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时间:2022-05-11 08:56:10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精选12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败俱伤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精选12篇)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1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两国交战,相互攻打了一年多未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他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大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出兵对秦国有利,有的说出兵于秦不利。秦惠王听了难以决断。正好,楚国的陈轸出使秦国。陈轸是位游说之士,曾与现为秦国相国的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秦惠王知道陈轸也是足智多谋的人物,便请他帮助定个计策。

  陈轸便向秦惠王讲了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

  “有一次,卞庄子(或作馆庄子,即旅舍中名庄子者。)看见两只虎正撕咬一头牛,想拔剑去刺虎。旅店的伙计劝阻他:‘这两只虎正在吃牛,吃得香必定要争食,争着争着就必然相斗,相斗的结果,必然是大虎受伤,小虎被斗死。那时,你去刺那只受伤的虎,一举就有杀死两只虎的威名了。’卞庄子听了觉得很对,就站着等虎斗。不一会儿,两只虎果然斗了起来,真的是小虎死了,大虎也被咬得伤痕累累。庄子举剑向那只负伤的大虎刺去,一举便立下了灭掉双虎的功劳。”

  陈轸讲完故事,接着说:“今天,韩、魏两国已交战了一年多,将来必定是小国被灭,大国也伤了元气。那时讨伐那力量已削弱了的大国,一举就赢了两国。这就像庄子刺虎一样啊!”

  秦惠王听了大为赞赏,终于决定暂不出兵,坐山观虎斗。

  后人便从这个故事中引出成语“两败俱伤”,来比喻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

  从这个故事里,另外引申出成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用来比喻两雄相争,必定有一方力量将受到削弱。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2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淳于的人,他很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讲话也很幽默。

  当他知道齐宣王正在召集兵马准备去攻打魏国时,就去晋见齐宣王,想要劝说他不要去攻打魏国。

  他给齐宣王说了一个关于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事。据说。韩子卢是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追赶东郭逡,想要把他捉来吃了,东郭逡在前面拼命地逃,韩子卢在后面拼命地追。追了很久,结果他们两个都跑得没有力气不能动弹,倒在山脚下死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路过,毫不费力就把他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齐宣王一听,说道,我不明白你说的这个故事和我现在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淳于说道:“大王现在去攻打魏国,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打赢的,到头来双方都会弄得百姓贫穷,钱财尽失,两败俱伤,不仅老百姓,吃苦国家,兵力也会大大受到损伤,如果到时秦国和楚国趁机攻打我们,不就是让他们有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的机会了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了攻打魏国的计划。

  两败俱伤,形容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小朋友,淳于巧妙地用猎犬和狡兔的故事,成功地说服了齐宣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当我们遇到事情也要多思考,千万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冲动地与人争斗,搞得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3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

  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就可以打赢的。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二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赢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4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

  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便以“两败俱伤”作为成语,比喻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5

  1922年5月17日,刚在皇宫安装了电话的废帝溥仪,心血来潮,翻着电话本,到处给人打电话玩。他想起了他的洋老师庄士敦跟他提起的“白话文运动”的领袖胡适,想听听这个人“用什么调儿说话”,便拨通了胡适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胡适本人。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当时他们通话的情景:

  “你是胡博士啊?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您是谁啊?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啊!”

  “宣统……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对这件事,胡适在日记中也有记载:“今天清室宣统帝打电话来,邀我明天去谈谈,我因为明天不得闲,改约阴历五月初二日(宫中逢二休息)去看他。”

  那年的阴历五月初二,就是阳历5月30日。在约定时间时,胡适很细心,他们选择了宫中休息日见面。17岁的废帝溥仪对胡适感兴趣,是因为他对当时风靡一时的白话诗有兴趣,而胡适恰恰是提倡白话诗最有力的人。

  为了这次约见,胡适当天没有上课。见面时,溥仪先起立,胡适行了鞠躬礼,然后就坐在了溥仪为他准备好的大方凳子上。当时,两人聊了如何写白话诗、如何出洋留学等问题。此外,溥仪还向胡适解释说:“我们做错了许多事,到这个地位,还要靡费民国许多钱,我心里很不安。我本想谋独立生活,故曾想办一个皇室财产清理处。但这件事有许多人反对,因为我一独立,有许多人就没有依靠了。”对溥仪想独立但又不能独立的矛盾,胡适是很同情的。谈话最后,当溥仪抱怨许多新书找不到时,胡适还答应帮他找书。聊了20分钟之后,胡适告辞。

  新文化的思想领袖与旧制度的帝王见面之后,舆论方面对两人都不买账。这似乎是一次两败俱伤的拜访。一方面,忠诚于清朝的遗老对溥仪不满意。对此,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他(胡适)走了之后,我再没费心去想这些。没想到王公大臣们,特别是师傅们,听说我和这个‘新人物’私自见了面,就像炸了油锅似的背地吵闹起来了。”另外一方面,那些喜欢胡适并将他视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青年人对他也很不满意。一时之间,许多报纸纷纷以“胡适为帝王师”“胡适要求免跪拜”为标题来报道此事。

  一个权力已经被关进笼子里的君王,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荣誉性的特殊公民而已,本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刚刚废除帝制的年代里,许多人还是认为胡适有做帝王师的念头,这就使那些原本崇拜胡适的激进青年对他大失所望。这个引起风波的插曲,恰恰反证了时人心底帝制思想的残留。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6

  有位老人死后留下了十七只骆驼及一张遗嘱给他的三个儿子。依照遗嘱的划分,老大可以得到一半数量的骆驼,老二则是三分之一,老三则是九分之一。这下子问题来了,十七只骆驼是不能整除于二、三或是九,势必要将两只骆驼宰了分尸才可以。但是死骆驼又不值钱,三兄弟为了这问题大伤脑筋,甚至闹得兄弟阋墙,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请族长裁示。

  族长了解情况后,笑咪咪地表示,为了要让兄弟们和睦相处,决定再送他们一只骆驼,以凑成十八只。这样子,老大就得了九只骆驼,老二、老三则分别拿到六只和两只。有趣的是,三兄弟的骆驼加起来还是十七只,多的那一只,仍旧完璧归赵地回到族长手中。

  不少数学参考书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籍都收录了这则故事,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个数学题目而已,其中还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也上演类似的戏码。

  演讲名嘴也是教育部常委何进财先生,在他的身上就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何先生的老家在嘉义新港,如果从台北坐火车回嘉义的话,还要再另外花两百元坐计程车才回得了家。有一次何先生又坐火车返乡,在上计程车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人搭车也是两百,三个人坐也是这个价钱,何不再找两位乡亲免费让他们坐上一程呢?果然稍微询问之下,找到两位一同坐车回新港。

  在返乡的路上,三个人难免寒喧客套,一聊之下,才发现何先生在中央政府任职,素为乡人所敬重。此时原先免费搭便车的两位乡亲齐声说道:「何桑,刚才不认识你,所以让你出钱请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你了,就让我出钱请你吧!」何先生连忙摇手谦让,三个人都抢着要出钱。

  这时候计程车司机说话了:「各位乡亲,我也是新港人,这样好了,你们每人各出一百,也都比单独一个人坐车省一百,也让我多拿一百,这样子每个人都赚一百元!」在满车欢笑中,大家一致同意。

  其实解决问题有许多方法,只是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就太习惯使用「减法」思考,意图寻求胜负分明的结果,到最后往往以两败俱伤收场。

  也许我们该多多学习「加法」思考,不要追求零和游戏中必有输赢的目标,彼此多付出一点,营造双赢的场面,岂不是皆大欢喜吗?

  「舅舅」看书的时候,小外甥拿着类似脑筋急转弯的书籍到我的身旁,「我问你喔……有个人拿着十公尺长的竹竿要进门,门高二公尺,宽一公尺,那竹竿要锯几段才进得去?」十除以二,「五段!」我头也不抬地继续看书。

  「啊!舅舅好笨喔!竹竿直直的就进得去啦…」小外甥发现新大陆似地边欢呼边跑去告诉姐姐。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7

  战国时期,韩魏两国交兵一年有余仍然不分胜负。秦惠文王想参战但举棋不定不知要打谁。这时楚国的使臣陈轸来访,秦惠文王去征求他的看法。陈轸给秦惠文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卞庄子,另一个是管与。有一次他们去打猎的时候看见两只老虎正在争一头牛吃,卞庄子想拔剑去刺老虎。

  管与对他说:“两只虎争一头牛,肯定会在吃的时候打起来,因为它们想吃好也想吃饱,弱虎肯定会被强虎咬死,强虎也会被咬伤。到那时你再对付那只受伤的老虎,就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一剑杀二虎的威名了!”卞庄子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于是躲在石头后面观看两虎相斗。过了一会儿,弱的那只虎被咬死,另一虎也受了重伤。卞庄子这时从山后冲上来,只一剑便刺死了那只剩下的老虎。陈轸讲完故事后接着说:“韩魏两国交战最后必然有一国会被消灭,另一国也损失惨重陷入危如累卵的境地,到了那时候您再出兵快刀斩乱麻攻打剩下的那一国,你认为怎么样呢?”秦惠文王听完以后茅塞顿开,便决定让韩魏两国继续交战,静待观察,随机应变。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8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費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贏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9

  战国时期,韩魏两国交战一年有余,但仍分不出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这件事,于是召集群臣征求意见。大臣们众说纷纭,秦惠王一时难以决断。楚国的陈轸便给秦惠王讲了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一次,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撕咬一头牛,就想拔剑刺它们。旅店中的伙计劝阻他说:‘现在这两只老虎正在吃牛肉,吃得香时一定会为食物争斗起来。相斗之后,必有死伤,那时再刺那只受伤的老虎,这样你就有杀死两只老虎的结果了。’卞庄子觉得他说得很对,便停手静观事态发展。结果,果然如店伙计所说,于是卞庄子一下杀死了两只老虎。”

  陈轸其实是以两只老虎来比喻韩、魏两国,建议秦国等韩、魏元气大伤之后,再出兵,那样就会像卞庄子刺虎一样,得到最后的胜利。秦惠王听后对陈轸大加赞赏,并采取了他的建议,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后再出兵。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10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止他说:“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打,两只老虎吃来吃去,必然会发生争斗,等到它们互相咬伤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而且还可以得到打死两只老虎的好名声哩!”

  卞庄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处监视着。果真没多久,两只老虎就厮打起来,打来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伤。这时卞庄子冲出去,很轻易就砍死了受伤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双虎的名声。

  陈轸讲完了故事说:“大王,现在韩魏相攻不正是两虎相斗么!您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去插手,就与卞庄子打虎一个样了。”

  秦王果然按照陈轸的话去做,在韩魏战争中,秦国一直没去插手。直到两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秦国才开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

  “两败俱伤”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两”指斗争中的两方;“俱”是都的意思。这个成语是指争斗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破坏,谁也没得到好处。由这个故事还引出了成语“坐山观虎斗”,它用来比喻在双方相互争斗中,第三者暂时采取旁观的态度。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11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管庄子,另一个是管与。有一次打猎的时候,他们看见两只老虎为了抢人肉吃而打起来,管庄子迫不及待想杀了那两只老虎,管与马上阻止他,还说:“老虎很喜欢吃人肉,人肉可以说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只老虎都抢着吃人肉,一定会争得你死我活,力气比较小的那只肯定会被比较强的那只打死。

  最后,比较强的那只也一定会伤痕累累。等到那时候,我们不用花什么力气就可以把两只老虎都打死,这不是做了一件事就能获得双倍好处吗?”果然,两个人很轻松地就把两只老虎抓住了。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 篇12

  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座山上忽然出现了两只老虎,吓得当地百姓几乎不敢出门,更不要说上山了。老虎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为此官府组织了几次狩猎,可惜都没能制服那两只老虎。过了一段时间,当地一位名叫卞庄子的青年,和自己旁边旅店的一个伙计,两人集结了一帮人,拿着刀剑棍棒,要上山打老虎,准备为民除害。

  一行人全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没走多长时间就到了山顶。大家分散开来,四处寻找害人的老虎。突然,几声短促的虎啸,将整个山林都震动了。大家集结到一起,在一个开阔的山坳里,看到一大一小两只吊睛白额老虎正在怒目相视,一副将要决斗的架势。老虎的旁边还横卧着一头牛,一动也不动,显然已经被老虎咬死了。

  卞庄子从腰间拔下刀,握在手里,悄悄地向前走,刚要冲上去,就被旅店伙计制止了。卞庄子不满地说:“为什么不让我去抓那两只老虎?”旅店伙计不紧不慢地说:“不要着急,现在这两只老虎很显然都想得到那头牛,所以一会儿势必会发生争斗。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照现在的情形来看,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小老虎被咬死,大老虎受伤。我们何不等到它们斗到两败俱伤,可以轻而易举地一次消灭两只老虎,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卞庄子听完旅店伙计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不住地点头,称赞他聪明。一行人藏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等待,果然,没过多久,两只老虎就打了起来。你扑我剪、你踢我咬,只一袋烟的工夫,大老虎就咬死了小老虎,同时自己也受了重伤,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喘粗气。

  卞庄子瞅准时机,带人冲下山坳,三下两下就打死了大老虎。卞庄子叫村里人抬着两只死老虎,高高兴兴地回村子去了,从此全村人再也不用受到老虎的威胁了。

【两败俱伤成语故事(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05-18

【精选】成语故事(精选17篇)05-22

成语故事(精选9篇)05-25

成语故事(精选5篇)05-22

成语故事(精选11篇)05-22

成语故事(精选17篇)05-26

成语故事(精选27篇)05-24

成语故事(精选21篇)05-27

成语故事(精选20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