼顶上的风向标在转动;风中路上的行人衣角被吹起……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你也画画看,再把你的画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
小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画得好。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
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骆驼和羊都能通过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它们互不服输,最后想出什么办法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骆驼和羊去找老牛评理,老牛怎么评的呢?老牛的话对不对?
2、“长处”指什么?“短处”指什么?骆驼和羊错在什么地方?
3、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呢?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2、同学们互相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对同学们认为有困难的字进行重点指导。比如:
茂:注意下边不要多一点。
腿:要先写两边,后写中间。
4、读读生字新词。
5、书写指导。
三、练习:
课后2题、3题。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 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定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禁的治学态度。
为了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了解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去体会学习。确定了总体的教学思路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来围绕文章中的一些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词句来学习。如:抓住“爷爷,你又看花来啦?”“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的问……”等几处语言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竺可桢爷爷研究的严谨、认真以及对待他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从朗读指导中,我抓住“时间像飞箭……杏树的花苞。”和文中的一部分对话描写。分别从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但没有放开。今后应在教学时在放的同时应及时的收回,应抓住学生的回答重点点拨,以加深理解。 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或演或仿或做,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发展多种能力,体验文章的有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和4个多音字“将、蒙、埋、降”,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戚继光是如何布下口袋阵消灭倭寇的,体会抗倭寇名将戚继光的沉着、机智、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练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和4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戚继光是怎样巧布“口袋阵”,以少胜多击败倭寇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课文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抗击外敌的英雄?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一位民族英雄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
5、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吗?
6、你知道戚继光是谁?倭寇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第一段,学习本段生字。
1、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标出本段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生交流,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带读,扩词。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3、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正音。
4、游戏巩固生字。
开火车游戏、看口形猜字游戏,选词说话巩固生字。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区、杀、勇、敢。
1、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区字的笔顺,勇字的占位。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巩固生字。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学习其他几个生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口袋阵》。现在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记在黑板上。
1)为什么要摆“口袋阵”?
2)怎么摆“口袋阵”?3)“口袋阵”有什么作用?
3、朗读课文,研讨问题,感悟内容。
1)学生读课文,讨论问题。教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
2)小组推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A、为什么要摆“口袋阵”?
认清战前形势,讨论:这时,如果硬拼行不行?戚继光是怎么做的?理解“沉着”、“以少胜多”。
B、怎样摆“口袋阵”?
先引导学生读句子,在画一画“口袋阵”的地形和用兵图。
C、“口袋阵”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情形。
4、总结全文,深化拓展。
1)读最后一自然段。
2)想一想,你还有其他大败倭寇的好办法吗?
3)深化主题:在中国历,还有许多像戚继光这样保卫祖国、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建设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外国才不敢侵略我们。
5、学习生字词,特别强调几个多音字:将、埋、蒙、降。
6、游戏巩固生字词。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备、死、埋、虎。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书写,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游戏巩固生字。
3、(出示几个多音字)说说他们的另一个读音,并给他们找一个朋友。
二、抗击外敌民族英雄故事会。
除了戚继光以外,历还有很多这样的民族英雄。你从课外书上一定读过吧。来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本课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历史意义。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桃形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干什么?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各抒己见)大家的愿望非常好,今天这一课的题目就是《心愿》,那么你们想知道这篇童话讲的是谁的心愿吗?
(二)初读课文
1、读文识字:
师: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教师出示桃形生字卡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说一说怎么记这些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猜谜语、部件组合法、形声记忆、比较法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忆。学生可能会说:大米有儿子是“籽”;天上有月亮,地上有禾苗女是“矮”等。
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这些生字,老师相信课文读的也一定很好,谁愿意先来展示自己?(按自然段读文。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2、听老师读,然后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还能读懂什么?(学生自己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论自己读懂的地方。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后(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随即解决,对于与文章中心有关的问题,教师板书,共同解决。)相机介绍大西北(出示大西北的图片)。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疏导出以下问题:
1、槐树妈妈的心愿是什么?
2、强强、苗苗的心愿又是什么?
3、听了他们的心愿后,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共同心愿,这时以图画形式板书。
分角色朗读,独白部分由大家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最后升华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同学们,槐树妈妈和强强、苗苗的共同心愿,是让槐树籽娃娃能在大西北长出一片片树林,他们是那样高尚、那样无私,你们又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脱口而出:把好吃的、好玩的给大西北的小朋友,还有的可能说,学好知识挣大钱,给他们捐款。这时要引导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开发建设大西北,真正帮助大西北的小朋友。
2、为了给学生开辟一个书面表达空间,课后作业是这样设计的:胖胖的槐树籽来到大西北以后会怎样?强强、苗苗写信会写什么内容?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在小本本上写一写。
接着用优美的语言小结。槐树妈妈及强强、苗苗用他们纯真的心灵表达着自己美好的愿望,那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心愿?我希望你们能学好知识,将来开发建设大西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6
一、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二、教学目标。
2、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四、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录像带;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体会美感的伴奏带;设计引导性问题。
2、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听一听吗?(生: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
3、小朋友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读了课文后你就能知道了。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检查认读情况。
(3)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2、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变化。
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3、学生就以上问题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精选四五段)。
(1)学生互相说一说对回声的理解。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
③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④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河、岸、碰”等字,并进行字义理解。
(3)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中自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①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要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②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5、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自编自演课本剧。)
6、指导写字。
7、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空矿的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的美妙的声音。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润、抚、柔”等9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穷、担、冒”等10个字,认识多音字“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初步了解小草生活环境的恶劣,感受小草生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到小草是在岩石、阳光、春风、雨露的关爱与呵护下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健康、结实的小草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小草的生命》这一课,来,让我们看看这些生字朋友还认得吗?
2、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1、2、3自然段,来,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老师和大家一起读好吗?我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岩石老妈妈的话,男生读种子的话。
3、岩石太贫穷了,她多担心自己养不活种子呀,可种子的回答多自信呀。那最后种子到底长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他的同学思考:种子怎么样了?
2、“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现在呀你们都是种子,冒出来吧,冒出来吧!(学生动作表演种子往外冒的情景,师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发现动作表演得不一样的学生)
3、咦,这两颗种子,你们表演得很不一样呢,说说为什么这样做行吗?相机指导理解“冒”是指费了好大的劲,克服了很多困难,很不容易才出来的。
4、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春雨的帮助下,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来,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谁又来帮助嫩芽呢?(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2、谁来说说?
3、他们是怎么帮助的呢?
4、谁来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呢?读出自己的感受。(边读边理解这段话中“阳光照耀”“春风轻拂”“雨露哺育”这些词语搭配的准确及“爱抚”“柔和”“哺育”这些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5、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当你读着四、五自然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小草真幸福呀!它得到了那么多的关爱,是爱让他长大的。)
五、学习第6、7自然段
师:小草在春雨、阳光、春风、雨露的帮助与关爱下,茁壮成长。孩子们,再想想小草在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同位讨论交流)
生:有狂风,有暴雨,还有干旱
师:烈日晒不死小草,狂风吹不到小草,暴雨冲不走小草,它的根深深扎进岩缝里,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真了不起!难怪岩石妈妈和诗人都来赞美他。
(指名读——让我们变成岩石妈妈、小诗人读读课文6、7自然段吧!)
师:岩石妈妈,岩石妈妈,看到小草这么健壮,这么结实,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师:请你来赞美小草吧!(出示岩石妈妈的话,生读)
师:岩石妈妈开始很担心小草活不了,可她看到小草不断努力、顽强生长着,非常高兴地说——
生:“孩子,不错,你是坚强的,值得我们为你骄傲!”
师:岩石非常非常高兴地说——
生:“孩子,不错,你是坚强的,值得我们为你骄傲!”
师:岩石妈妈看到了小草这么坚强,用自己风化了尘泥,也就是岩石长期受到风雨侵蚀而炸开、分解出来的尘泥,将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了。
师:一位诗人走过来,在这样贫瘠的岩石缝里,竟看到了小草,真是了不起。他不禁欣喜地说——
生:“啊!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他!”
诗人的赞美越来越深情——
生:“啊!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他!”
师:愿意当岩石妈妈的同学站起来赞美小草吧,愿意做诗人的同学站起来高声称赞小草吧!
师生配乐合作读6、7自然段)
六、拓展升华,练习表达
师:孩子们,岩石妈妈在夸奖小草,诗人在赞美小草,你想对小草说点什么?
师:听了大家的赞美,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草》。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
师:没有鲜花的美丽芬芳,也没有大树的高大挺拔,无需肥沃的土壤,无需园丁的细心呵护,哪怕是在贫瘠的岩石缝里,给点阳光,给点春风,给点雨露的滋润(指着板书总结)它就能成长,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齐读全文)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师:我们再来读读本课的生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现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春景
小朋友,喜欢春天吗?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新歌《找春天》,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看春天是什么样子地。同学们随《出发》的音乐一齐表演。(过大桥、爬山坡等)
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呢?(点击课件“春景”)小组讨论后交流。
二、学唱歌曲
师:谁把歌词朗诵一遍。(点击课件“歌词”。)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在灿烂的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花朵盛开着,树林里小鸟啾啾地唱着歌,小河里,鱼儿快活地在游来游去,这是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我们来听一听《找春天》这首歌好吗?(点击课件“音乐”聆听《找春天》。)
过度语:我们也来用美妙锐耳的歌声唱一唱吧!
学生活动:随音乐哼唱《找春天》的旋律。
过度语:同学们唱的真好!同学们想一想,‘小鱼儿’、‘柳姑娘’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呢。(生答)
过度语: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教师教唱《找春天》
学生活动:随琴唱《找春天》
过度语:同学们能用更美的声音表现这首歌吗?
学生活动:有表情的歌唱《找春天》
三、音乐活动
师:同学们高兴地唱着歌,找到了美丽春天,你们还想干什么?
生:表演《找春天》。
师:我们该怎样表演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找春天》设计动作。
师:现在就让我们高兴地唱吧、跳吧!
学生活动:学生随音乐表演《找春天》。
四、拓展
师:同学们,美丽的只有春天吗?冰雪晶莹的冬天,热情如火的夏天,丰收喜庆的秋天,都是很美丽的。小朋友们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编唱找冬天、夏天、秋天的歌。
五、小结
今天,小朋友找到了美丽的春天,并用自己动听的嗓音表现了春天欢快的气氛。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像这春天一样甜美,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次唱着《找春天》回家吧!(学生边唱歌边出教室)
【课后反思】:本节课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找到了蓬勃生机的春天,培养了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审美和创作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一次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帮助游击队,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虎子是怎样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的。
3.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虎子是怎样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的。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儿童团’吗,了解他们的故事吗?
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儿童团员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词。
(2)学生之间互读生字词,检查生字读音。
2.反馈生字词读音。
3.分自然段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年级 导语:把这些字放回课文中,你会读吗?
a.分自然段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不懂的词语旁
b.交流解释不懂的词语。(情报抗日游击队哨兵)
以上词语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简单介绍。
(三)读题质疑。
1.指名读课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一些什么?
(如:他是怎么送情报的?结果怎样?)
2.教师过渡:“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些疑问。”
(四)学习课文内容,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a.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虎子为什么要把情报缝在衣服里?”
b.想象,如果被敌人发现会怎样?(理解虎子是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的)
c.创设情景:如果你是游击队员,虎子马上就要出发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过渡:最后虎子完成任务了吗?课文什么地方告诉我们的?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就这样,虎子巧妙地过了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d.指导朗读,突出“巧妙、出色”。
e.引导学生质疑:虎子是怎么巧妙地过了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f过渡: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学习第2、3自然段。
a.自己读一读$、"自然段,想一想,在送情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教师简单板画过桥情境。
d.教师质疑:发现了敌人,过不了桥,虎子这时回去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虎子为了送情报,为了完成任务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
e.他观察到了什么?指名读。
过渡:有办法了,虎子终于想出了办法,巧妙地过了桥。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虎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怎么巧妙地过了桥?
a.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和小伙伴说一说,演一演。
b.汇报:边读边演,虎子是怎样过桥的。
c.填空练习。
虎子冲到桥上,屋里的哨兵快出来了,虎子,慢悠悠地向小王庄方向走去。
d.读一读括号中的词语,体会虎子的机智勇敢。
e.再找学生演一演,虎子是怎样巧妙地过桥的。
(五)总结: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虎子说什么呀?
教师总结:
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许多这样的儿童团员,他们为了打击敌人,不怕牺牲自己年幼的生命。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0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
2、能准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味方式,激发学生观看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预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方法?它有哪些方法?)理解:“植物妈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落、洼、乘、刺、信)
5 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方法?
3、学习课文第1节。
(1)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离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分为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观看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节。
二、引导:植物要旅行到底靠啥方法呢?读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
三、学习第2~5节。
1、学习第2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2)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3)“预备”是什么意思,“怎么预备”的?
(4)这里的“落落伞”是指什么?
(5)出示蒲公英实物,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6)“落落伞”是干什么用的?
(7)“只要……就’说明了什么?
(8)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传播种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落落伞;一是外部条件:风吹。)
(9)读第2节。
(10)小结这一节的学法。这一节讲什么植物?植物妈妈给孩子预备了什么?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指导背诵。
2、自学第3、4节。
(1)交流自学情况。
(2)结合插图或幻灯片说说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观看实物苍耳子和干豆荚理解“带刺的铠甲”、“炸开”的意思。
(4)指导朗读第3、4节。
(5)指导背诵。
(6)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需要什么条件?
3、学习第5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植物妈妈的方法许多许多”是指哪方面的方法?
(3)“那里”是指哪里?
(4)“粗心的小朋友”是指什么样的小朋友?
(5)除了课文中讲的以外,你还观看到哪些关于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6)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第5节。
四、朗读全文。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背诵全文。
1、按照每节诗的意思,先一节一节地背,然后背全文。
2、同桌互背,自由背。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六、扩展活动。
利用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观看、收集植物种子,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课文说一说。 【《我选我》】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己;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课件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板书课题)
(课件的展示创设了问题情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自主读书要有所收获,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必会增强读书的效果。)
识字
1、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4、齐读生字词。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升。)
朗读
1、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2、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通读全篇。
(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学生的朗读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看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环节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巡视过程必不可少,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提升写字质量,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导入
1、通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2、复习生字,选择喜爱的生字说一句话。
(知识的复现,在练习中增强巩固,促进积累与运用。)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读。抽读,师生点评,加以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
3、表演。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味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
品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感受全文。(引导学生可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或看插图、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体会。)
(交流体会,拓宽思维,强化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限形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2、提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教案03-28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11-15
语文的教案小学二年级03-05
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教案03-06
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案03-31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09-06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05-15
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7
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05-14
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