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故事

时间:2023-08-31 10:25:03 欧敏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故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囫囵吞枣成语典故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故事

  囫囵吞枣成语

  【成语】: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之三:“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来精粗无二致,正是囫囵吞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做事非常的不认真,偏重于不求甚解,多指读书方面。

  【近义词】:食而不化、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含英咀华、融会贯通、细嚼慢咽;

  【例句】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清.八宝王郎《冷眼观》第六回:“你说了一大起没头没脑的话,囫囵吞枣,我一句都听不懂。”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

  【成语故事】:

  1、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2、从前,有个医生向病人介绍梨和枣的性能时说:生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坏处。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齿。这时有个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了这两样东西有益而无害。在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则不嚼一口将其吞下去。这样以来,既不伤牙,又不伤脾,能一举两得。

  囫囵吞枣造句

  1、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2、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3、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4、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7、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8、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9、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10、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3、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4、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5、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6、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7、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18、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9、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20、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08-24

讳疾忌医的成语典故故事03-29

迎刃而解成语典故故事11-05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02-16

著名成语典故故事:乘龙快婿04-26

杜鹃啼血的成语典故故事08-16

夸父逐日的成语典故故事06-19

蟾宫折桂的成语典故故事11-05

嗟来之食成语典故故事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