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国名人故事

时间:2024-09-12 22:49:19 羡仪 爱国故事 我要投稿

爱国名人故事(通用28篇)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这就是名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名人故事,供大家参考。

  爱国名人故事 篇1

  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视野打开了,不再是一个旧社会里封闭的女人,她认识了徐锡麟、陈天华等优秀的留学生,经常聚会喝酒、聊新的知识,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会。在当时,同盟会是一个非法组织,加入者都抱着被杀头的准备,唯有充满梦想的人才会参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识到东方的女性受到极度的压抑,被当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对女权革命的觉醒与伸张。秋瑾在日本学武士刀、练剑,所以会拍下那么一张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爱国名人故事 篇2

  人人都有偶像,我也有,他是鲁迅先生。我为什么敬佩他?因为……

  先说他爱国吧。他跟一般人确实不同,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第九册第6课讲到,鲁迅先生他由于对黑暗会的强烈不满,经常在不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来批评当局者。反动派不让他发表文章,也就是课文里说他老是“碰壁”。机智的鲁迅利用100多个笔名来写文章,跟敌人斗争,让广大群众来看清旧社会,起来闹革命。

  再说他帮助老百姓的生活吧。记得书上说,鲁迅救过一个黄包车夫。黄包车夫的脚刺到了玻璃,鲁迅拿药水给他清洗伤口,还给他钱。谁听了这个事不感动呢?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都难以忘却!

  爱国名人故事 篇3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爱国名人故事 篇4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5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爱国名人故事 篇6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爱国名人故事 篇7

  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爱国名人故事 篇8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能让人服吗?”

  爱国名人故事 篇9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爱国名人故事 篇10

  我国过去没有化学工业,连火柴、肥皂、碱这些东西都不会造。爱国青年范旭东看到这情景,十分焦急。他在日本留学,看到日本靠工业发达起来,还欺负中国。他就决心创办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1917年,他在天津塘沽建起了永利制碱厂,这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工厂。有个英国人瞧不起中国,对他说:“你办厂的勇气令人佩服,可惜早了点,中国现在这个落后样子,办碱厂至少应推迟30年。”范旭东反驳说:“正因为落后,所以我恨不得早办30年。现在奋起直追也不算晚!”

  办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不少,首先是缺乏技术。范旭东就亲自动手,把书房当成实验室,办公桌当实验桌,白天做实验,晚上当床。别人劝他别难为自己,他说:“为了不让外国人卡我们的脖子,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工厂办起来!”

  几年以来,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成功了,在一次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碱,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这对增强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爱国名人故事 篇11

  他也是一位老革命家。他16岁那年,中学快毕业了,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不能再升学。出路在哪里?他开始为谋求职业而奔走。做什么好呢?他想到自己会画像,就对同学们说:“虽然现在职业很难找,可凭一技之长,也不难活下去。”

  那么,他后来就真去给人画像了吗?不。他寻求了一种神圣的职业:投身革命,要为国家和人民寻找出路。为了掌握革命的本领,他决定到俄国(后来的苏联)去学习。在给父亲的信中,他这样写着:“人生是为了谋求幸福的,为国家冒险奋勇是男儿的本份。现在祖国在危亡生死关头,正要靠我们这辈青年去建设大福家世界。这是我的责任,达到此目的`,就是成功了事业!”

  在去俄国的途中,他患了感冒,被赶下海船,他趁人不防备又机智地爬了上去。过境的时候,他又被扣留,脱险之后,就一个人步行到达了会合地点,赶上了同行的伙伴,一起到了莫斯科。为了救国,他把个人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爱国名人故事 篇12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国曼谷,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爷爷开了一个花生油厂。他是个独生子,家里人都很喜爱他,每天上学、放学,都用小汽车送接。

  虽然王尚茂的物质生活很优越,但他的`心里,却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儿”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国诞生了,他决定回到祖国。那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回国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瞒着爸爸、妈妈,说是到海滨去旅行,却悄悄钻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舱底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几次昏了过去。到了香港,他又藏进另一艘轮船大锅炉的隔壁,忍受着摄氏六十度高温的熬煎。接着,他又藏进堆满几千包大米的货舱缝隙里。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他才14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13

  从古至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郑成功、屈原……

  读了《中国古代爱国故事》后,我被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明朝末年,郑成功怀着爱国心,成功地将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收复了中国的神圣领土。

  “开辟荆棘逐何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读着郑成功写的《复台诗》,我对郑成功的敬佩之情愈来愈浓。是的,郑成功收复台湾,靠的是他的爱国心。看了他收复台湾的事迹后,有谁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呢?他的爱国心不仅留在我心中的最深处,更是永远留在了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郑成功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他只是中国爱国人士的.一个代表:屈原、陆游、林则徐;郁达夫、朱自清、金晶……他们做的事或惊天动地,或微不足道,但为的都是向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祖国正因有了他们这些爱国人士,才会一步步摆脱黑暗的统治。

  让我们回味前辈们的壮举吧,不要忘记他们,更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把祖国深深地铭记在心!

  爱国名人故事 篇14

  今天,我读了抗战英雄邱少云的故事。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邱少云叔叔在抗战时期,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那天,邱少云和他的几名战友躲在草丛中,准备伏击敌人。凶恶的敌人向草丛打枪,想看看草丛中有没有人埋伏在那里。草丛中突然着了火,烧在了邱少云身上。火苗越来越大,邱少云叔叔强忍着灼热,手抓着土,咬着牙,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邱少云叔叔知道,如果这时动一下,就会被敌人发现,战斗也就不会胜利了。它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战士们的努力下,我们胜利了,可邱少云叔叔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亲爱的邱少云叔叔,我想对您说:“您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坚强不屈、严守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名人故事 篇15

  旅居意大利老华侨胡锡珍,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屈辱,后来终于在米兰开了一个皮包店。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吞噬了他的大部分财产。二战结束后不乆,一天,家里来了位意大利朋友叫皮利尔,告诉他,你在战争中损失了三千万里拉的财产,这笔巨款现在可以领回来了,但政府有个条件,必须加入我们意大利籍。听了这话,胡锡珍摇了摇头,说:“不,我宁愿不要这些钱,也要做个中国人!”

  1979年,他回到故乡浙江青田,在县城安了家,并投资50万元人民币,办起了一座现代化的乳制品厂。他主动提出取消头三年的'利息,帮助政府解决一批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当他看到家乡山区交通工具缺少的时候,便主动赠送给政府5辆汽车;当他看到家乡的孩子们需要盖幼儿园、归侨联合委员会需要办公益事业时,他都毫不犹豫地一一慷慨解囊。

  爱国名人故事 篇16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爱国名人故事 篇17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爱国名人故事 篇18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说他自不量力,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爱国名人故事 篇19

  古语说:“男儿要在能死国。”就是说,为国而死是男子汉最崇尚的乐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子就做不到这一点。历史上,为国而死的女子也有不少,她们更为人们敬佩。民主革命的烈士秋瑾就是一个。

  秋瑾为了拯救祖国,舍家出走,到日本留学,参加了革命党。后来她决定回国从事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明知这件事充满了危险,可她对朋友们说:“革命要流血牺牲才能成功。这么多年,男子们为革命流血断头的,有不少人了,可女子还没有,这是女界的耻辱,我去洗刷这个耻辱!”秋瑾决心做为革命断头的第一个女性。

  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组织起义,不料被官府发觉。清朝派兵来抓她,战友们劝她赶紧逃走,她拒绝了,要用自己的死唤起更多的人参加革命。清军包围了起义地点,她指挥战友转移后,自己从容被捕。官府拷问她,让她招供。她说:“革命党的.事,用不着你来问。要杀便杀!”

  秋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成为第一个为民主革命牺牲的女性。

  爱国名人故事 篇20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就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21

  梁士英,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

  爱国名人故事 篇22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压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压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压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压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压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压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压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爱国名人故事 篇23

  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了。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爱国名人故事 篇2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非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爱国名人故事 篇25

  邹容18岁时,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在章太炎的鼓励下,他写了一本宣传革命的书,书名叫《革命军》。为了写好这本书,邹容经常彻夜不眠。

  在书中,邹容把革命看作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主张实行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指出了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说明革命是“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伟大行动。在书的末尾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表示自己甘为革命的.先锋者。《革命军》一问世,犹如雷霆之声震动了全国,各界人士争相购买。不久,这部书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印行后国内外翻印了20余次,销售100万册以上,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的首位,使清朝统治者心惊肉跳。1905年,邹容死在狱中,年仅20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26

  著名遗传育种专家邓景扬,原是在法国和瑞士经商的华侨,不惜半路出家,放弃经商,改学自然科学。

  1952年,他以一个旁听生资格,入日内瓦大学,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他已是30多岁的人了,年纪大,学习中困难重重,但是报国之心鞭策他,深夜攻读中几次晕倒,他也无怨无悔。1959年他荣获了该校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了5篇科学论文,他提出的“营养物质与开花物质相互制约”的新观点,被国际上称为“邓氏理论”,经常在国际书刋中被引用。

  邓景扬学成之后准备回国。他的导师、日内瓦大学科学院院长苏达教授闻讯后极力挽留,他反复解释:“新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人材。我是中国人,一定要回国效力。”导师深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于1960年春,携带着种子和仪器,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爱国名人故事 篇27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爱国名人故事 篇28

  林觉民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烈士。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志向远大。长大后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他和妻子互敬互爱,家庭生活十分美满。

  但是他还有更大的志向,就是拯救受苦受难的祖国和广大人民。为了这个志向,他毅然离开家庭,离开父亲、妻子和孩子,去日本留学。几年以后,他作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回到国内,准备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因为要召集家乡的同志,他回到家中。见到年老的父亲和可爱的妻儿,想到起义如果失败,牺牲了生命,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他心里很不平静。可他不忍心说出真情,又匆匆离去了。

  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信。他对父亲说:“我死了,让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无人照顾。然而我的`死对全国同胞有用处。”他对妻子说:“我们有过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为了让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宁愿去家舍命,离开你,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

《爱国名人故事(通用2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爱国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爱国的名人故事05-21

名人爱国故事02-24

名人爱国故事06-13

名人屈原爱国的故事10-07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11-24

爱国名人故事(推荐)05-28

爱国名人故事(精品)06-09

[热]爱国名人故事06-21

南宋爱国名人故事07-08

(实用)名人爱国故事06-20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爱国名人故事(通用28篇)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这就是名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名人故事,供大家参考。

  爱国名人故事 篇1

  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视野打开了,不再是一个旧社会里封闭的女人,她认识了徐锡麟、陈天华等优秀的留学生,经常聚会喝酒、聊新的知识,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会。在当时,同盟会是一个非法组织,加入者都抱着被杀头的准备,唯有充满梦想的人才会参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识到东方的女性受到极度的压抑,被当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对女权革命的觉醒与伸张。秋瑾在日本学武士刀、练剑,所以会拍下那么一张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爱国名人故事 篇2

  人人都有偶像,我也有,他是鲁迅先生。我为什么敬佩他?因为……

  先说他爱国吧。他跟一般人确实不同,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第九册第6课讲到,鲁迅先生他由于对黑暗会的强烈不满,经常在不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来批评当局者。反动派不让他发表文章,也就是课文里说他老是“碰壁”。机智的鲁迅利用100多个笔名来写文章,跟敌人斗争,让广大群众来看清旧社会,起来闹革命。

  再说他帮助老百姓的生活吧。记得书上说,鲁迅救过一个黄包车夫。黄包车夫的脚刺到了玻璃,鲁迅拿药水给他清洗伤口,还给他钱。谁听了这个事不感动呢?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都难以忘却!

  爱国名人故事 篇3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爱国名人故事 篇4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5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爱国名人故事 篇6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爱国名人故事 篇7

  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爱国名人故事 篇8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能让人服吗?”

  爱国名人故事 篇9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爱国名人故事 篇10

  我国过去没有化学工业,连火柴、肥皂、碱这些东西都不会造。爱国青年范旭东看到这情景,十分焦急。他在日本留学,看到日本靠工业发达起来,还欺负中国。他就决心创办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1917年,他在天津塘沽建起了永利制碱厂,这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工厂。有个英国人瞧不起中国,对他说:“你办厂的勇气令人佩服,可惜早了点,中国现在这个落后样子,办碱厂至少应推迟30年。”范旭东反驳说:“正因为落后,所以我恨不得早办30年。现在奋起直追也不算晚!”

  办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不少,首先是缺乏技术。范旭东就亲自动手,把书房当成实验室,办公桌当实验桌,白天做实验,晚上当床。别人劝他别难为自己,他说:“为了不让外国人卡我们的脖子,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工厂办起来!”

  几年以来,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成功了,在一次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碱,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这对增强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爱国名人故事 篇11

  他也是一位老革命家。他16岁那年,中学快毕业了,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不能再升学。出路在哪里?他开始为谋求职业而奔走。做什么好呢?他想到自己会画像,就对同学们说:“虽然现在职业很难找,可凭一技之长,也不难活下去。”

  那么,他后来就真去给人画像了吗?不。他寻求了一种神圣的职业:投身革命,要为国家和人民寻找出路。为了掌握革命的本领,他决定到俄国(后来的苏联)去学习。在给父亲的信中,他这样写着:“人生是为了谋求幸福的,为国家冒险奋勇是男儿的本份。现在祖国在危亡生死关头,正要靠我们这辈青年去建设大福家世界。这是我的责任,达到此目的`,就是成功了事业!”

  在去俄国的途中,他患了感冒,被赶下海船,他趁人不防备又机智地爬了上去。过境的时候,他又被扣留,脱险之后,就一个人步行到达了会合地点,赶上了同行的伙伴,一起到了莫斯科。为了救国,他把个人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爱国名人故事 篇12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国曼谷,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爷爷开了一个花生油厂。他是个独生子,家里人都很喜爱他,每天上学、放学,都用小汽车送接。

  虽然王尚茂的物质生活很优越,但他的`心里,却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儿”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国诞生了,他决定回到祖国。那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回国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瞒着爸爸、妈妈,说是到海滨去旅行,却悄悄钻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舱底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几次昏了过去。到了香港,他又藏进另一艘轮船大锅炉的隔壁,忍受着摄氏六十度高温的熬煎。接着,他又藏进堆满几千包大米的货舱缝隙里。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他才14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13

  从古至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郑成功、屈原……

  读了《中国古代爱国故事》后,我被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明朝末年,郑成功怀着爱国心,成功地将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收复了中国的神圣领土。

  “开辟荆棘逐何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读着郑成功写的《复台诗》,我对郑成功的敬佩之情愈来愈浓。是的,郑成功收复台湾,靠的是他的爱国心。看了他收复台湾的事迹后,有谁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呢?他的爱国心不仅留在我心中的最深处,更是永远留在了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郑成功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他只是中国爱国人士的.一个代表:屈原、陆游、林则徐;郁达夫、朱自清、金晶……他们做的事或惊天动地,或微不足道,但为的都是向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祖国正因有了他们这些爱国人士,才会一步步摆脱黑暗的统治。

  让我们回味前辈们的壮举吧,不要忘记他们,更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把祖国深深地铭记在心!

  爱国名人故事 篇14

  今天,我读了抗战英雄邱少云的故事。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邱少云叔叔在抗战时期,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那天,邱少云和他的几名战友躲在草丛中,准备伏击敌人。凶恶的敌人向草丛打枪,想看看草丛中有没有人埋伏在那里。草丛中突然着了火,烧在了邱少云身上。火苗越来越大,邱少云叔叔强忍着灼热,手抓着土,咬着牙,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邱少云叔叔知道,如果这时动一下,就会被敌人发现,战斗也就不会胜利了。它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战士们的努力下,我们胜利了,可邱少云叔叔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亲爱的邱少云叔叔,我想对您说:“您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坚强不屈、严守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名人故事 篇15

  旅居意大利老华侨胡锡珍,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屈辱,后来终于在米兰开了一个皮包店。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吞噬了他的大部分财产。二战结束后不乆,一天,家里来了位意大利朋友叫皮利尔,告诉他,你在战争中损失了三千万里拉的财产,这笔巨款现在可以领回来了,但政府有个条件,必须加入我们意大利籍。听了这话,胡锡珍摇了摇头,说:“不,我宁愿不要这些钱,也要做个中国人!”

  1979年,他回到故乡浙江青田,在县城安了家,并投资50万元人民币,办起了一座现代化的乳制品厂。他主动提出取消头三年的'利息,帮助政府解决一批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当他看到家乡山区交通工具缺少的时候,便主动赠送给政府5辆汽车;当他看到家乡的孩子们需要盖幼儿园、归侨联合委员会需要办公益事业时,他都毫不犹豫地一一慷慨解囊。

  爱国名人故事 篇16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爱国名人故事 篇17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爱国名人故事 篇18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说他自不量力,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爱国名人故事 篇19

  古语说:“男儿要在能死国。”就是说,为国而死是男子汉最崇尚的乐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子就做不到这一点。历史上,为国而死的女子也有不少,她们更为人们敬佩。民主革命的烈士秋瑾就是一个。

  秋瑾为了拯救祖国,舍家出走,到日本留学,参加了革命党。后来她决定回国从事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明知这件事充满了危险,可她对朋友们说:“革命要流血牺牲才能成功。这么多年,男子们为革命流血断头的,有不少人了,可女子还没有,这是女界的耻辱,我去洗刷这个耻辱!”秋瑾决心做为革命断头的第一个女性。

  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组织起义,不料被官府发觉。清朝派兵来抓她,战友们劝她赶紧逃走,她拒绝了,要用自己的死唤起更多的人参加革命。清军包围了起义地点,她指挥战友转移后,自己从容被捕。官府拷问她,让她招供。她说:“革命党的.事,用不着你来问。要杀便杀!”

  秋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成为第一个为民主革命牺牲的女性。

  爱国名人故事 篇20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就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21

  梁士英,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

  爱国名人故事 篇22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压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压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压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压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压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压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压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爱国名人故事 篇23

  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了。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爱国名人故事 篇2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非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爱国名人故事 篇25

  邹容18岁时,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在章太炎的鼓励下,他写了一本宣传革命的书,书名叫《革命军》。为了写好这本书,邹容经常彻夜不眠。

  在书中,邹容把革命看作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主张实行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指出了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说明革命是“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伟大行动。在书的末尾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表示自己甘为革命的.先锋者。《革命军》一问世,犹如雷霆之声震动了全国,各界人士争相购买。不久,这部书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印行后国内外翻印了20余次,销售100万册以上,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的首位,使清朝统治者心惊肉跳。1905年,邹容死在狱中,年仅20岁。

  爱国名人故事 篇26

  著名遗传育种专家邓景扬,原是在法国和瑞士经商的华侨,不惜半路出家,放弃经商,改学自然科学。

  1952年,他以一个旁听生资格,入日内瓦大学,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他已是30多岁的人了,年纪大,学习中困难重重,但是报国之心鞭策他,深夜攻读中几次晕倒,他也无怨无悔。1959年他荣获了该校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了5篇科学论文,他提出的“营养物质与开花物质相互制约”的新观点,被国际上称为“邓氏理论”,经常在国际书刋中被引用。

  邓景扬学成之后准备回国。他的导师、日内瓦大学科学院院长苏达教授闻讯后极力挽留,他反复解释:“新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人材。我是中国人,一定要回国效力。”导师深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于1960年春,携带着种子和仪器,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爱国名人故事 篇27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爱国名人故事 篇28

  林觉民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烈士。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志向远大。长大后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他和妻子互敬互爱,家庭生活十分美满。

  但是他还有更大的志向,就是拯救受苦受难的祖国和广大人民。为了这个志向,他毅然离开家庭,离开父亲、妻子和孩子,去日本留学。几年以后,他作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回到国内,准备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因为要召集家乡的同志,他回到家中。见到年老的父亲和可爱的妻儿,想到起义如果失败,牺牲了生命,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他心里很不平静。可他不忍心说出真情,又匆匆离去了。

  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信。他对父亲说:“我死了,让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无人照顾。然而我的`死对全国同胞有用处。”他对妻子说:“我们有过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为了让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宁愿去家舍命,离开你,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