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时间:2024-10-27 12:08:48 秀雯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篇1

  【成语】: 马首是瞻

  【拼音】: mǎ shǒu shì zhān

  【解释】: 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成语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

  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篇2

  意思:

  首:头;瞻:往前或向上看。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马首是瞻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众诸侯国都不甘受欺。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

  万马奔腾,马首是瞻他诸侯国共同反秦,让荀偃做联军总帅。苟偃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有个将领说:“晋国从来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

  其他诸侯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联军登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篇3

  成语马首是瞻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马首是瞻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是服从指挥乐于追随的意思。且看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鲁国会同齐、宋、卫、郑、曹、莒、膝、祁、薛、杞、小邾等国,一起攻打秦国。晋国是首脑,晋悼公派出将帅,率领联军,向西进发。、

  到了泾水边,各国军队却都停止前进,不肯渡河。晋大夫叔向为此去同鲁卿叔孙豹商量,叔孙豹念了《匏有苦叶》那首诗的一段。那是《诗经·邶风》中的首诗。那首诗的第一段四句是“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此诗大意是:葫芦有苦叶,渡河有深水;水深准备一身湿,水浅撩衣走过去。

  叔孙豹念这段诗的意思是表示坚决渡河。叔向_回来就准备船只,先让鲁国和莒国的'军队渡过了泾水。接着,其余各国k军队也渡了过去。

  秦国见各国联军集中在泾水边上,就在泾水上游暗下毒药,毒死了联军的许多人马。郑国军队很生气,首先向秦军发动进攻,各国军队跟着一齐出击,-直冲到了械林一带,可是秦军并没有降服的表示,胜败还不能决定。

  这时,晋国的中军统帅荀偃下了一道命令,是这样的三句话:“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膽!”

  意思是说,明天淸晨鸡一叫全军就要驾好兵车,准备进击;填井拆灶,只有向前、不留退路;只准以我的马头为目标,我的马走向哪里,你们都得跟向哪里C

  下军将领栾黡认为荀偃的命令过于专权独断,心怀不服,气愤地说:“晋国还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呢,我的马头偏要向东!”于是,他向后转,走了,他所率领的下军便跟着他撤退。荀偃觉得自己下的命令的确不妥,造成了内部的不团结,眼看不能战胜秦国了,只得再下一道命令,叫全军一齐向东撤回。这次战争,就如此结朿。晋国人民讥讽这件事情,称为“迁延之役”,意思是退却的战役。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 篇4

  【汉字书写】:马首是瞻

  【汉语注音】:mǎ shǒu shì zhān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状语、谓语;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马首是瞻的意思】:首:头;是:文言代词,复指提前宾语;瞻:往前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听从指挥。后来也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依附于某一个人。

  【马首是瞻的近义词】:如影随形、亦步亦趋、唯命是从;

  【马首是瞻的反义词】:背道而驰、分庭抗礼、南辕北辙、众叛亲离、我行我素;

  【马首是瞻的故事】

  公元前五五九年,晋悼公与十二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晋国大将荀偃领兵指挥。大军到了泾水边过河的时侯,秦景公在上游下了毒,联军士兵很多被毒死,大家有些害怕不敢前进。这时郑国的公子让自已的队伍先行,其他国家的军队才敢跟着前进,大军到了秦地后驻扎下来。荀偃原来觉得十二个国家联合秦军肯定人惊慌失措,但秦景公已经知道联军的士气虚不振,他丝毫没有胆怯,也不想求和。荀偃无奈只好准备开始打仗。荀偃发出命令:“明早鸡打鸣时开始出发,全军填平水井拆掉炉灶,开战时全体将士以我的马首是瞻,我往哪里大家就跟着往哪里。”荀偃的下军主将听了很反感的说道:“晋国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他的马头往西我偏要向东。”这位下军主将确实这样做着,他带着他的士兵返晋国而去,如此一来全军混乱不堪,荀偃无奈只能命令撤兵。

  【马首是瞻例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依大帅之“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

  邹韬奋《萍踪寄语.游比杂谈之一》:“现在比国的.政治和外交是惟法国的马首是瞻,所以法国的政治如果没有什么大变动,比国的政治也就亦步亦趋,不会有什么大变动。”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江南的士大夫是中国读书人的领袖,天下的读书人都唯他们的马首是瞻。”

  【马首是瞻造句】

  他历来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平日里天天都跟着上司,唯领导马首是瞻,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你的能力还不足以自立门户的话,你不如跟着一个有能力的人马首是瞻,这样你还能从他身上先学一些东西。

【中国成语马首是瞻的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成语故事10-23

中国成语故事12-17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05-29

中国寓言故事的成语02-04

中国成语故事:曲突徙薪08-03

中国成语故事15篇01-31

中国成语故事(15篇)02-25

古代中国成语故事:攀龙附凤01-26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