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蜡烛》是前苏联作家酉蒙诺夫的作品。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寓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麦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惟一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这一点火焰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永垂不朽。二战分为两大阵营,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法西斯阵营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在法西斯强盗的铁蹄下饱受苦难,她视苏联红军为亲人,她的恨与爱是那样深沉。作品刻画这位母亲没有语言描写,只有动作描写,显得深沉含蓄。透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可以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的至情至爱。作品突出蜡烛这个细节,赋予作品一种亮色。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根据课文特点,要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举例】
一、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情节
二、生成探究性学习
1、找出课文中对哪些内容反复进行不厌其烦的描写?
交流: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的交代与描写。
2、分别找出并品读对这些反复描写交代的句子。
⑴ 对炮火的11次描写。
⑵ 对蜡烛的6次描写。
⑶ 对老妇人围巾的4次交代。
⑷ 对老妇人爬、跪动作的3次具体描写。
3、合作品析:
⑴ 对炮火多达11次的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⑵ 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特殊氛围里,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见烛光象征意义)。
⑶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和爱。
⑷ 三次写爬具体写出了老妇人的年老体衰,三次写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又更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爱的深沉。
三、朗读体会
清晰响亮地、富有激情地把文章念出来,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共鸣。请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然后谈谈你最欣赏的地方。(有条件的话,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配音朗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的教学设计04-18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学设计10-17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学设计10-1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学设计11-06
八年级上册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2-1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学设计12-24
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10-1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11-02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蜡烛》教学设计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