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宋元崖山海战

时间:2024-08-17 10:25:55 夏杰 战争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元崖山海战

  宋元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参战双方是南宋方面和元朝方面。南宋方面有军队20余万,元朝方面有军队2万人。南宋方面的战船是1000余艘,元朝方面的战船是400余艘。双方在崖山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海战。

  宋元崖山海战前,南宋遭到元朝的猛烈进攻,先是南宋方面丢失了临安,皇帝逃到了福建的泉州,接着泉州被元军攻陷,南宋皇帝逃到了广东的崖山。广东的崖山往南是大海,再往南是海南岛,但是海南岛上没有多少资源,崖山成为了南宋的最后一块基地。因此南宋方面聚集20万人在此背水一战。

  宋元崖山海战中,南宋方面的指挥官张世杰命令所有的舰船都用铁索连上,并且将所有的战舰聚集在海港里。元朝方面的指挥官是张弘范,张弘范看到南宋的战船连在一起,就用火攻来打击南宋的水军。

  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没有犯曹操一样的错误,他命人在战船上涂上湿泥,并且在船上准备好长木棍,以此抵住元朝方面的火船。张弘范看到火攻不行,就调集了大量的回回炮,以火炮轰击南宋的战船,但是火炮无法安置,最后告败。

  最后,元军的战船向前猛冲,冲入宋军阵中,与宋军在船上展开了弓弩战与白刃战。宋军在白刃战中极具劣势,近20万人被杀,尸体漂浮在海港上。南宋方面的陆秀夫在看到宋军的败象以后,背着少帝投海自尽。

  崖山海战的过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规模海战,那么崖山海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祥兴二年正月,降元大将张弘范率领元朝大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军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张世杰命令手下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继而又下令将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方案用大绳索以一字形连贯在海湾以内,并且将赵昺的“龙舟”安排在军队中间。

  祥兴二年(今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打算迅速猛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使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容易令其撤退。次日,张弘范将其均分成四份,宋军东、南、北三面皆各驻一军;张弘范亲自率领一军与宋军同去里余,并以奏乐为总攻讯号。首先,北军队乘潮进攻宋军北部失利,李恒等顺潮而退回。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正面进攻宋军,接著用麻布遮挡事先建成并埋有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路伏兵负盾俯伏,在箭雨下驶近宋船。两军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其气势势如破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追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他抽调精兵,并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一起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祥兴二年(今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崖山海战遗址

  崖山海战遗址位于广东省冈州,在那里留存着一些崖山海战的遗迹。在崖山海战遗址处,可以看到战船的模型,是木制的,有宋朝的战船模型,也有元朝的战船模型。这些战船模型都是当代人制作的。

  崖山海战遗址处可以看到当年发生海战的海面,海面外围是一个出口,当年崖山海战就是在出口处发生的。站在崖山海岸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可以想象当年崖山海战发生时的状况。

  崖山海战遗址处有几处庙宇,祭拜的是当时的抗蒙义士,有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这几处庙宇是在明朝年间修建的,当地人一直供奉着这几位义士。庙宇旁边的石壁上,有文人们写的诗词,诗词赞扬了南宋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在崖山海战遗址处,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送于此”。元朝的将领张弘范打赢崖山海战后,在崖山这个地方刻了一块石碑,以此纪念元朝军队的功绩。这块石碑上的字迹到现在还很清晰。

  崖山海战遗址处还有宋朝传国玉玺的石像。据传闻,当年陆秀夫背着宋朝少帝跳海时,将传国玉玺一块带入了大海。崖山海战这一地区常年有海风吹拂,并且当地比较荒凉,没有什么植物。在观看崖山海战遗址的时候,可以感悟到当年崖山海战的惨烈,也能感悟到当年南宋人民抗击侵略的不屈精神。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国实现了大统一。唐朝灭亡以后,宋朝虽然实现了大统一,但是格局非常小。而元朝实现的大统一是大格局的,和唐朝一样。

  多民族的统一性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结束后,标志着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新建立的元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种多民族性一直传承到现在。因此崖山海战是多民族统一性的一个开始点。

  崖山海战也有着另一方面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结束后,宋王朝正式灭亡,元朝成立。宋王朝是农业文明国家,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两种国家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文明时期。

  南宋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中,南宋军民已经是穷途末路,但是这些人依然守卫崖山,保护着危在旦夕的宋王朝。战争的最后,这些人没有选择逃跑,全部葬身大海。崖山海战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侵略的精神。

  崖山海战是宋王朝同元王朝进行的最后一次对决,也是元王朝在中华地区的最后一次大型战役。崖山海战结束后,宋王朝灭亡,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崖山海战是新旧王朝交替的里程碑事件。

  历史背景

  蒙古统一战争

  参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蒙灭西夏之战、蒙古攻西辽之战、蔡州之战。

  1206年,蒙古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在1227年灭西夏,1218年灭西辽,1234年灭金。

  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未经充分准备,即乘蒙古军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机,遣军收复原宋西京、东京、南京,被蒙古军击败。当年夏,窝阔台与诸王议定,在西征钦察、斡罗思,东征高丽的同时,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从而揭开了蒙(元)宋战争序幕。

  蒙宋战争

  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死在那里。

  宋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宋元崖山海战】相关文章:

张世杰死守崖山09-15

日德兰海战历史战争故事09-18

宋元数学四大家之秦九韶09-12

姑山与夫山童话故事09-02

侏儒山战斗03-08

狐山之狐09-21

定军山之战的故事09-15

脚丫山的战争睡前故事09-03

脚丫山的战争儿童故事09-21

张世杰死守厓山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