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国名人励志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聚集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华,一直流传至今。下面是小编为你精选的三国名人励志故事。
三国名人励志故事 1
1、三日不见,应当刮目相看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草船借箭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吴国的元帅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了、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对天象的仔细推算,也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有会大雾的结论、就是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支箭。
3、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着名谋土)和司马徽(也是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三国名人励志故事 2
孙坚17岁随父出行时,遇海盗劫掠百姓,他毫不犹豫,提刀斩杀海盗。从此,这一带的海盗闻孙坚之名而魂飞胆丧,再也不敢为害一方了。孙坚任会稽郡司马时,遇贼兵反叛朝廷,他招募兵勇千余人,带领他们平定了数万人的叛乱。
东汉末年,叛军蜂起。尤其是黄巾乱党,可谓是势力滔天。孙坚被朝廷委以平叛重任,他亲率士兵讨伐黄巾军。每遇战事,他都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下的部卒在他的激励下也都是奋勇当先。因此,孙坚的威名在天下诸侯及黄巾军中震撼极大。各地叛军,闻孙坚引军而来,无不弃甲曳兵而走。
董卓乱政,怨声载道。天下诸侯纷纷举起讨董大旗。孙坚甘愿做讨董盟军的'先锋,他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鲁阳之战,他不战而屈人之兵。董卓畏惧孙坚威名,欲与孙坚联姻,许以高官厚禄。孙坚大义凛然,拒绝联姻,并率军大破董卓、吕布兵马,攻入洛阳。
在讨伐董卓一役中,曹操兵败受挫,其他诸侯只顾着自己利益,坐观成败,对孤军奋战的孙坚并不相援。即便如此,孙坚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纵观孙坚一生,无不充满着励志色彩。他是东汉末年励志人物的典范,为社稷苍生,他多年征战,不避刀斧,为汉廷立下盖世功勋。当各地诸侯以剿贼为名争权夺利之时,只有他一心想着诛杀董卓,造福天下。
生在盛世的我们,当学习孙坚的爱国救国之志,报效祖国,成为新时代的励志人物。
三国名人励志故事 3
张郃在《三国演义》的篇幅上,是个三流的小角色。但实际上这个人却是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比起三国任何一员排在前列的猛将,都不逊色。可是,《三国演义》奉行的是蜀汉正统,刻意突出诸葛亮。这样一来,三国舞台上的次要角色变成主角,曹魏阵营整体被矮化,张郃这样的,自然就数不上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最惹人注目的失街亭一出,对阵双方,一边是诸葛亮,一边是司马懿。按罗贯中的意思,若不是马谡处置失当,守山不守城,被断了水道,山上军队渴得不行,只好投降,这一仗,原本是该诸葛亮赢的。
其实呢,此役诸葛亮的对手,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据其他史料记载,战事过程,倒和《三国演义》的叙述差不多,只不过,打败了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的是张郃,而非司马懿。
当然,马谡的战法,其实是合乎兵法的,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想先把自己摆在死地上,然后居高临下,冲将下来,魏兵必败。但他不知道,当年韩信面对的形势是,战败做俘虏有可能被杀,项羽就坑了二十万秦卒。而三国时期,人力短缺,各国都在互挖墙角,招降纳叛,战败投降,肯定不死。所以,韩信置自家兵于死地,士兵会玩命,马谡故伎重演,士兵们就投降了。
张郃的这个战功,被罗贯中轻飘飘地就给抹掉了,为的就是突出诸葛亮。即使是马谡的罪过,总的来说,诸葛亮也要负责任。这一仗,是六出祁山中败得最惨的一次,败给了不大有名的张郃,这个人丢不起,对诸葛亮的形象有碍。没办法,只好委屈张郃了。?
其实,张郃在历史上,表现一直都挺抢眼。在袁绍麾下时,击破公孙瓒,他的功劳居多;官渡之战,作为武将,他是唯一一个能出谋划策的人,但袁绍却不肯听从。兵败之后,反而听信郭图的谗言,要害张郃。
张郃降曹操,曹操比之为韩信归汉,马上拜之为偏将军,封都亭侯,委以重任,让他带兵攻打袁绍,势如破竹。此后破马超、韩遂,击张鲁,他都屡建功业。守汉中时,在主帅夏侯渊突然战死的情况下,率部众全身而退。这样一个有胆有识、善用谋略的.将军,应付诸葛亮,其实是足够的。蜀汉毕竟是偏安之局,人才有限。人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王平这样的老卒,后来都做了大将了。诸葛亮用马谡,多半也是不得已,总得培养几个后备干部啊。谁想到一下子碰上张郃,一炮就打哑了。其实,诸葛亮再出岐山,对手依旧是张郃,还是在张郃面前,毫无作为,只好自己退走。陈寿在《三国志》上说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这样的话,罗贯中打死都不肯认账的。
但是,张郃最后还是被诸葛亮杀了,这也是事实。不过,这事要怪司马懿。诸葛亮三出岐山之时,与司马懿和张郃相持一阵之后,再一次退走。张郃不想追,但主帅司马懿非要张郃追。张郃说,兵法上讲,归师勿遏,最好不要追击。但司马懿坚持己见,张郃没办法,只好带兵追了上去,结果中了埋伏。
《三国演义》上的故事很精彩:一声梆子响,箭如雨下,张郃被射成了刺猬。诸葛亮还说,此番围猎,原本要猎一马,结果误中一獐。好轻飘!其实,张郃只是右膝盖上中了箭,如果放在平日,也许无事,但此番埋伏,蜀兵所用之箭,可能喂了毒,所以张郃就因此而死了。
就从张郃看,诸葛亮六出祁山,其实也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连张郃这关都过不了,还想问鼎中原?最积极的评价,也就是以攻为守。夺取中原,实现刘备的遗愿,不过说说而已。
三国名人励志故事 4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吴国的元帅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了。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对天象的仔细推算,也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有会大雾的结论。就是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支箭。
【三国名人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励志故事05-22
经典名人励志故事05-22
【荐】名人励志故事10-20
世界名人励志故事05-30
古代经典名人励志故事03-09
名人的励志小故事08-12
名人励志故事集锦03-25
古代励志的名人故事05-27
古代经典名人励志故事07-22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