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时间:2024-10-12 23:39:59 进利 二年级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精选11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n 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 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xx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

  祭扫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郎贴舟艾饼赏菊祭乞巧

  (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

  巷宵堂传统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图片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2.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

  (1)学习“宵”字。

  ①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图片图片图片(宀,房屋,阁楼)图片图片(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③学生扩词。

  (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巧”。

  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写作“图片”,金文写作“图片”,篆文写作“图片”。隶书“图片”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③学生扩词。

  ④教师讲解“乞巧节”:即七夕,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3.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

  4.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6.学生学习汇报。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图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图片图片图片(贝,钱财)图片图片(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到现在,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春节到,

  人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生朗读作品。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②你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场景?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④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

  ②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③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和“清明节”有关的内容时,应该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交流成果,并相机指导下面几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预设:

  贴:贝字旁的撇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调右下“口”的写法。)

  街: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高度大致相同。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得舒展。(学生书空)

  转:左部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4个会写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对照范字改一改。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的写法,实现了“有侧重.有提升”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

  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导入: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一背文中的句子。

  3.过渡: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复习和课文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给予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赛读喜欢的节日。

  2.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3.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

  (1)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的图片。相机识记生字“舟.堂”。

  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像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深入理解。)

  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将其和“棠”区分开。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

  ③学生自主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图片教师可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

  ④相机识记生字“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朗——郎。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

  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饼”的方法后,教师进行讲解。饼,篆文图片图片图片(食物)图片图片(并,连),造字本义:粘连成块.便于抓食的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③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

  ④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

  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和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赏”“堂”。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①学生赛读句子。

  ②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艾热团闹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关注: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学生书空)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弯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最后一笔是横。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2.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文仿写。

  图片可指导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图片.文字。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2.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3.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4.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2)“粽香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插艾草,吃咸鸭蛋.粽子,喝雄黄酒……

  5.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6.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那天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7.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作“重阳节”?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8.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中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两个节日来讲)课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窗花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

  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

  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范读)听出来了吗,老师把每一句后面押韵的字拖一点声,想学吗?(齐读)

  9.数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节日?(课件节日变红)重阳之后转眼又到新春,中国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顺序在庆祝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度过一整年的。

  10.拍手读。

  11.拍桌子读。

  12.同桌对拍读:不仅能拍着桌子读还能跟同桌拍手读呢!可快可慢。

  13.全班同桌拍手读:坐端正,哪一组同桌想上来表演,既然这么多人想来那我们就全班一起这样不快不慢地读。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14.根据部分生字提示读:

  大家拍着手也读得这么好,那我去掉一些字你还会读吗?可以拍着手读哦。

  春节到,_______,贴窗花,_______。

  元宵节,_______,大街小巷_______。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______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____________。

  过中秋,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________。

  转眼__________,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识字

  1.补充生字读课文:

  刚刚是那样空着的,老师一变又这样空着了,这次我们拍着桌子,全班再来一遍:

  春节到,人欢笑,______,放鞭炮。

  ____节,看花灯,________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____。

  过端午,赛____,粽子________飘。

  七月七,来____,________会鹊桥。

  过中秋,吃____,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____,踏秋____去登高。

  ____又是新春到,全家____真____。

  (横线依次出现红色生词)

  2.齐读生词。

  3.生字卡片:

  ①又轻又快拿出字卡,注意叫着它们的名字摆在桌上。

  ②字卡游戏(找生字)。

  4.区分生字结构。

  四.写字

  1.小学语文写字14页,描一个写一个。

  2.“舟”:最后三笔笔顺为“点.横.点”;

  “团”:先写“才”,最后再封口。

  3.《知识与能力训练》23页练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7

  活动目标

  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

  1.有关新年的图片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

  1.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2.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

  3.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二.基本部分。

  1.讨论过年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2.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加深一步理解春节。

  (1)春节的由来,知道我国人民善良与纯朴。

  (2)春节的习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3.音乐游戏,放鞭炮。

  (1)播放《恭喜发财》的音乐,教师将身体蜷缩并发出爆炸声展开。

  (2)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4.春节趣事。

  (1)教师出示自己过年时的'一张照片向幼儿讲述自己过年时的趣事。

  (2)指导幼儿说己照片中的内容及趣事

  (3)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叙述春节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团圆)

  5.迎新年.送礼物。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一做。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工具盒,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

  (2)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问: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评作品,幼儿将作品放置在展览区,指导幼儿欣赏,并大胆说己的看法。

  三.结束部分。

  1.谈话:春节快到了,那是我们就要放假了,老师也收不到你们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个动作祝福老师好吗?

  2.教师播放《恭喜恭喜年》的音乐,幼儿逐个做动作或表情向老师祝福出活动室。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8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我会写:

  贴tiē(贴画)(张贴)(补贴)(贴心)

  街jiē(街道)(沿街)(街上)(街灯)

  舟zhōu(龙舟)(渔舟)(轻舟)(泛舟)

  艾ài(艾草)(艾子)(艾灸)(艾香)

  敬jìnɡ(敬爱)(敬礼)(敬酒)(敬意)

  转zhuǎn(转眼)(转身)(转头)(转让)

  团tuán(团员)(团圆)(团结)(面团)

  热rè(热爱)(热水)(冷热)(炎热)

  闹nào(热闹)(打闹)(闹钟)(闹事)

  我会认:

  传chuán(

  统tǒng

  宵xiāo

  巷xiàng

  祭jì

  堂táng

  乞qǐ(

  巧qiǎo

  郎láng

  饼bǐng

  赏shǎng

  菊jú

  书写指导: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四点底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

  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撇”。

  转:写的时候要注意“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

  多音字: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近义词

  转眼—转瞬 团圆—团聚 热闹—喧闹

  反义词

  欢笑—痛苦 热闹—冷清 团圆—分离

  理解词语: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积累: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1.学生回答(喜欢)

  2.(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3.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学生听,注意字音。

  2.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3.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就能明白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和欢乐。

  3.教学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查字典据词定义,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

  三.课前准备

  1.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想象节日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话: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谁能说说你的节日是怎样的呢?(节日是——————)该怎样把这种热闹欢乐的气氛写出来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写景的——写大街的景象——写节日的大街景象)

  2.学习多义字的据词定义。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就像春节时自己在大街上看到的景象一样。一边说一边矫正学生的发音。

  重点是“摩托车、气氛、糖葫芦”的.读音,喜气洋洋、高楼大厦.精心布置等词语要连读。

  3)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如果碰到不理解的词和字,该怎么办?(查字典)但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意思,该怎样选择呢?读单元提示,根据学生不懂的词语,一部分一起查,一部分单独查。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变幻、人来人往、娱乐、应有尽有)

  学生查字典——交流——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堂练习3、4

  3.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读后说一说节日的大街是怎样的?为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齐读第一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是全文的总起,二、三两段围绕它写的。

  它是一个比喻句,揭示了“节日大街”的特点——彩色的欢乐的。用欢乐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口语交际、写话等教学活动充分体验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3.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有这样一首歌你听过吗?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歌曲开始后教师鼓励学生:会唱的同学一起来!

  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自读,圈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节日。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

  学生读课文,圈生字。

  2.反馈。

  师:有哪个同学全认识?[教师做举手的动作,同时观察没举手的学生。]

  师:快帮帮你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学习。

  3.字卡反馈。

  师:你们学习真认真。都会了吗?我考考你们![全班开火车]

  师:男生和女生开个比赛好吗?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用字卡进行抢读比赛,优胜得分]

  三、探究合作,体验感悟

  师:生字都认识了,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棒!

  师: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写这首小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学生读书体会]

  师: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师:你是从哪句话里读出来的?[随机进行扩词练习]

  师:还有哪些词可以表示数量多?[指名让学生说,出示课件,推荐有关词语。]

  师:这么多快乐都在课文里,你最喜欢哪句,用笔划下来,给你组里的小伙伴读一读。[小组活动]

  师:谁能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全班同学听?[指名读,进行师生、生生评价]

  师:我们欢乐的气氛引来了小鸟和花儿,看,它们也来向我们祝贺。[出示课件,进行扩编课文的练习。]

  师:有这么多朋友为我们祝福,高兴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读一遍课文吧!你愿意站起来也可以。[齐读课文]

  四、发现生活,分享快乐

  师:听出来了,也看出来了,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老朋友丁丁和冬冬也有快乐的事情和我们分享呢![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师: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别忘记身边亲爱的小伙伴。回忆一下,班里哪位同学还有烦恼没解决,还有困难等待你的帮助,你愿意对他说什么?是祝福,是鼓励?写在这张美丽的卡片上,加上你的一颗爱心送给他。相信这小小的`卡片也会为他带去快乐![学生活动,写一句话,送卡片。]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指名读卡片上的话。]

  五、写字练习

  师:当你的心中充满爱,充满阳光时,你的字也会写得更漂亮。[指导书写]

  六、结束语:在快乐的节日里,百花盛开,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正像你们,亲爱的孩子们,老师真心的祝愿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03-21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08-29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24

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12-02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2-08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五》04-16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2-02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5-20

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优秀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