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时间:2024-09-29 21:15:03 林惜 爱国故事 我要投稿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12个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国科学家的故事,欢迎阅读!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12个

  1、钱伟长

  钱伟长的两次“NO”

  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公费留英,当时由于英德宣战,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钱伟长手续办齐后登上英轮,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因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而船经神户港,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等留学生一起20几本护照扔给了那人英国人。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登程。

  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旋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仅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生活。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了大的“NO”。

  2、钱学森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 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3、酆云鹤

  我国著名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8岁时就给人家当佣人,16岁时懂得一些救国道理,便立志学习救国本领。她以惊人的毅力,3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济南女子初师和北京女子高师。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大学二年级时,她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并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她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到德国学习爆炸学,希望学习用草类纤维造廉价炸药技术,以打击侵略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类纤维制造出人造丝的发明家。莱比锡大学闻讯后立即提出以高职称换取她的论文,日本资本家也提出用高价和总工程师的条件换取她的发明专利。酆云鹤说:“不卖,我要留给我的祖国。”

  4、苏步青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5、美海军次长:宁可毙了他,也不能放他归国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

  造访者刚刚离开办公室,金贝尔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这个中国人就是钱学森。

  1934年暑假,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1936年10月,钱学森由麻省理工学院转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追随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

  1937年秋,钱学森和同学组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此后参与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此外,钱学森和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被授予上校军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和家人不禁心潮澎湃。怀着回家的梦,1950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找到了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提出了回国的想法。

  在海岛拘留所:被拘留了15日,瘦了15公斤

  1950年8月29日,钱学森和妻子蒋英买到了船票,洛杉矶海关却通知不得离境,理由是在他的行李中有近八百公斤的草图、笔记和照片,都是“绝密文件”。

  1950年8月30日,钱学森家中的门被敲开了,两位带着手铐和枪的移民局稽查站在了他家门口。钱学森吻了吻妻儿,便被夹在两个美国人中间离去了。

  随后,他被送往了特米那岛拘留所。拘留所在太平洋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上,白天,他被无休止地审讯;夜里,每隔十分钟,看管便打开一次牢房的电灯,用强光刺激他的眼睛,不准他睡觉。

  蒋英回忆,“去接他出来的时候他一言不发,你问他什么他点点头,他摇摇头……他不会说话了,体重15天之内他掉了15公斤。”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钱学森总是在家里摆好3只轻便的箱子,以便随时可以动身回国。

  一篮蔬菜送来灵感:香烟盒作纸,发出求救信

  1955年5月,中国城一家食品店的老板给钱学森家送来一篮蔬菜,蔬菜下随意垫了一本《中国画报》,刊有一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钱学森夫妇在照片中看到了两家父辈的恩师——陈叔通。一个回家的计划诞生了。

  1955年6月一天,钱学森夫妇避开盯梢,溜进一家咖啡馆。蒋英让学生以香烟盒作纸,写了一封简信:我们日日夜夜盼望回到解放了的祖国,但是我们现在被美国政府监禁,不能如愿。她模仿儿童笔迹写了信封,将信邮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几经辗转,陈叔通接到信,随即将信转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收到求救信后,命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谈判的王炳南,并指示:“这是一个铁证。”

  在事实面前,美方代表哑口无言。1955年8月1日,中美双方就两国人员回国达成了重要协议。

  第二天,钱学森接到了允许钱学森回国的通知,与此同时,11名获释的美国飞行员抵达夏威夷。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回国之路。

  6、钱三强:威武不屈壮士心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7、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8、詹天佑

  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9、李四光

  “我要回国,不要美金”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则消息: “.....12月2日沈阳解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因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10、钱三强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 年,他提出回困,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因,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1、茅以升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因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他曾费尽心血,忍受巨大压力,解决了80多个技术难题,为祖国建设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桥,在抗战期间作为运输物资的通道。后因战事需要,不得不炸掉大桥,茅以升虽十分痛心,却还是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

  12、叶笃正

  1945年,叶笃正到美国留学,师从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罗斯贝,于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由于叶笃正的勤奋和聪颖,留美期间,他发表了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他的博士论文“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发展了老师罗斯贝的“大气动力理论”,使他蜚声国际气象界,并迅速成为以罗斯贝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美国政府不允许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回到中国,尤其是不允许已经在美工作的学习自然科学的人员回国。无奈,叶笃正只能想方设法,辗转瑞典,最终回到祖因。在叶笃正回国之前,中国的现代气象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回因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组组长,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叶 驾正在繁杂的工作中,教书、育人、创业,年复一年地建设中国的气象科学事业。叶笃正和他的同事一起确立 了科研工作的三个原则,这是他在之后的几十年科学生涯中一直遵从的原则。第一,中国最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第二,不能人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做高水平的工作,要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用到大气领域并不断开拓发展:第三,培养现代气象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把当年十几个人的研究小组发展成今天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真正使中国的气象研究走进了一个系统工程;是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数位学术巨匠之一,也是我国大气科学界及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

  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当选芬兰科学院的外籍成员、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风带阻塞形势演变的机理和预报这些演变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个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率,而且为研究冬季西风带大气环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的成果“北半球冬季阻塞形势的研究”,迄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中国天气预报实践中。撰写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该书被称为国际上公认的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1958 年,叶笃正等科学家比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早20多年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的突变性。鉴于叶笃正等人对东亚大气环流做出的系统和开创性研究,他们荣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相关文章: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06-26

[通用]爱国科学家的故事06-27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8篇(必备)06-28

爱国的故事05-17

爱国的故事【经典】06-22

爱国的故事03-23

爱国的故事(精品)05-18

爱国的名人故事05-21

爱国的故事(推荐)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