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宇航员是怎么返回地球
宇航员,或称航天员,全称宇宙航天员,则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确定太空飞行的标准则没有完全统一。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宇航员是怎么返回地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航员怎么返回地球
宇航员返回地球时间:预计下午2点,神十一返回舱将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郎大草原,各项准备已就绪。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组合体分离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宫二号舱内的有关试验装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中。离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前,景海鹏、陈冬向地面科技人员和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人们表达了他们的感谢和敬意。
一天后,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将首次从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上返回,考核从空间站运行轨道返回的相关技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于明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科技人员们也做足了功课。光飞船降落伞主伞就有1200平方米大,有3个篮球场那么大。并且,飞船还是“手自一体”的。此外,通过着陆缓冲技术的应用,航天员可以“软着陆”。
宇航员返回地球准备
一、飞船有“自动挡”也有“手动挡”
这一次,为了航天员的安全,GNC(制导导航控制)系统提出了“出现一个故障系统正常工作,出现两个故障保证飞船安全返回”的设计原则,在此思想指导下,502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先进的救生控制技术保证了航天员从进舱、升空,到返回地面各阶段的安全;高精度返回控制技术保证了返回地球时的落点精度,缩短了搜救时间;多种独特的控制模式,使飞船即使在阴影区发生故障也可确保人船安全。其中,还有一项最低调的技术——神舟九号之前就一直存在,但从来没有使用过,也不希望用到,那就是“手动控制系统”,也就是说,神舟飞船从出生就是“手自一体”的。
手动控制系统是载人航天器区别于其他航天器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保障,所以手控系统的研制和自控系统是同时启动的。
二、降落伞1200平方米有3个篮球场大
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就肩负起我国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研制的使命。
降落伞系统是飞船返回阶段的重要气动力减速装置,它可以将进入大气层的飞船返回舱从高铁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系统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是目前我国航天器回收降落伞中结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
考虑到航天员的舒适度,载人飞船降落伞系统不仅对产品可靠性要求极高,同时还对开伞动载、稳定性、下降速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降落伞的体积和重量方面也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该降落伞系统的设计难度非常大。24年来,飞船降落伞系统在构成、结构、材料等方面接受了多次改进,自神舟八号起增加了伞衣保护布和牵顶伞,降落伞整体工作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如今,飞船降落伞已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相对质量最轻,开伞程序控制、加工和包装工艺最难,开伞动压包络范围最大的降落伞。
三、着陆缓冲技术飞船将“软着陆”
经过与空气的“软”摩擦之后,飞船返回舱进入着陆缓冲环节,这最后一步可是硬碰硬的撞击。为了让飞船在“落脚”的一瞬依然保持宇航员良好的乘坐体验,508所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实现了返回舱“软着陆”。
508所采用的γ光子测距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发动机点火高度,下降的返回舱再次“紧急刹车”,进一步将下降速度减小到安全速度。从神舟十号飞船开始,γ高度控制装置首次采用国产化设计,填补了国内高精度γ光子测距技术空白,并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全面验证了产品性能。使用结果表明,产品工作可靠,我国从技术上实现了独立解决飞船安全回收的难题。
飞船回收过程一气呵成,全靠回收分系统的智能控制功能。具体而言,回收分系统具有自行进行故障检测和判断并自动进行主、备降落伞切换的功能。由软硬件组成的回收控制装置,可以不用地面台站和航天员的干预,自主判断返回舱所处的返回状态,自动选择不同的程序,发出回收着陆指令。同时,它还以机械钟表控制作为冷备份进行保驾,重要控制部件采用了冗余设计,从而提高了回收着陆程序控制的可靠性。
四、航天员可手动脱伞回收程序
一旦启动,就没有“可逆”的余地,为此,508所设计了正常返回、低空救生、中空救生等多种故障情况下的回收工作程序,提高了对飞船不同返回状态的适应性。自神舟九号起,飞船回收着陆系统在程序脱伞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航天员手动脱伞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着陆场环境对飞船及航天员的威胁,提高了航天员的生存安全性。
由于相当部分的试验条件无法满足,如气动偏差、大气环境偏差和各种特殊返回状态等,508所研制了一套针对载人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与全数值仿真试验、空投试验进行互相印证和对比,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针对载人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试验技术。
五、主着陆场开展多项搜救演练
按计划,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将着陆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区。为确保任务圆满成功,主着陆场系统近日开展了多项专项演练,强化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搜索救援能力。由于这是首次在寒冷的冰面上进行演练,这给现场救援带来很大挑战。和神五、神六返回舱落在平坦开阔的草场不同,神九、神十返回舱着陆区域的地势相对比较复杂,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多次进行了这种特殊地形的搜救演练。地面搜救分队还按照返回舱直立、倾倒等不同状态组织了多次专项演练。截至目前,已完成了9次空地协同综合演练、14次模拟机位演练和30多次跟踪捕获、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等专项训练。
六、返回路上考验重重
实际上,飞船在返回的路上也存在很多危险因素,针对这些考验,设计人员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保证返回舱平安回家。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与大气层的摩擦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这时候返回舱就像一个火球,如果不采取防热措施的话,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会承受不了高温,而且返回舱的结构也会受到损毁。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到达距地面大约80到90公里时,因为高速运动而产生的剧烈摩擦,在返回舱表面会产生等离子区,出现黑障现象。这时候,返回舱会暂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不管是声音、图像、还是遥测信息,都会全部中断,剩下的只有等待。这对飞船和航天员的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这一段“最难熬的时光”大约要3到4分钟,直到返回舱距离地球大约40公里的时候,“黑障”才会消失。当返回舱成功穿越大气层,下降到距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时,飞船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是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人员最为关注的事情。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飞船的返回舱上安装了主伞、备伞两套降落伞系统。当主伞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打开时,备用伞系统也能够担当飞船返回重任。
宇航员是怎么返回地球
搭乘飞船返回
一般情况下,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期间,都有一艘或多艘飞船与空间站随时保持着对接,预备或有突发事件时供宇航员返回地球时使用。宇航员搭乘飞船返回地球大至需要三个半小时。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或是我国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它们最多可搭载三名宇航员自主返回。
惊险的返回过程
首先宇航员在返回家会收拾好行礼,对工作间进行打扫,一切准备完毕后会进入到飞船,穿好返回服并关闭与空间站对接的舱门。一切准备完毕后,一组弹射装置 会将飞船从空间站缓缓推出,并与空间站完成分离。这时飞船推进系统开始工作并调整姿势。分离后的飞船并不会立即返回,而是会先在轨道上飞行一周,并再次进行姿态调整。
在完成姿势调整飞船到达预订地点后,推进舱上的发动机开始点火制动,以降低飞船的运行速度。接下来飞船会以无动力飞行状态开始下降。进入大气层前,在距离地表140公里的高度时,飞船会分解成三个部分【神舟十二号分解成二部分,分别是推进舱和返回舱】,他们分别是 轨道舱,返回舱、设备舱。轨道舱和设备舱会在大气层中烧毁,只有载有宇航员的返回舱才能返回地球。随着高度的持续下降,返回舱会在距离地球100公里处的卡门线附近进入大气层。此时的返回舱速度可达到7.9公里/秒,宇航员会感觉到相当于5倍于体重的东西压在身上。
进入大气层
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与大气产生剧烈的摩擦,舱体被一层等离子气体包裹,并形成电磁屏蔽。此时地面指挥中心将失去与返回舱内的联系与控制,直到下降到40公里以下时通讯才能恢复。在距离地表10公里时,回收着陆系统就会展开工作。首先是通过降落伞将返回舱的速度从每秒200米降低到每秒5-6米,随后 返回舱着陆反推引擎会启动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 实现软着陆。
成功着陆后
地面救援队早早的等待着,待返回舱着陆后 首先会仔细检查一下返回舱状态,确定一切正常后打开舱门。舱门打开后航天员不会马上出来,而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补充饮用水和营养液,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来重新适应地面重力。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航天员在出舱后的所有活动都是采取坐位。
【宇航员是怎么返回地球】相关文章: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11-17
为什么地球上有很多山02-03
怎么驱蚊最有效03-18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05-14
鲁迅先生名人故事怎么写07-02
平安夜用英文怎么说01-03
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该怎么办?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