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尚书》虞书·皋陶谟
《皋陶谟》是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文章可分为三部分,1-6段为第一部分,写皋陶论述修身、知人、安民的重要;7-10段为第二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知人之道;11-14段为第三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安民之法。该文章所论述的是治国方略,突出了九德和五典的作用。小编整理了《尚书》虞书·皋陶谟,欢迎阅读
《尚书》虞书·皋陶谟
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V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行?”禹曰:“俞!乃言}可绩。”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译文
查考往事。皋陶说:“诚实地履行那些德行,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同心协力。”
禹曰:“是啊!怎样履行呢?”
皋陶说:“啊!要谨慎其身,自身的修养要坚持不懈。要使近亲宽厚顺从,使贤人勉力辅佐,由近及远,完全在于从这里做起。”
禹听了这番精当的言论,拜谢说:“对呀!”
皋陶说:“啊!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还在于理解臣下,安定民心。”
禹说:“唉!都象这样,连尧帝都会认为困难了。理解臣下就显得明智,能任人唯贤。安定民心就受人爱戴,百姓都会怀念他。能做到明智和受人爱戴,怎么会担心O兜?怎么会流放三苗?怎么会畏惧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共工呢?”
皋陶说:“啊!检验人的行为大约有九种美德。检验了言论,如果那个人有德,就告诉他说,可做点工作。”
禹问:“什么叫九德呢?”
皋陶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合宜,要明显地任用具有九德的好人啊!
“天天表现出三德,早晚认真努力于家的人,天天庄严地重视六德,辅助政事于国的人,一同接受,普遍任用,使具有九德的人都担任官职,那么在职的官员就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各位官员互相效法,他们都想处理好政务,而且顺从君王,这样,各种工作都会办成。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万端。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常法,要告诫人们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办法,把这五者敦厚起来啊!上天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推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这五种礼制,要经常啊!君臣之间要同敬、同恭,和善相处啊!上天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礼服表彰这五者啊!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宫、大辟五种刑罚处治五者啊!政务要努力啊!要努力啊!
“上天的视听依从臣民的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臣民的赏罚。无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谨慎啊,有国土的君王!”
皋陶问:“我的话可以得到实行吗?”
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得到实行并且获得成功。”
皋陶说:“我并不懂得什么,我想赞扬佐助帝德啊!”
创作背景:
皋陶,相传是舜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史记·五帝本纪》曰:“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史载当时帝舜临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故作此篇。该篇内容记述舜与大臣讨论部落联盟大事,当是后世史官追述当时讨论的对话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议事记录。
文学赏析
该文章可分成三部分,1-6段为第一部分,写皋陶论述修身、知人、安民的重要;7-10段为第二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知人之道;11-14段为第三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安民之法。
该文章在谈到天及天人关系时说:“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又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其中的天民关系论,自然不是虞、舜、禹时代的说法。然而,以抽象的天为至高无上之神,在当时出现却是合乎历史和思想发展的逻辑的。对神的信奉,起始于原始时代。各民族在其原始时代信神的初期为多神教的信仰,以天上之神而言,有日、月、星、风、雨、雷、电、云、霓等方面的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的提高,当国家形成之时,在宗教信仰上也创造了至上神。在中国至上神名为天,其他诸神都降而为其臣属。这正是华夏族的君主体制形成在神灵世界的反映。皋陶活动的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公共机构正向阶级统治工具国家转化,部落联盟长正蜕化为国君。在这个时代有天神观念,假天之名而说“有典”“有礼”,神化等级关系及服务于这种关系的礼仪也是必然的。在部落联盟之间发生战争时,以天之命宣扬自己有德,声讨对方之罪,也是可能的。至于“五礼”“五服”“五章”“五刑”的概念,以数字五来称礼、服、章、刑,显然是后起之说,是受五行说世界图式影响的结果,不属皋陶本有的世界观。天作为至上神而存在,并不否定其他诸神的地位与作用。早于天神观念出现的五星之神:太白、岁、辰,荧惑、镇,即现在的金、木、水、火、土的信仰仍旧保持着,要求人的行为“抚于五辰”。五星之神在天神出现后从属于后者。按照后世的说法,五星之神以其运行来显示天道。这是一种理智性的天命观。然而,商代卜辞中所反映的天神信念,以天神为恣情任意、喜怒无常者。
该文章的天神显然是理智之神,而非不可捉摸者。这大概是《皋陶谟》的整理者将其“现代化”的结果。文中的“慎厥身,修思永”说修身,“惇叙九族”话齐族,“庶明励翼”语治国,而“迩可远,在兹”可视为平天下。此处修身、齐族、治国、平天下之论,同《尧典》以下之说相似:“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两者的区别在于,《皋陶谟》中为皋陶之论,而《尧典》中为史家寓论断于叙事。前者被视为夏朝创立前夜的意识,后者则是“曰若稽古”者之言。问题是皋陶的思想与《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子思发展了传说的皋陶之说,还是《皋陶谟》的作者本于《大学》而敷衍出这段话。由修身而齐族而治国至于平天下的意识,在皋陶及其时代也不是没有产生的可能。而其中的齐族,更能体现国家形成前,氏族社会的特点。到子思的时代,氏族制崩溃,家的地位上升,因此他在继承前人思想的时候,以家代族,作了更为简明的概括。
该文章重德,对后世的政治与思想深有影响。
【《尚书》虞书·皋陶谟】相关文章:
《尚书》商书·汤诰04-24
《尚书》商书·盘庚下02-06
《尚书》商书·说命中08-26
《尚书》商书·微子08-28
尚书的经典句子11-14
《尚书》周书·洪范10-10
《尚书》周书·吕11-14
描写尚书诗句11-28
欣赏尚书·夏书·胤征经典文章09-12
虞河的春天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