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31 09:53:48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

  4、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5、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二 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出处。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标上注音。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 )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结构。

  很明显,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五)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点词句。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放置 会:恰逢,正赶上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 翻译第一段。

  2 对照注释,口译其他段落

  第二课时

  (六)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齐读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梦中惊醒。(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2)第二场景:渐入梦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3)第三场景:火起群乱。(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这一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遥闻……既而……当是时……未几……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个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

  ③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齐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

  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4、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5、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字句。

  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奋袖出臂:卷起 两股战战:大腿

  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

  (七)朗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这一段写到“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1段相呼应.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九)总结全文。

  本文正是这样通过细腻的刻画描写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十)布置作业。

  1、完成《新课标》

  2、翻译2-5段

  3、完成文后练习

【初中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口技》教学设计03-17

口技教学设计04-18

初中语文《口技》教学反思04-07

《口技》精品教学设计04-06

《口技》优质教学设计03-26

《口技》优秀教案设计06-09

《口技》说课稿设计05-18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7-23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