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最近的几课着重于翻译。先把文段抄写在黑板,学生在下面书写。
然后学生自读,了解文意,在不懂处质疑,师生交流,老师讲解。
下面的设计渗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具体步骤两个班都有差别。
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莲所代表的品质,然后我问:
如果只能选择一句话、一个词,你如 何形容君子呢?
这当然困难。这时候再看末段,在与隐士的比较中,便可发现君子的特质。
而在七班,则是翻译到末段时,才问起作者对君子的阐释。
导入:
清雅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污浊的环境呢?
正课:
甚蕃、
独爱、
盛爱、
独爱、
1、什么叫甚蕃?什么叫独爱?什么叫盛爱?
重点解释盛爱:
种它、养它、戴它、送它、绣它、画它、写它、颂它……
无穷无尽,没完没了。
2、在独爱与盛爱之中,看出作者的态度。
在那么多的花中,陶渊明偏偏只爱菊花,
在那么多的花中,人们却一窝蜂地选择了牡丹,
两相对比,你能看出作者的态度吗?
3、在独爱与独爱之间,看出作者的另类。
但是,即使在陶渊明的独爱面前,作者还要再言独爱,可见?
(有差别的独。更独)
留下一问:
作者之独,独在何处?
4、在三爱之中,看出世界的两极,看出作者的中庸。
A、结合末段,了解花和爱花之人的关系,了解花的隐喻。
(花是不一样的花,喜欢花的人即是不一样的`人;君子,可姑且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
菊隐逸者不问世事
牡丹富贵者趋炎附势
莲君子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B、以此而论,读出最后三句的真意:
陶后鲜有闻真的隐士尚存?
同予者何人真的君子何在!
宜乎众矣世风日下的沉重哀叹……
(读出语气)
C、结合首段,读出隐士与君子之别。
说这种文体,往往就一事、一物或某种社会现象而抒发自己的感想看法。
表面上,作者在谈自己的莲之爱,而事实上,世风日下的背景下,我们又多么需要君子!理想,总是因现实而生的。(所以本文的内容有三:真正的君子、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因由)
那么,作者想借菊之爱表达什么?爱菊的隐士和爱莲的君子又有什么差别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因出淤泥而不染使用频率极高,可从这句说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比较略)
我之解读:
无论环境如何困厄、黑暗,都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灵魂的高贵。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才是出淤泥而不染。这不是外在的华贵和张扬,而是内在的从容与坚强,是朴素洁净的美,所以作者说濯清涟而不妖;但这种内在的气质,是完全可以通过外在的言行去表露的,我们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反映。我们的个性思想,我们的精神气质,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正直纯粹、真诚坦白、表里如一,可以因我们在世间的行为而传播得很远。所以,作者说香远益清。对于这样的人,别人爱慕、欣赏、尊重,却往往保持一段距离,因为觉得志不同、道不合、不相配,所以作者才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以真正的君子,也就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合为一群,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入为一伙。这便自我消解了许多无奈、许多困扰,许多诱惑。这就少了许多无谓的消耗。此之谓亭亭净植。净植是与为伍相对的,净植是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相应相合的。
不与他人缠绕,不与自己纠结,原来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重要保证。
结论:
比较中,我们才能发现君子的真意和要诀:
出淤泥而不染。
对君子,我们可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但做不到这点的,就不堪称为君子。
5、在两篇短文内容主旨的比较中,我们无路可退。
和《陋室铭》比较,这篇就不再是单纯的人格追求,因为人格追求离不开现实的人生目标;做普通的世人、做孤绝的隐士、做独立的君子,这是作者给出的选项,却也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选择。而且诡异的是,选择的结果永远相同:世人最多(占据了绝大部分),隐士(包括那些愤世嫉俗者)次之,最后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选择了君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结论: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或者说,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永远是两回事。
要想成为君子,所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念头、一种决心,更重要的是:
行动,行动,行动……智慧。
有的时候,你要抗争,
有的时候,你要低调,
有的时候,你要迂回,
有的时候,你要放弃,
有的时候,你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这统统都是智慧。
【浅谈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12-20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06-28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教学设计11-26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10-30
《爱莲说》教学设计11-28
八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12-25
爱莲说教学设计03-22
人教版《爱莲说》教学设计12-25
《爱莲说》人教版教学设计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