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故事

时间:2024-06-21 15:13:16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汇总(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故事汇总(15篇)

成语故事1

  脚踏实地成语故事--宋朝

  北宋名臣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便喜欢学习,看过很多书,并且特别喜欢读史书。那时他就立下宏伟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经验。宋英宗的时候,司马光终于有修史的机会,奉天子之命编撰《资治通鉴》。

  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帮助下,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光,终于编撰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史学价值很强。

  全书共三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称得上浩如烟海。

  司马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为辨明真伪,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特意做了个圆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脑袋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苏醒过来。这种措施,使他睡觉不得安稳,以便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据说,《资治通鉴》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将两间屋子堆得满满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工作的严谨。

  人们对司马光的治学态度非常欣赏。有一次,司马光问哲学家邵雍:“邵公,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笑笑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成语故事2

  【注音】jiàn liè xīn xǐ

  【典故】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

  【解释】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爱好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跃跃欲试、触景生情、不觉技痒

  【押韵词】至人无己、尽收眼底、嘘唏不已、衒才扬己、季常之癖、通书达礼、公门桃李、波流茅靡、放心解体、即事穷理、......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年轻时特别喜欢打猎,后来由于潜心研究学问就放弃了这个爱好,友人周茂叔说他这个爱好是不会消失的`。12年后,程颢外出见到猎人在打猎,顿时感觉心痒手痒的,但想起周茂叔的话就只好强行克制自己的欲望

  【成语示例】公子何不作一番我看,或者我见猎心喜,竟领会得一两件,也不见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成语故事3

  【拼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出处】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庄子·外物》

  【解释】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忠诚

  【相近词】三年化碧

  【同韵词】朝乾夕惕、车尘马迹、负气仗义、胡天胡帝、再接再厉、纨绔子弟、同心合意、痛哭流涕、自不量力、负恩忘义、......

  【教学同步】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关汉卿《窦娥冤》高中四册·课文·13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示例】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成语故事4

  【成语】: 郑人买履

  【拼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举例造句】: 你可千万不要学郑人买履。

  【成语故事】:

  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跑了两趟,却没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他说:我宁肯尺码,也不想念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讽刺宁愿相信教条而不相信事实、不知变通的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成语故事5

  成语伤弓之鸟出处:这个故事,载于《战国策·楚策》。

  伤弓之鸟这个故事,载于《战国策·楚策》。

  战国时代,有一个时期,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实行“合纵”政策,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为此,赵国特派魏加到楚国去会见楚相春申君黄歌,商谈有关军事联盟等问题。魏加见了黄歇,问道:“你们已经考虑过主将的人选了吗?”黄歌说:“已经考虑过了,我准备叫临武君担任主持。”

  魏加想,临武君是跟秦国打仗吃过大敗仗的,对秦国心存畏惧,怎能当主将呢?但是不便直说,只得笑着向黄歇说:“我年轻的时候爱射箭,我来讲个关于射箭的故事吧。”说着,他就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魏国有个著名的射手,名叫更蠃,他的箭术,真是百发百中。有天,他和魏王在京台上散步闲眺。忽见几只小鸟在天空飞过,更赢对魏王说:“我光用弓,不用箭,也能把鸟射下来。”魏王不免怀疑,问道:“行吗?可以试试吗?”更赢说:“可以。-一会儿,有一群雁从东方飞起来,更嬴就举起弓来,对着雁阵中最后的一只,空拉了一下弓弦,只听得“冬"的一声,那只雁就应声落下来。魏王又惊又喜,说道:“奇怪!空弓虚射,怎么也能射击下鸟来?”更羸说:“这只雁,是受过伤的,我见它飞得比较慢,叫声也很悲惨,知道它的`创伤还没有痊愈,惊心还没有平复,所以它~听弓弦响,就吓得往高空急飞。这样一只伤弓之鸟,想竭力高飞,心里又一急,当然支持不住,掉下来了。”

  黄歌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魏加便说:“目前的临武君也是伤弓之鸟,他是被秦国的弓伤过的。请他作抗秦主将的问题,希望你重新考虑!”

  伤弓之鸟,又作“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成语故事6

  出处:

  元代石君宝的《曲江池》曲。

  意思:

  棉絮里藏着针。比喻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尖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也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外表似乎很软,骨干却很硬朗。他自己说:“我写的字好比绵里铁。”同朝书画家赵松雪在苏轼的`书法作品后面所题的《跋》里说:“公自云:‘余书如绵里铁。’观此书,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铁也。”比喻外柔内刚,柔中有刚,就叫“绵里铁”,为褒词。

  后来,“绵里铁”变作了“绵里针”,这就不是称赞的意思了。如元曲《曲江池》(石君宝作):“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rdquo,励志名言;其中的“绵里针”,也说作“绵里藏针”,形容表面装和气,而内心尖刻阴险的人。

成语故事7

  战国时期,韩国有个叫聂政的人,其父是有名的铁匠,后被韩王杀害。聂政长大后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狗为生。严仲子是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同朝的辅相侠累不和。据说侠累是个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总是想尽办法把政敌除掉。严仲子不想被侠累谋害,便离开辅国,开始周游各国,同时也在寻找可以替他杀掉侠累的人。严仲子到了齐国后,就听人说聂政是个勇士,因为躲避仇家才到齐国作屠夫的。严仲子听说之后便亲自去聂政家拜访他,往来频繁。

  有一次,他拿着许多好酒到聂政家,为聂政母亲贺寿,还送上很多黄金表达敬意,聂政很奇怪严仲子为什么会送这样的厚礼,就对他说:“我家中贫穷,因有母亲在,便以屠狗为业,为的是获得食物供奉给母亲。而这是我应该做的,所以不敢接受大人您这么贵重的礼物!”严仲子把周围的人打发走,对聂政说:“我有一个仇家,为了躲避仇家我才周游各国。这次到了齐国,听说您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所以赠送百金,让您做为日常生活费用。能够交到您这样的朋友,我很高兴,不敢有其他的奢求。”聂政回答说:“我之所以放弃理想,甘愿在这个小地方以屠狗为生,是因为这样可以养活老母亲。母亲在世,我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去冒险的。”后来严仲子又多次送给聂政厚礼,而聂政始终不肯收。虽然如此,严仲子仍一直对他礼遇有加,总是尽了礼数之后才走。

  几年后,聂母去世。为母亲服过丧之后,聂政对他姐姐说道:“唉!我聂政只是一个市井之徒,整天操刀卖肉而已。而人家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不远千里与我结交。他为贺母亲大寿送上那么重的贺礼,我虽然没有接受,但严仲子知道我心里是领情的。贤德的.人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义气而相信穷乡僻壤之人,那么我聂政也不愿辜负人家的这份情意。前几年,严仲子要我帮他除掉仇家,但因为母亲在,我不能答应他。如今母亲已经尽享天年,我也应该为知己做些事了。”

  聂政向西一直走到濮阳,见到严仲子,对他说:“以前我没有答应您的要求,是因为要奉养母亲;现在母亲已享天年而终,您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告诉我!”严仲子说道:“我的仇人是辅国的丞相侠累,侠累是辅国哀侯的叔叔。他们家里的人很多,而且居住的地方守卫很严。我想派人去行刺他,始终不行。既然您现在愿为我办这件事,那我就派上一些车骑及随从,作为您的助手吧!”聂政说:“辅国与卫国,这两个地方离得不是很远,现在去杀辅国的丞相,而这丞相又是辅国国君的叔叔,所以做这件事不能人多。这么多人同去,万一被抓一个,泄露了机密,辅国的所有人都会成为您的仇人,那您不是也完了吗?”聂政坚决不要车骑随从,孤身一人去刺杀侠累了。聂政到达辅国时,天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人们都认为要出什么大事了。这时辅国丞相侠累正在府上,有很多武士保护他。聂政来到他的府邸,一句话也不说,拿着剑长驱直入,直上台阶刺杀侠累,他的举动把旁边守卫的人吓坏了,这些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乱作一团。聂政就趁着他们大呼小叫、混乱不堪的时候一剑刺死了侠累,又杀了几十个人,然而围上来抓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一看不可能全身而退,就毁了自己的面容,剖腹自杀了。

  为了查出是谁那么大胆指使刺客杀了辅国丞相,辅国人就把聂政的尸身暴露在集市上,然后贴出告示说,如果有谁能说出刺客的身世背景、来龙去脉,就赏赐千金。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对邻居说:“这个人一定是我的兄弟。”然后聂荣就赶到辅国曝尸之处,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兄弟,伏尸大哭说:“这是我兄弟聂政啊!”悬赏的人对她说:“这个人就是刺杀我们辅国承相的人。我们君主悬赏千金要追查这个人的情况。夫人您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还敢来认你的兄弟呢?”聂荣说:“我已经知道悬赏的事,可是,我兄弟聂政之所以放弃自己的理想,藏匿在市井屠夫间,是因为我们的母亲还活着,我还未出嫁。现在母亲安享天年,我也已嫁人,我的兄弟已经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便为知己报仇,从容赴死。现在我也已嫁人,我的兄弟已经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便为知己报仇,从容赴死。现在兄弟考虑我还在人世,所以自毁面目以防人家认出他是谁!我兄弟这样为我着想,我为什么要害怕被牵连,湮没了我兄弟侠义之名呢?”

  聂荣抚尸陈说兄弟往事的壮举震惊了辅国看热闹的人,他们都被这两姐弟的侠义精神感动了,后来聂荣因悲伤过度死在了聂政的身旁。

  ——《战国策·魏策四》

  白虹贯日成语点拨: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聂政待母亲归西之后,甘愿从一个市井屠夫转身为一个忠肝义胆的刺客,以报严仲子的知遇、赏识之恩。他义薄云天,为了避免亲朋好友受到牵连,不惜毁容剖腹。这样的大义感动了上天,以致出现白虹贯日的奇观。或许,聂政这个刺客,应该称为“侠客”更恰当。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聂政的“知己”只不过是在用小恩小惠收买他这个亡命之徒,而聂政仅仅是严仲子这个“知己”手中的复仇工具。

成语故事8

  【注音】

  dōng shí xī sù

  【典故】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汉·应邵《风俗通》

  【释义】

  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结构】

  联合式

  【相近词】

  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押韵词】

  留后路、金汤之固、星列棋布、缘情肖物、擎天一柱、褰裳躩步、雍容雅步、贪权慕禄、认贼作父、池鱼林木

  【成语故事】

  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姑娘的父母很为难,叫姑娘自己定夺,她说两个都愿意嫁,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

  【成语举例】

  “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成语故事9

  战国时代,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提倡合纵抗秦之说,主张联合齐、楚、燕、赵、韩、卫等六国共同抵抗秦国。

  有一次苏秦到楚国去,等了三天,楚王才接见他。苏秦见到楚王后,立刻就要告辞。楚王觉得奇怪,就问苏秦道:“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为什么不多留一下呢?”苏秦回答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意思是:楚国的饮食比珠玉还贵,柴火比桂枝还贵。)他停了一下接着说:“谒者难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臣食玉饮桂,因鬼见帝。”(意思是:门官之难得会见,就象见鬼一样;大王之难于拜见,就象天帝一样。我现在吃了您用桂枝为薪煮出来的珍贵食物,要通过那些鬼来拜见您,真太不容易呀!)楚王听了就说:“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意思是:先生请回旅舍,我知道你说话的深意了。)

  后来人们把苏秦的'话说成“米珠薪桂”(米贵如珠,柴贵如桂),用来形容旧时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成语故事10

  巧取豪夺成语故事--宋朝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生活放荡不羁,装疯卖傻,人称米癫。他的书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说,米芾喜欢收藏古代名贵字画,收藏的办法却常常采取欺骗手段。他只要打听到谁家有古代字画,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和原作一模一样,然后把摹本归还给人家,而自己留下真迹。有时把别人的`古代书画珍本借来,经过精心临摹之后,故意把真迹和摹本混在一起,让别人选择。因为他临摹得十分逼真,别人常把摹本当真迹收下来。

  米芾除了骗取别人的书画珍品外,还采取蛮横的手段去占有。有一次,米芾乘船时遇见了书画收藏者蔡攸。蔡攸把自己收藏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给他看。他一看就不肯放手了,一定要用一幅画同蔡攸交换。蔡攸不同意,他就苦苦哀求,纠缠不休,最后竟以投河自尽相威胁。蔡攸无奈,只得同意交换。

  对于米芾采取的这种骗取占有别人字画的不正当手段,当时的人就斥之为巧偷豪夺。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说: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成语故事11

  有一个人种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成语故事12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观察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始终避着,现在观察她,没有方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假如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见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真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真对地笑了一笑。

  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但凡比方有特殊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时机里或特别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忙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赞。

成语故事13

  【汉字书写】:鸥波萍迹

  【汉语注音】:ōu bō píng jì

  【成语出处】: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中性成语;指隐居者的生活。

  【鸥波萍迹的意思】:鸥波:鸥鸟生活的`水面;萍:浮萍;萍迹:比喻流浪漂泊,行踪不定。鸥鸟戏波,浮萍浪迹。比喻隐居者安逸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

  【鸥波萍迹的近义词】:闲云野鹤、自由自在、逍遥自在;

  【鸥波萍迹的反义词】:身不由己、忧心忡忡、牵肠挂肚;

  【鸥波萍迹的故事】

  【鸥波萍迹例句】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鸥波萍迹造句】

  年纪轻轻的他很早就赚了一大笔钱,现在过起了鸥波萍迹的生活。

  我的梦想就是通过现在的努力为自已攒下一些积畜,这样下半生就可以带着家人鸥波萍迹了。

成语故事14

  【注音】jiǔ chí ròu lín

  【典故】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行赏赐,酒池肉林。 《汉书·张骞传》

  【释义】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灯红酒绿、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同韵词】应天从民、道路传闻、东野巴人、卓然不群、治国安民、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颖悟绝人、高义薄云、雁杳鱼沉、款启寡闻。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甚至用酒装满池子,把肉挂在树林里,叫做酒池肉林,让不穿衣服的男女互相追逐嬉戏,还让乐师作淫声伴奏,以供他取乐。他的同族人比干劝谏他,被他所杀,还残忍地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

  【示例】纣王听信妲己,造酒池肉林,一无忌惮,朝纲不整,任意荒淫。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成语例举】

  ◎ 这好比富翁舍弃了家里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贫民队里来吃大饼油条;又好比帝王舍弃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间来钻穴窥墙。

  ◎ 得不到的可以稳拿到手,爬不上的'可以满身朱紫,吃不着的可以酒池肉林,赢不了的可以胡个满贯,当然也包括娶一个妙龄少妇,重新焕发青春。

成语故事15

  【注音】chì shéng jì zú

  【出处】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

  【解释】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男女结成婚姻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赤绳绾足

  【同韵词】擒纵自如、三日入厨、饕餮之徒、食箪浆壶、盲人扪烛、卑论侪俗、刚亦不吐,柔亦不茹、火龙黼黻、洞房花烛、方斯蔑如、......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成语示列】从来说月下老人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9-10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05-15

风言风语的成语故事09-27

数米而炊的成语故事09-08

幼儿成语故事07-19

朝秦暮楚成语故事08-28

孔席墨突成语故事02-20

易子析骸成语故事08-09

吮痈舐痔成语故事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