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励志成语故事

时间:2024-06-25 10:19:28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励志成语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励志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励志成语故事

励志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一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刻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刻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个性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因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励志成语故事2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故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学习,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励志成语故事3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励志成语故事4

  励志成语故事:妇人之仁

  历史上著名的大将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曾经投奔过项羽。由于项羽有勇无谋,不善用人,韩信得不到重用,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他投奔刘邦以后,开始也未被重用,也想过要走。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把他追了回来。

  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才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被拜为大将以后,刘邦问他:“萧丞相屡次推荐将军。我想,将军一定有击破项羽的妙计,请将军指教。”

  韩信说:“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点。项王大喝一声,上千的人都会被他吓倒,你看他多么勇猛。可是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重用有本领的将领,他的勇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对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爱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时,他不封。就是封了,他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接着,韩信又分析了项羽的一些弱点和错误,指出刘邦必然能战胜项羽。

  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好几条,而项羽喜欢杀戮以至于丧失天下民心,吝于赏赐而不获将士拥戴是重要的原因。

  ◎成语释义

  形容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故事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出处译文

  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慈爱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他不封。就是封了,他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励志成语故事:心怀叵测

  东汉末年,曹操准备率兵南征,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谋士荀攸说:“周瑜刚死,可先打东吴,再打刘备。”曹操说:“如果大军南下,凉州的马腾来袭击许都怎么办?”

  荀攸说:“依我的看法,可以封马腾为征南将军,派他去征讨孙权,将他引进京来,然后消灭他。”曹操非常同意荀攸的主张,当即派人去凉州召马腾进京。马腾接到诏书以后,和几个子侄商量去还是不去。

  儿子马超主张去。侄子马岱不主张去。马岱说:“曹操这个家伙,阴险毒辣,心怀叵测,叔父如果去了,恐怕会遭到杀害。”马腾没有听从马岱的话,带着五千凉州兵来到京都,后来果然被曹操所杀。

  ◎成语释义

  指人心存险恶,不可推测。

  ◎故事出处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马岱谏曰:‘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出处译文

  马岱(对马腾)说:“曹操这个人,阴险毒辣,不可推测,叔父如果去了,恐怕会遭到杀害。”

  励志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总是担心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每天到田边去看,急得抓耳挠腮。可是几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他在田边着急地来回踱步,自己对自己说:“我必须想办法让它们长得再高点,再高点。”

  于是,他回到家中苦思冥想,要拿个主意出来。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慌忙跑到田边,将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他从早上开始拔,一直忙到黄昏,累得直喘粗气。干完活后,他非常疲惫地回到家中,说:“今天可把我累着了!但总算没白花工夫,禾苗都被我拔高了。”

  他儿子听了,感到大事不好,急忙跑到田间细看,想找个补救办法。可是等到他赶到田边时,禾苗已经枯死了。

  ◎成语释义

  原意是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用来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味追求迅速成功,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故事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出处译文

  宋国有个农夫,看到他种的禾苗总是长不高,于是到田里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感觉大事不好,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励志成语故事:扬扬自得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行为稳重,态度很谦虚。晏子坐车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挥鞭驾驭四匹马,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不久,驾车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谦的样子。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

  经过这件事以后,驾车人的态度变得谦卑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成语释义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故事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出处译文

  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挥鞭驾驭四匹马,神气扬扬,非常得意。

  励志成语故事:犹豫不决

  战国时期,秦王想夺取赵国江山,就派兵攻入赵国,将赵国都城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赵孝成王没有办法,就派人前往魏国请求援助。

  魏王派大将晋鄙带领军队救援赵国。可是,晋鄙觉得秦国军队百战百胜,害怕引火烧身,就屯军于汤阴,不再向前进兵。

  与此同时,晋鄙还派部将辛垣衍偷偷潜入邯郸,劝平原君与秦国讲和。辛垣衍是个能说会道之人,他说,秦国如此急切地包围赵都,是因为秦王想称帝,成为天下之主,并不是为了赵国的土地。为今之计,赵王应当派使臣求和,表示情愿尊秦王为帝,向他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秦王大喜之下,就会命令将领收兵回国,永不侵犯赵国了。

  平原君听了这些话,一方面觉得赵国打不过秦国,另一方面又觉得向秦国称臣纳贡太过于屈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样做才好。

  这时,齐国的大贤鲁仲连周游天下,正好来到邯郸。他听说了这件事,就找到了平原君,见到了辛垣衍。鲁仲连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一旦尊秦王为帝,秦国非但不会就此罢手,还会得寸进尺,继续欺负赵国。

  平原君得知讲和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就打消了屈辱求和的念头,决定尽一切力量抵抗秦军。

  ◎成语释义

  迟疑不能决定,拿不定主意。犹豫:迟疑的样子。

  ◎故事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励志成语故事5

  四字成语:铁杵磨针

  出自: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励志成语故事6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个性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能够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就应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潜质,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励志成语故事7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年我演讲的题目是《三只悲情兔,一记警世钟》。

  第一只小兔在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跳跃,在宋国的一块农田里,它快乐的脚步突然在一块裸露的树根前骤然而止,它撞在树根上折颈而死。那一天,这只小兔成了一位农人的美餐,而也是从那一天起,农人舍田歇锄,守着一株光秃秃的树根等着下一只折颈而亡的小兔,一等就是两三千年,至今除了守株待兔笑柄,他什么也没有等到。一首歌里唱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守株待兔

的典故告诉我们,若要成功就必须有只争朝夕的行动。

  第二只时常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小兔子要可爱得多,名气也要大得多。它是一名长跑健将,它从美丽的童话故事里走出。一天,一只小乌龟经过层层海选,终于站在了这只长跑兔对面的挑战者位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决一触即发。比赛开始,小白兔一起跑便遥遥领先,长长的赛道上它看不到了小乌龟的身影。于是长跑兔先观沿途风景,再听四周掌声,看惯听腻了,竟然在半道上美美地大睡起来。梦境虚无缥缈,现实无法脱逃。长跑兔梦醒之时,小乌龟早已步入“梦想兔国”的舞台,获得年度冠军的荣耀。龟兔竞走中悲情小兔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坚持到底的韧劲儿,任何优势与天才都只是徒劳。

  同折颈而亡与赛跑失利的前两只小兔相比,我脑海当中的第三只小兔理想要远大得多。这只小兔为了对付经常前来骚扰甚至常常危及自己生命的猎人,与一只狐狸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猎人。然而事有不期,一天,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小兔。小兔死后,狐狸比孟姜女哭得都痛。有个长者经过,见一只狐狸抱着一只死兔嚎淘大哭就问原因。狐狸边哭边说:“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朋友们,透过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我们不应仅仅回味狐狸哭声之中的遗恨,更要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团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团队的协作意识肯定是是万万不能的。

  朋友们,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有人说我们90后缺少梦想,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梦想,真正缺少的是为梦想而全力以赴的行动、坚持到底的韧劲儿还有淡化自我强化团体的协作意识。而透过守株待兔、龟兔竞走与兔死狐悲这三则成语,我们不是正好获得了行动、韧劲儿与协作意识这三种启发吗?

  三只悲情小兔,三味深思良药;三则成语故事,一记响亮警钟。让我们牢记这三则教训,用行动、韧劲儿、协作这三驾马车,擎起我们内心激荡已久的梦想。三驾马车起处,梦想必定成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励志成语故事8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励志成语故事9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之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之后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透过自己的发奋学习和坚强毅力,最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务必透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励志成语故事10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读书励志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励志成语故事11

  不屈不挠

  西汉成帝之时,有一年秋天,京城长安突然传来谣言,说大水快要进城了。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以为洪水真的会来,力劝成帝躲进船里去,以避洪水。

  多数大臣都对王凤的意见表示赞同,只有宰相乐昌侯王商表示反对,并且表现得非常坚决。王商为人诚实耿直、庄重正派,他觉得大水未必会突然进城,如果皇上带头逃难,百姓会更加惊慌失措。这对局势的稳定太不利了。于是,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凤的建议。

  后来通过调查,大家才知道根本没什么大水。于是,皇帝对王商力排众议的做法表示赞赏,而对王凤则表现出不满情绪。王凤对自己的惊慌态度非常后悔,但又对王商怀恨在心。

  后来,王凤的亲戚在太守任上玩忽职守,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王商要惩办他,王凤前来讲情。但王商素来铁面无私,没有给王凤面子,坚决地免去他亲戚的官职。从此以后,王凤对王商更加记恨了。

  后来王凤采取阴险手段,对王商进行诬陷。汉成帝以为舅舅所说的.是实情,就把王商的官职罢免了。王商虽然丢了官,却得到了一个直臣的名声,天下皆知。

  ◎成语释义

  面对困难或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

  ◎故事出处

  《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挠不屈。

  ◎出处译文

  乐昌侯王商为人耿直,坚毅刚强。

励志成语故事12

  欲盖弥彰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齐庄公色胆包天,借探视崔杼之机和棠姜相会,表现出一副乐不可支的丑态。崔杼见国君这样欺负他,忍无可忍,设计将他杀了,改立景公为国君,自己担任丞相之职。

  齐国负责修写国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这件事情公正地记录下来。崔杼听说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为自己避讳一二。可是,耿直的史官还是写出了实情。他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在当时,弑君之罪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谁弑了君,必会被后世之人所谴责。崔杼见史官竟然跟他对着干,又羞又恼,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就不给你留活路。于是,凶狠的崔杼将那名史官杀死。

  谁知道,继任的`史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秉笔直书,记录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杀一个史官,为什么不能杀第二个,不信后来者不怕死。他为了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下一任史官仍坚持原则,保留崔杼弑君的内容。

  崔杼见史官们都如此正直,自己这样肆意杀人,也不会带来好处,只好就此作罢,放了史官们一马。

  后来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都气愤地说,崔杼想掩盖自己的丑事,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成语释义

  企图掩盖真相,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弥:更加。彰:亦作“章”,明显。

  ◎故事出处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

  ◎出处译文

  或者为求好的名声而得不到,或者企图掩盖真相,却让罪行暴露得更加明显。

励志成语故事13

  映雪囊(náng)萤

  在古代,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励志成语故事14

  克己奉公

  东汉初年,颍阳有个人名叫祭(zhài)遵。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公元24年,皇帝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便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实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等他年老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祭遵就是这样一名良臣,即使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十分怀念。

  后来人们就把祭遵的这种高尚的精神概括为成语“克己奉公”,用来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励志成语故事15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励志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成语故事简短11-11

成语故事09-10

成语故事05-15

成语故事11-19

尊师的成语故事07-07

《安步当车》的成语故事08-31

剪须和药的成语故事08-31

握粟出卜成语故事02-27

鲁阳麾戈的成语故事09-12

飞黄腾踏成语故事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