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新元史》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

时间:2017-07-19 11:04:32 新元史 我要投稿

《新元史》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

  ○食货九

  △官俸

  世祖中统元年,始给内外官吏俸钞。二年,定六部官吏俸。是年十月,定诸路州县官史俸。

  至元二年,定官俸当月支付例。三年,定上任过二日、罢任过五日并给当月俸钞例。六年,定提刑按察司官吏俸。是年,又分上中下县为三等。七年,增按察司经历以下俸,定转运司官吏及渚匠官俸。八年,以阿合马言,减百官俸。九年,定告假停俸期限例。十七年,定夺俸禄,凡内外官吏皆住支。十八年,更命公事毕而无罪者给之,公事未毕而有罪者夺之。二十二年,重定百官俸,始于各品分上中下三例,视职事为差,事大者依上例,事小者依中例。二十三年,诏:“近年诸物增价,俸禄不能养廉,以致仅渔百姓,公私俱困。自今内外官吏俸给,以十分为率,添支五分。”二十九年,定诸路儒学教授俸,视蒙古、医学。

  大德三年,增小吏俸米。六年,又是行省、宣慰司、致用院、宣抚司、茶盐运司、铁冶都提举司、淘金总臂府、银场捉举司等官俸例。七年,加给内外官吏俸米,俸十两以下人员依小吏例每十两给米一斗,十两以上至二十五两每员给米一石,余上之数每俸一两给米一升,无米则验其时值绐价,俸三定以上者不给。内外官吏,一年约支二十八万余石米。十一年,定官吏病百日作拐,所支俸米除全月回纳还官外,支过破月俸钞如已过初五日者,免其回纳。

  至大二年,诏随朝衙门官史及军官等俸钞改给至元钞,往支俸米,外任宣慰司军官杂职等官,俸钞十分中减三分,余七分改支至元钞,随朝衙门、行省、宣慰司史员传钞减,加二余钞与,至元钱十两以下,每月与俸米五斗。

  延祐七年,定随朝官史俸,以十分为率,给米三分。军官差出者,许借俸,殁者借俸免征,各投下达鲁花赤其俸与王官等。

  至治二年,定职官罚俸者以中统钞为则。

  凡百官俸例,各品分上中下三等:

  从一品:上六定,下五定。

  正二品:上四定二十五两,下四定十五两。

  从二品:上四定,中三定三十五两,下三定二十五两。

  正三品:上三定二十五两,中三定十五两,下三定。

  从三品:上三定,中二定三十五两,下二定二十五两。

  正四品:上二定二十五两,中二定十五两,下二定。

  从四品:上二定,中一定四十五两。下一定四十两。

  正五品:上一定四十两,下一定三十两。

  从五品:上一定三十两,下一定二十两。

  正六品:上一定二十两,下一定十五两。

  从六品:上一定十五两,下一定十两。

  正七品,上一定十两,下一定五两。

  从七品:上一定五两,下一定。

  正八品:上一定,下四十五两。

  从八品:上四十五两,下四十两。

  正九品:上四十两,下三十五两。

  从九品:三十五两。内外官俸数:

  太师府:

  太师,俸一百四十贯,米十五百。

  咨议、参军,俸四十五贯,米四石五斗。长史,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

  太傅、太保府同。监修国史、长史同。中书省:

  右丞相,俸一百四十贯,米十五石;左丞相同。

  平章政事,俸一百二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十二石。

  右丞,俸一百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十二石;左丞同。

  参知政事,传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

  参议,体五十九贯,米六石。

  郎中,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员外郎,传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承发管勾,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照磨、省架阁库管勾、回回架阁库管勾并同。

  检校官,俸二十八贯,米三石五斗。

  断事官,内十八员。俸各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十四员,俸各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一员,俸四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

  经历,传二十三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

  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客省使,件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副使,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直省舍人,传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六部尚书,俸七十八贯,米八石。

  侍郎,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石。

  郎中,佯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员外郎,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主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百五斗。

  户部司计,俸二十八贯,米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