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精选21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 篇1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304班举行了讲成语故事比赛,班上共有20位同学参赛。为体现公平,贺老师特地请来了方何文浩、沈博、李博、陈奕萌的妈妈来当评委。
首先,小主持人章文昊走上讲台,给我们介绍了比赛目的和评分细则。当章文昊说:“有请一号选手吴卓凡上台,二号选手阮铭轩准备。”同学们就依次上台将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故事讲了出来。有的讲得很流利,还加了自编的动作;有的讲得结结巴巴,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终于到我了,我紧张地走上讲台,敬了个队礼,大声说道:“敬爱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讲的.时候,由于紧张,我停顿了几次。讲完了,我又敬了个队礼,长吁一口气,轻松地走下台,坐到座位上,等主持人报我的成绩。当听到自己只得了8.925分时,我心里很失望……
经过两节课的激烈比赛和那些妈妈评委们的公正评分,比赛结果很快出来了。贺老师即时公布了获奖的等次。当我听到张婷婷二等奖时,心里特别开心,觉得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成语故事 篇2
“见贤思齐”这个成语出自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南先生是一位坚守自己原则和本分的人,他是为了坚持“君子”本分而拒绝吃娃娃鱼的。成为一个坚守原则的人,这往往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遵守自己本分,才不会有贪图钱财的想法,才不会因酿成大错而走进监狱,误了终生。从古至今,有多少位榜样为我们示范去怎样做一位真正遵守原则的人。祁黄羊,曾是中军尉的他,为了国家的未来,竟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懈狐接替自己,处处为国着想。他,也是一名“君子”。如果说能够坚持原则就能被大家称作“君子”的话,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还可真不少呢。
保安,一个平常不过去又很少引人注目的.职业,但是他们不管刮风下雨,一直都坚守在岗位上,密切关注任何一个人的安危。虽然你可能会说:这是他们的职业,很正常。但你换一个方式想想,坚守岗位是保安叔叔的本分,如果他不想坚守本分,干什么要在炎炎夏日里辛苦的工作呢?所以,保安叔叔是一名“君子”。
医生,一个在人们眼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她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处变不惊的战士!他们总是不求回报地救治着危重病人,甚至和死神擦肩而过。日日夜夜的付出,都是为了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他们,也是称职的“君子”。从古至今,“君子”有很多很多呢,小到站岗的保安叔叔,大到晋国的中军尉,都是见贤思齐的“好君子”!
成语故事 篇3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孙权,孔融(孔子后代)反对,劝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御史大夫郄虑平时与孔融不睦,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抓起来一并处死。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成语故事 篇4
传说以前在一个山,洞里有一个大洞,洞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还说,那老虎吃了人就喜欢抓住人的鬼魂不放,但是没有一个人正脱的了,所以只能帮助老虎寻找猎物,一天,老虎饿了,便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动物。可是,老虎已经两三年没有洗澡了,小动物们嗅到老虎身上那股难闻的气味,全都逃跑了。小鸟赶快飞到了树上,地鼠也钻到了地下躲了起来,连蜗牛都爬出了飞人的速度……
这时对面有一个人走过来,原来这个人是一个普通村民的儿子,但是全村都知道,这个人是个宁死不屈的`人。她的妈妈去世的很早,因为有一天强盗来到了他们家,爸爸和他在山上砍柴,强盗的老大说∶“你们家都有什么好东西啊?”妈妈说∶“我们家什么都没有。”“快说,你们家的粮食到底在哪?”“打死我,我都不会告诉你们的。”强盗们一火,把妈妈给杀了,杀完人人强盗们赶快逃跑了。她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心想一定要像妈妈一样做一个宁死不屈的人。
老虎看见了这个人,不顾一切的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并吃光了他所有的肉。但是老虎并不满足,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要他帮助自己寻找下一个猎物,他哪可能同意,于是对老虎冷笑了一下。老虎生气了,把那个人的鬼魂正准备撕碎他,却感动了上天,把老虎给杀了,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那个人,最后,一家人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成语故事 篇5
以前,我对成语是知之甚少,一度认为成语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东西,但是自从读了《成语故事》后,我才感到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太少了,原来成语是这么的有趣,能带给人很多很多的`知识,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记得《成语故事》中的有一则《骄兵必败》。
它写的是:魏相是我国汉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员,他当过好多的官。据说,他很小的时侯就读过《易经》,文章写得好,也很有见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汉朝,匈奴人打了败仗,向北方逃去。当时汉朝的皇帝汉宣帝,准备追击打垮匈奴。那时魏相正当丞相。
魏相对皇帝说:“我听人家说兵分4种:义兵、应兵、贪兵、骄兵。还说义兵打仗会胜利,应兵一定能克服敌人的进攻,抢宝贝的贪兵不会打仗,骄兵必然会打败仗。”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弃了追击的念头。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句话总结出“骄兵必败”这个成语。读到这我才发现,魏相的学问真是太渊搏了。他用了寥寥数语就让汉宣帝知道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但我自己何尝不是跟汉宣帝一样?只要做了什么好事,比如说老师今天夸奖了我,我回家就马上得意地告诉爸爸妈妈,但是爸爸妈妈听了后往往只会说:“知道了!”现在想想,真是汗颜。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不可磨灭的一大部分,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大家都来读《成语故事》吧!
成语故事 篇6
不知为什么,中国人说到讨论到“七十年代”,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笑,是笑那时的崇高或是无知就由那些“说家”了。不知这些后辈为什么总是抓住上一辈的不光彩处加以嘲笑,不管隐晦还是直接。
“七十年代”的真相究竟如何,我无法知晓。有次看一个电视节目,几个(三个)比较会说话的人谈起了知青。他们拿一本有关的书,有许多当时知青的故事:背语录,开大会,在乡下做手术等。三个人像看一本笑话集一样谈天说地,笑那个时代人的愚昧。开始也觉得有趣,后来心中也不知怎么笑不出来了,觉得那三个人也太过分吧!狂傲的让人感觉不舒服。历史毕竟是沉重的,更何况是上一辈的历史。他们被无情的剥夺了一样东西才让他们有那样的`人性,我们应该深入去理解而不是再去无情批判。现在的人所谓的吸取教训就是毫无立场般的把史料当笑料?我想如果这一代人这么没出息的话,那么不久将来,这一代人又会成为下一代人的笑料了吧!这样不断循环,中华民族奋斗史就变成了一股股改朝换代般的言论了:歌颂当代,舍弃上代。
就如现在有文化人笑农民不会先进观念,先进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绊脚石。如果他们翻翻共和国史籍,他们会发现工业化初期农民为了国家建设城市,搭个大钢炉付出了多少代价。牺牲了多少。那5000亿6000亿不算,更重要是农民甘心贡献为国家发展,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要求。记得看过一篇新闻是某省的百个博士生组织到贫困农村调查,农民吃着他们带去的普通年食竟然哭了,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但农民的纯真让人利用了,被冠上了落后的帽子,得到了歧视的下场。这似乎成了时代的悲剧,所谓的先进集团总会大方的毫不客气地抛弃一代又一代人,向着未来高尚事业。
我们还说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怎容有这种忽视群体,最终忽视历史的观念存在?
其实所谓的崇高未必只属于未来那些经济发展指标或国家综合能力,崇高应该放下他们的:“神仙”位置,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身。对历史不离不弃,对周围的人抱有善念,自己本身生活美好不干涉别人的权利,就是崇高。记得报纸上曾经有人批评中国人五一假期不去为劳工权益游行做点表示,说60%的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假日不打算参加什么纪念活动而只会去外地度度假。他们就是不崇高吗?劳动节属于工人,胜利日属于老兵,其他人跟着虚伪地打打口号说说空话,显示自己有内涵,比那些关心自己实际生活关心身边小事的人,更值得批评吧!人是自由的,一些大集体观念限制并不是什么高尚崇高。要知道,自由是崇高的土壤啊!
成语故事 篇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能不能与一本好书交朋友呢?我的回答是能!因为,我觉得,没有书,生活将会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那么,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好朋友,它就是《成语故事》。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成语故事》,是因为这本书帮助过我解决难题。说来话长:有一次,爸爸想要考考我,便问我毛遂自荐的意思与由来。我正暗自烦恼,因为那时,我对成语不是很精通,骤然间,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成语故事》里会不会有毛遂自荐的意思与由来呢?想到这,我急忙从书橱里拿出《成语故事》,翻到目录,终于找到了毛遂自荐的标题,于是,我翻到相应的页数,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胸有成竹地走到爸爸面前,将毛遂自荐的意思与由来照着书上所写,复述了一遍。话音刚落,爸爸便竖起大拇指,面带微笑地点点头说:嗯,答得很好!
就这样,我迷上了成语,之后,《成语故事》里很多成语的意思与由来,我都略知一二。《成语故事》这本书就像一条船,载着我在成语的海洋里荡漾;它又像我们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教我学成语;它更像一把金钥匙,替我打开成语世界的大门。
《成语故事》不愧是我的好朋友!
成语故事 篇8
我读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不光学习了很多成语,还知道它们分别对应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欢幽默诙谐的叫《空中楼阁》的故事。故事讲了一个财主从没出过远门,一天他看到邻村的一栋楼房很羡慕,心想:“我有钱,也可以造呀!”财主一回家,就找了几个工匠来造楼房,工匠们很快就买来材料,开始打地基造房子了。有一天财主来看,很不满意地说:“我要的.是三楼,谁让你们从一楼开始的。”工匠们哭笑不得赶紧放下东西走人,只留下财主一个人在地基上发愣。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金钱是永远抵不过智慧的,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学习那无知的财主哦!
成语故事 篇9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
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盘古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盘古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成语故事 篇10
在盘古肉身化为大地之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种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同样伟大的人物——女娲。女娲发现大地虽然有了很多生灵,但是它们缺少着创造能力,于是女娲便用黄泥按照自己的摸样捏出了很多小人,因为女娲觉得创造的这些人应该和自己有点区别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两条后肢(双足)。之后用施放了法术将这些小人变成有生命的活人,并且这些人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成语故事 篇11
炎帝有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儿,名字叫精卫。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见道无边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张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终于在她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时候,她悄悄的离开了部落。最终她找到了大海,她为大海的伟大而陶醉,正当她奔向大海的时候,大海同样卷着巨浪奔向精卫。最后,大海把精卫带走了,带着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精卫死前那一刻才醒悟过来。精卫的`灵魂因为愤怒而化做一只青鸟,精卫为了报复大海,决定把大海填平,于是就日以继夜的含着西山的石头去填海。
成语故事 篇12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的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成语故事 篇13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成语故事 篇14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成语故事 篇15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就在于他能知人善任、采纳忠言。除了有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的辅佐外,还得力于总在关键时刻履出奇计,化解危机的`开国功臣陈平。
陈平是河南阳武县人,小时候家境十分穷困,和兄嫂住在一起。哥哥陈百在富家当佣工赚钱养家,陈平则醉心于黄老学说、治世之术,还经常到处游学。因他不事生产,嫂嫂对他非常嫌恶,并且还对邻人抱怨说:“有这么个只吃不做的小叔,倒不如没有的好。”陈百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就把妻子赶出了家门。
陈平曾先后跟随过魏王和西楚霸王项羽,但因不受重用与信任而离开。后来陈平辗转来到修武,经由魏无知的引荐才投靠了刘邦。虽然在刘邦阵营里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但陈平奇计多且善于谋略应变的才能,不仅深得刘邦信任,也成为刘邦不可或缺的左右手。陈平跟随刘邦征战时,在紧要关头出了六次妙计,解除刘邦的困境,化危机为转机,实功不可没。
奇计一:捐金离间谋士钟离昧
奇计二:无中生有,逼走范增
奇计三:瞒天过海,荥阳突围
奇计四:韩信封王,借刀杀人
奇计五: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
奇计六:献美女图,白登解围
成语故事 篇16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成语故事 篇17
这个典故源于于唐。刘束的《隋唐佳话》。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非常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常常忘记很快,如果再见面如同生人一样。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著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认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没有师傅或门径,独自探索知识或技术的掌握与创造。
成语故事 篇18
故事: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成语故事 篇19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请君入瓮,中国成语,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成语故事 篇20
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
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意见不一,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平原君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为甚么不要呢?”平阳君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说服楚王联赵抗秦,最后楚国出兵,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
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成语故事 篇21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11-19
经典成语故事11-04
强弩之末成语故事10-14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10-13
论黄数白的成语故事04-20
数米而炊的成语故事09-08
冬裘夏葛的成语故事10-13
鹿走苏台的成语故事10-25
简短的成语故事03-10
幼儿成语故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