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时间:2022-10-19 16:51:55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3—6),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7—12),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3—16),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7),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积累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六、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七、布置作业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2

  教 学目 标

  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

  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此环节放在课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

  1、第一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

  舱房 cāng 失魂落魄 hún p

  2、第二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 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父母

  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3、第三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3题。 (学生板书文中几件事)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送长子

  一波三折 换次子

  换女儿

  要女儿

  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贫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4、讨论阅读本文时在语速、感情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范读。

  教师指点:语速舒缓,语带无奈、哀怨,读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父母把孩子送出去,抉择是如此的艰难,内心是如此的矛盾,小组合作朗读5-15节,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找出具体的词语赏析,仔细体会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

  (学生齐读或小组分读)配乐《假如爱有天意》

  ——小组展示: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说出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一生总结。

  a、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四、精讲点拨:领悟文章主旨

  (质疑探究:学生事先提出问题,教师投影展示)

  1、你觉得父母要回孩子的哪一次理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师总结:最后一次理由,是实质性的理由,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2、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考虑的,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五、拓展迁移:表达情感

  1、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板书: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 ↘

  情节 神态描写 →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次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3

  一、导入语

  同学们,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小纸条上。(幻灯片投学生作品)

  依照这两个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决定 表情 原因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第二天早上 送走二儿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岁女儿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全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到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请同学先指出地方,然后齐声朗读这些语段。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幻)

  学生活动:

  1.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思考“父母的心”的内涵

  2.四人小组讨论各自的观点。

  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

  老师明确:爱心、孝心、责任心(幻灯)

  第11小节, “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第15小节,从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对孩子的爱,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从感情的角度,父母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4

  教材分析

  《父母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领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课外相关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动情,从心灵深处产生要感激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和谐的读书氛围中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的故事,导入新课。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病床上的母子俩。这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到抚顺市劳动公园里玩。工作人员正准备把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的铁丝网拆除。不知不觉中,这个孩子走近黑熊,并将一块糖伸向黑熊,于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这一刻,母爱化作巨大的勇气,母亲迅速将一只手伸进熊嘴里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着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熊嘴里往外拉。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勇敢的母亲以双手重伤,其中一只手肌腱断裂的代价保住了儿子的小手。)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请同桌或老师帮助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完后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三、知情悟理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这对父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再读感悟。

  当你又读一遍课文时,你对文中的父母所作所为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交流。

  (如果意见不同,可分组讨论,再交流。)

  3.提炼升华。

  朗读使你受感动的句子,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

  2.结合实例谈谈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

  五、拓展延伸

  师出示有关父母爱方面的小故事(也可课前让同学搜集)进行阅读。

  附故事:

  一天深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家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屋顶的一角。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哭喊着要妈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一个女人站立着,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在这个女人的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挺立,双肩高高耸起……

  原来,这个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的……

  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读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何相似之处?

  六、拓展作业

  1.如果你喜欢写,给父母写一封信,写出你对父母的爱;

  2.如果你喜欢说,与父母沟通,让家人感受到你的爱;

  3.如果你喜欢做,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你的爱;

  4.如果你喜欢画,画一幅最美的爱心图;

  5.如果你喜欢收集,请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七、播放FLASH 动画课件《让爱住我家》,全体学生起立,跟随音乐齐唱……

  附: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

  父母的心

  不可恶①送长子②送二儿子换长子③送女儿换二儿④要回女儿不心狠①眼含热泪 ②无精打采③失魂落魄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其送人 不如一起挨饿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5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作者链接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合作探究展示】

  一、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

  (一)初读,理情节。

  设疑

  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可恶,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的卖掉。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真的可恶吗?

  (二)二读,抓神态

  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孩子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三)三读,析语言

  师:虽然这对父母“不可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很“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孩子。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这对父母每次要回孩子的理由是什么?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四)四读,明主旨

  师:当第四遍读课文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所作所为是为了“致富”——那100元钱。讨论讨论,他们真的致富吗?

  (同学们讨论,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师:同学们,这对父母生活艰难,身份卑微,他们很可怜。但在这万般无奈的处境之下,还是要回子女,他们又是多么可敬啊!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谈感想

  师: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你们平时是否收集到有关父爱、母爱的谚语、格言、民谣、故事!若有,请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片刻,然后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讲的太好了,老师也讲一个题为《两份账单》的故事:美国小男孩约翰,一次早餐时,他在妈妈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跑腿费3美分,倒垃圾2美分,扫地板2美分,小费1美分,妈妈一共应付约翰8美分。”午餐时,妈妈把8美分钱放在桌子上,并且也放了一张纸条。大家猜猜看,她会写些什么?

  那位母亲也给约翰写了一份账单。上面这样写着:怀胎10个月——0美分,喂奶水——0美分,买衬衫、玩具、鞋子——0美分,一日三餐——0美分……约翰一共应付给妈妈——0美分。小约翰看着,没说一句话,把8美分钱放在妈妈的手里。从此以后,小约翰常常主动帮助妈妈做事。

  三、课堂小结:

  (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深情地结束这堂课)

  结束语:同学们,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四、布置作业,表示感恩之情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2﹑课后收集有关父爱、母爱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① 长子

  不可恶

  ②送二儿子换长子

  ③送女儿换二儿

  ④要回女儿

  ① 割难舍

  不心狠

  ②无精析采

  ③失魂落魄 可怜又可敬

  ④痛哭失声

  不狡猾

  ①接班人

  ②像婆婆

  ③她太小、无知、冷酷无情

  不是致富

  ①与其舍掉,不如饿死

  ② 钱,酬谢吧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6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课前布置学生交流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准备课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爱。

  3、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收集到积累本上,准备课堂交流。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要回女儿时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7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

  难点

  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

  教学难点

  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良苦用心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知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归纳。

  (1)穷人:有三个孩子(衣裳污渍斑斑)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外谋生

  (2)富人:衣着华丽富翁(没有孩子)

  (3)富人想抱养穷人的孩子。

  三、感悟父母心

  1.指名读课文第7-17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穷孩子父母神情的语句。

  (2)穷人给富人孩子了吗?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

  4.全班交流、汇报。

  (1)文中描写穷孩子父母神情的语句有:流着眼睛离开→难为情→放声大哭→抽泣

  (2)先给大儿子→继承家业(要回)

  再给二儿子→像奶奶(要回)

  再给小女儿→舍不得(要回)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点苦也是快乐的)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习、拓展延伸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夫妻俩生活那么困难,送一个孩子给富人家,不正好减轻他们的负担吗?可夫妻俩开始答应,后来为什么不愿意呢?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课件播放文中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人,你愿意父母把自己送给富人家吗?为什么?

  (学生联系实际,自由畅谈)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8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文章主旨。

  助读资料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 《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

  1、复述故事

  注意:

  (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

  (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

  送孩子 理由 神情

  送走长子时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要回女儿时

  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是的理由?他们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我参与,我快乐!)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再接再厉!)

  1、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你发表你的见解。

  2、收集有关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诗歌或歌词。

  3、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9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 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

  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

  ②学生交流反馈:穷夫妻:家里穷 孩子多 去北海道找工作 贵夫人:家里富 没孩子 想抱养孩子

  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

  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当贵夫人提出要抱养穷夫妻的孩子,父亲答应贵夫人回家和妻子商量送孩子的事,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父亲回家是怎样和母亲商量的?

  时间 人物 被领养的孩子 表情动作 调换的理由指名请学生读读他们第一次送大儿子时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的句子。

  (1)从“流着眼泪”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夫妻俩送出孩子的那份无奈和伤心)

  (2)再次读读这句话,指导同学们读出无奈、伤心的语气。

  4、请一男同学读读父亲换大儿子所说的话。

  (1)当他们把大儿子送出去后,回家后会是怎么想,又会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实在无法舍弃孩子,于是他们想换回大儿子。

  (2)他们想换回大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有什么家业呢,他这个理由充分吗?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理由来换回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觉得孩子送给了别人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但又实在舍不得)

  (4)指导学生读,读出父亲复杂矛盾的心情。

  5、当他们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时,他们的心会平静吗?那么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1)请一女同学读读母亲用女儿换回二儿子的那段话。

  (2)“难为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态度“难为情”这个词同学们想像一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母亲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面对贵夫人又难以开口)

  (3)她换回二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

  6、第三天上午,当轮船快接近北海道时,夫妻俩出现在夫人的卧舱时,为什么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了呢?(指名说说)(因为当轮船一靠岸,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孩子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7、请男同学们读读父亲要回女儿的那段话。

  (1)“抽泣”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他们要回女儿的理由是什么?

  (3)“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从这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虽然把孩子送给别人,会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也会减轻家庭压力,但在两者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实在爱自己的孩子,无法舍弃任何一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苦点也是快乐的)

  (4)再次读读,休会父母当时的心情。

  8、夫妻俩送了三次孩子,但三次又反悔了,同学们,对这俩夫妻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送孩子那是生活迫于无奈,他们反悔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结合板书:送 ——--悔 无奈———爱

  9、师总结:是呀,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10、评价贵夫人。

  ① 两夫妻三番五次的要回儿子,那么贵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每次夫妻俩换孩子的不同态度。(愉快地答应—— 只好同意——流下同情的泪水)

  ②本来贵夫人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一次又一次的反悔,贵夫人为什么不但没责怪没有怨恨夫妻俩,而且还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并帮助了他们呢?我们齐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名回答。 是呀,尽管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渴望能收养他们的孩子,可她被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感动了,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承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从这件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贵夫人有颗怎样的心呢?(善良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细心的呵护中成长,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学会感恩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几句话吧!

  六、总结。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但要能体会父母的这份心,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你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这一堂课吧!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它就是——“爸爸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爸爸的手粗了,他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面对爸爸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爸爸妈妈殷切的心愿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只能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父母心

  送-————悔

  无奈————爱

  反思

  《父母心》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教学设计是我的教学过程的实录,课结束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对整体设计的反思

  这份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能针对当今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体谅父母的现状,通过故事《一袋父母心》引导学生进入父母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揣摩课文中父母的心理体会父母的不易,通过续写表达学生的愿望,通过观察日记《懂你》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的爱心和深切的期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既是教书,也是育人。

  在这份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如导入中的复述故事为后面的复述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示范,导学过程中的每个问题也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现与探究。教师的话无需多说,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感到什么困难,并能在发现与探究中找到自信,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

  备课时,有好多相关的故事都涌上心头,因为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可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其他故事只得不了了之。这或许是我的一大遗憾吧。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分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引入情境——整体感知——探究情节特点——体会语言风格——拓展延伸,不难看出,这个过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先学到的东西为基点,步步为营,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既注重思维训练,又注重语言表述。从细节体现教学理念,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进步的赏识者,而教师的引导和赏识正好又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课本为纲,又不局限于课本,将语文学习于生活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顺利地达到了。

  另外,教学目标的出示我一直不赞成详尽地展示,很多时候,这会使不少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套用教师提出的目标中的语言来答,无形中减少了思维过程。

  三、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的反思

  在这堂课的'组织中,导入和导学过程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环节,省时高效。多年的教学,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可以做学生的老师,学生也可以做学生的学生,课堂上人人都可以是老师,谁都不必怕说错,“欢迎出错”是我上课常说的话,因为“错了我们大家都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不断地纠错中实现了飞跃,学生的回答偏题率也越来越低。

  因此,我对我的教学策略充满自信,至于我的学生,我更是相信,他们个个都是高情商的天才!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父母的心03-3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04-25

八年级语文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04-25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12-21

《父母的心》初一上册语文教案01-15

八年级语文《父母心》教学设计06-24

八年级语文课《父母的心》教学反思03-18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母的心》03-31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父母心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