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时间:2023-09-19 09:13:26 颖聪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察秋毫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注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典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

  明察:看清;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洞察力

  近义词

  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相反词

  不见舆薪

  歇后语

  电子显微镜——明察秋毫

  造句

  可以说明察秋毫,一个人从我眼前一过,我看得出来他什么性格。

  "明察秋毫"的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车舆薪"这段论述。

  据说,巴杜伊人凭借着天神的意旨,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所有进入这些村舍的外来人。

  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

  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他的眼力真可谓是明察秋毫,连掉在地板上的一根头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廉则不怒自威,公则明察秋毫。

  你真是明察秋毫,问题的原因这么快就找出来了。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11-19

经典成语故事11-04

曲突徙薪成语故事03-14

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03-24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03-04

成语故事《随遇而安》08-18

成语故事《江郎才尽》11-29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03-01

开诚布公的成语故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