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竹书纪年》「附三」《路史》所引《纪年》辑

时间:2021-08-14 10:06:03 竹书纪年 我要投稿

《竹书纪年》「附三」《路史》所引《纪年》辑

  [一]《汲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 发挥》卷五

  案:韩愈《黄陵庙碑》云:‘舜陟方乃死。……余谓《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此引《纪年》乃韩氏隐括之语。《路史》所引见《辨帝舜冢》条,又引《黄陵庙碑》文,所本即此。

  [二]《汲书》亦云: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后纪》卷六

  《汲书》云:左彻乃立颛帝。《后纪》卷五注

  案: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夫颛顼之于黄帝,世代悬隔,焉得云七年即立颛顼乎?’‘疑罗氏误引《博物志》以为《汲书》也。’

  [三]《竹纪年》云:尧元年丙子。《后纪》卷一0注

  案:《隋书·律历志》引《竹书纪年》曰:‘尧元年景(丙)子。’

  [四]《竹书纪年》以为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发挥》卷五注

  案:罗氏云:‘鄄城东北五里有尧城。’其下即引《竹书纪年》云云,又云:‘《寰宇记》以载言所录,不欲去。’盖转引自《太平寰宇记》。参见《五帝纪》。

  [五]《竹书》谓舜既囚尧,偃塞丹朱于此,使不得见。《发挥》五注

  案:罗氏云:‘濮阳有偃朱城。’其下即引《竹书》云云,亦转引自《太平寰宇记》,参上条。

  [六]《竹书》云:放帝丹朱于丹水。《后纪》卷一0注

  案:《山海经·海内南经》郭注引《竹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七]《竹书》、《郡国志》等皆言帝葬苍梧。《发挥》卷五

  案:《史通·疑古》云:‘《虞书·尧典》又云:“五十载陟方乃死。”注云:“死苍梧之野,因葬焉。”’《路史》所云见《辨帝舜冢》条,又云‘人风婐划,地气高瘴’,即《疑古》语,疑本《史通》而误。

  [八]癸北氏虞帝之第三妃,而二女者,癸北氏之出也,一曰宵明,一曰烛光。见诸《汲简》。《余论》卷九

  [九]《纪年》、《墨子》言:龙生广,夏冰,雨血,地坼,及日夜出,昼不见。《后纪》卷一二注

  案:《通鉴外纪》卷一注引《汲冢纪年》曰:‘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订补》以为《路史》注疑有误字,‘广’当是‘□’,即‘庙’字。

  [一0]《汲古文》云:闻不居阳翟。《后纪》卷一二注

  案: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夏禹国。”臣瓒曰:“《世本》: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窃意“不居阳翟”当是瓒语,所以释阳城之为禹都,而辨《地志》阳翟为夏禹国之误也。罗苹不察,乃于《路史·夏后纪》“封之高密以处于栎”下注云:“《地志》:阳翟,夏禹国,或云都之,非也。故《汲古文》云:闻不居阳翟。”竟以此语为《纪年》本文,误矣。’《订补》亦据此为说。《路史》此条本于《汉书·地理志》注,而误读瓒语。

  [一一]《竹书纪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发挥》卷三

  [一二]《纪年》:禹立四十五年。《后纪》卷一二注

  案:《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纪年》曰:‘禹立四十五年。’《辑校》、《订补》失辑。

  [一三]帝启曰会。注:见《纪年》。《后纪》卷一三上

  [一四]《纪年》:启登后九年,舞九韶。《后纪》卷一三上注

  案:《山海经·大荒西经》注引《竹书》曰:‘夏后开舞九招也。’‘九招’即‘九韶’。

  [一五]既征西河。注:《纪年》在二十五年。《后纪》卷一三上

  西河。后启征之。见《纪年》。《国名纪》己

  案:《北堂书钞》卷一三引《纪年》云:‘启征西河。’

  [一六]《纪年》:启二十九年,年九十八。《后纪》卷一三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