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分铜钱名人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包拯分铜钱的名人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名人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拯分铜钱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拯分铜钱的名人故事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
“威武……”
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报来!”
只见瘦农夫说道:“包大人,我们今天就想请你给我们评评理,重新分一下铜钱。”
包大人眉头一皱,说道:“什么钱这么难分,要闹到衙门来?”
瘦农夫特别委屈道:“今天我们两人在田地干活,我带了3个馒头、胖子带了5个馒头当午餐。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有一个商人经过,想让我们分一些食物给他,并答应给我们钱。”
包拯问道:“是不是商人吃了馒头没付钱?”
胖子接过话说道:“我们三人把8个馒头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人吃了一份,那个商人吃完后留下8个铜钱就走了。”
包拯分铜钱瘦农夫连忙说:“对,可是8个铜钱,你不应该只给我3个,你拿5个啊,应该平均分!”
胖农夫反驳道:“可我拿出来的馒头比你多,所以应该多分一些。”
包拯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瘦农夫说:“你拿3个铜钱不满意是吗?”
瘦农夫点点头说:“是的,分钱应该公平合理。”
包拯走下大堂,说:“把铜钱给我,我重新公平合理地分一下。”
包拯取出1个铜钱给瘦农夫,7个铜钱给胖农夫,笑道:“现在公平了!”
“啊,怎么这样?包大人,你怎么向着胖子?”瘦农夫更不满意了。
包拯惊堂木一拍,说道:“本大人的分法公平合理,8个馒头分三份,每份个,商人付了8个铜钱,也就是说个馒头值1个铜钱,瘦子你拿出3个馒头,自己吃了个,也就是说你只给商人个馒头,当然只能拿1个铜钱了,而胖农夫却拿出了个馒头,所以应得7个铜钱。”
瘦农夫听完后暗暗后悔,可也无话可说。
“退堂……”瘦农夫灰溜溜地走了。
包拯分铜钱的名人故事
包拯,字希仲,号夷滨,北宋名臣,历任御史、知州、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宰相等职。他以清廉、正直、勤政、公正著称,在历史上享有“包公”的美誉。包拯的一项成就就是分铜钱。在北宋时期,由于铁钱不易保存,在流通过程中容易生锈和磨损,所以人们发明了铜钱。铜钱的好处是不易生锈,但是在制作铜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管制不严的厂家掺假造假,铜钱的含铜量不同,这就有可能导致市场上的铜钱价值不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包拯想到了一个办法:分铜钱。他让每一个钱庄都要将铜钱加盟,然后对铜钱进行精确的称重和计算。如果某个钱庄的铜钱重量不符规定,或者铜钱的含铜量不够,那么这个钱庄就会被罚款,或者永远失去负责铸造铜钱的资格。这样一来,每枚铜钱之间的价值就得到了极度的统一,而市场上假铜钱的现象也大大减少。这证明了包拯在分铜钱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不惧权贵、不为金钱所动、保护群众利益的正义精神。
这个故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其智慧和品格的光辉,更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更优秀、更有道德洁癖的人。这种心态和态度,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拯的成功,与他卓越的才华和优秀的素质密不可分。他的“分铜钱”故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其智慧和品格的光辉,更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更优秀、更有道德洁癖的人。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例如,有的观点认为包拯是唐朝人,而不是宋朝人。这是因为在一些文献中,包拯被描述为唐朝的政治家和法学家。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因为包拯实际上是宋朝人,而不是唐朝人。
另外,还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并不是关于包拯的,而是关于其他历史人物的。然而,这种观点也并不准确,因为在大多数文献中,这个故事都是关于包拯的。
总的来说,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它都反映了人们对包拯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精神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这个故事也启示人们,无论是在处理国家大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秉持公正、公平、公证的原则去解决问题。这样,人们就能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给予别人以公正的待遇。这种心态和态度,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包拯分铜钱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包拯分铜钱名人故事07-24
经典名人故事07-22
名人故事05-19
名人的故事05-24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故事09-16
名人的故事05-09
铁面无私的包拯09-15
聂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