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
卷691-1 【春宫怨(一作周朴诗)】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卷691-2 【访道者不遇】杜荀鹤
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
药圃花香异,沙泉鹿迹新。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
卷691-3 【送人游吴】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卷691-4 【送陈昈归麻川】杜荀鹤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卷691-5 【出山】杜荀鹤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卷691-6 【浙中逢诗友】杜荀鹤
到处有同人,多为赋与文。诗中难得友,湖畔喜逢君。
冻把城根雪,风开岳面云。苦吟吟不足,争忍话离群。
卷691-7 【送友游吴越】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卷691-8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杜荀鹤
自小即南北,未如今日离。封疆初尽处,人使却回时。
开口有所忌,此心无以为。行行复垂泪,不称是男儿。
卷691-9 【经废宅】杜荀鹤
人生当贵盛,修德可延之。不虑有今日,争教无破时。
藓斑题字壁,花发带巢枝。何况蒿原上,荒坟与折碑。
卷691-10 【登天台寺】杜荀鹤
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鸣。忙时向闲处,不觉有闲情。
卷691-11 【途中春】杜荀鹤
马上览春色,丈夫惭泪垂。一生看却老,五字未逢知。
酒力不能久,愁根无可医。明年到今日,公道与谁期。
卷691-12 【入关历阳道中却寄舍弟】杜荀鹤
求名日苦辛,日望日荣亲。落叶山中路,秋霖马上人。
晨昏知汝道,诗酒卫吾身。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
卷691-13 【赠欧阳明府】杜荀鹤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
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回舟却惆怅,数宿钓鱼湾。
卷691-14 【赠临上人】杜荀鹤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
卷691-15 【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杜荀鹤
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接船求化惯,登陆赴斋疏。
载土春栽树,抛生日餧鱼。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
卷691-16 【别衡州牧】杜荀鹤
朝别使君门,暮投江上村。从来无旧分,临去望何恩。
行计自不定,此心谁与论。秋猿叫寒月,只欲断人魂。
卷691-17 【送人游江南】杜荀鹤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能禁几度别,即到白头时。
晚岫无云蔽,春帆有燕随。男儿两行泪,不欲等闲垂。
卷691-18 【游茅山】杜荀鹤
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卷691-19 【读友人诗卷】杜荀鹤
冰齿味瑶轴,只应神鬼知。坐当群静后,吟到月沈时。
雪峡猿声健,风柽鹤立危。篇篇一字字,谁复更言诗。
卷691-20 【寄从叔】杜荀鹤
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卷691-21 【寄李溥】杜荀鹤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卷691-22 【郊居即事投李给事】杜荀鹤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
卷691-23 【寄诗友】杜荀鹤
别来春又春,相忆喜相亲。与我为同志,如君能几人。
何时吟得力,渐老事关身。惟有前溪水,年年濯客尘。
卷691-24 【题田翁家】杜荀鹤
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州县供输罢,追随鼓笛喧。
盘飧同老少,家计共田园。自说身无事,应官有子孙。
卷691-25 【长安冬日】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卷691-26 【霁后登唐兴寺水阁】杜荀鹤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时得暂闲。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
卷691-27 【山中寄友人】杜荀鹤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
卷691-28 【自述】杜荀鹤
四海欲行遍,不知终遇谁。用心常合道,出语或伤时。
拟作闲人老,惭无识者嗤。如今已无计,只得苦于诗。
卷691-29 【题江山寺】杜荀鹤
江上山头寺,景留吟客船。遍游销一日,重到是何年。
沙鸟多翘足,岩僧半露肩。为诗我语涩,喜此得终篇。
卷691-30 【秋日旅舍卧病呈所知】杜荀鹤
秋色上庭枝,愁怀切向谁。青云无势日,华发有狂时。
枕上闻风雨,江南系别离。如何吟到此,此道不闻知。
卷691-31 【秋宿山馆】杜荀鹤
山馆坐待晓,夜长吟役神。斜风吹败叶,寒烛照愁人。
蕴蓄天然性,浇讹世恶真。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
卷691-32 【赠老僧】杜荀鹤
众僧尊夏腊,灵岳遍曾登。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为棱。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
卷691-33 【别舍弟】杜荀鹤
欲住住不得,出门天气秋。惟知偷拭泪,不忍更回头。
此日只愁老,况身方远游。孤寒将五字,何以动诸侯。
卷691-34 【雪中别诗友】杜荀鹤
酒寒无小户,请满酌行杯。若待雪消去,自然春到来。
出城人迹少,向暮鸟声哀。未遇应关命,侯门处处开。
卷691-35 【题岳麓寺】杜荀鹤
一簇楚江山,江山胜此难。觅人来画取,到处得吟看。
鹤隐松声尽,鱼沈槛影寒。自知心未了,闲话亦多端。
卷691-36 【怀庐岳书斋】杜荀鹤
长忆在庐岳,免低尘土颜。煮茶窗底水,采药屋头山。
是境皆游遍,谁人不羡闲。无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间。
卷691-37 【题唐兴寺小松】杜荀鹤
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
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
卷691-38 【与友人话别】杜荀鹤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
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卷691-39 【赠庐岳隐者】杜荀鹤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卷691-40 【怀紫阁隐者】杜荀鹤
紫阁白云端,云中有地仙。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
洞口人无迹,花阴鹿自眠。焚香赋诗罢,星月冷遥天。
卷691-41 【题会上人院】杜荀鹤
鼓角城中寺,师居日得闲。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破衲新添线,空门夜不关。心知与眼见,终取到无间。
卷691-42 【送黄补阙南迁】杜荀鹤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
卷691-43 【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杜荀鹤
归捷中华第,登船鬓未丝。直应天上桂,别有海东枝。
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西风送君去,莫虑到家迟。
卷691-44 【近试投所知】杜荀鹤
白发随梳落,吟怀说向谁。敢辞成事晚,自是出山迟。
拟动如浮海,凡言似课诗。终身事知己,此外复何为。
卷691-45 【送友人牧江州】杜荀鹤
本国兵戈后,难官在此时。远分天子命,深要使君知。
但遂生灵愿,当应雨露随。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诗。
卷691-46 【辞座主侍郎】杜荀鹤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
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
卷691-47 【别从叔】杜荀鹤
立马不忍上,醉醒天气寒。都缘在门易,直似别家难。
世路既如此,客心须自宽。江村亦饥冻,争及问长安。
卷691-48 【送人南游】杜荀鹤
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
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
卷691-49 【经贾岛墓】杜荀鹤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
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
卷691-50 【秋夜晚泊】杜荀鹤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
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
卷691-51 【送舍弟】杜荀鹤
我受羁栖惯,客情方细知。好看前路事,不比在家时。
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旅中无废业,时作一篇诗。
卷691-52 【将归山逢友人】杜荀鹤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卷691-53 【经九华费征君墓】杜荀鹤
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不知三尺墓,高却九华山。
天地有何外,子孙无亦闲。当时若征起,未必得身还。
卷691-54 【溪居叟】杜荀鹤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卷691-55 【与友人对酒吟】杜荀鹤
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新坟侵古道,白发恋黄金。共有人间事,须怀济物心。
卷691-56 【送僧】杜荀鹤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卷691-57 【送九华道士游茅山】杜荀鹤
忽起地仙兴,飘然出旧山。于身无切事,在世有馀闲。
日月浮生外,乾坤大醉间。故园华表上,谁得见君还。
卷691-58 【寄舍弟】杜荀鹤
世乱信难通,乡心日万重。弟兄皆向善,天地合相容。
大野阴云重,连城杀气浓。家山白云里,卧得最高峰。
卷691-59 【下第投所知】杜荀鹤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
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
卷691-60 【寄顾云】杜荀鹤
省得前年别,蘋洲旅馆中。乱离身不定,彼此信难通。
侯国兵虽敛,吾乡业已空。秋来忆君梦,夜夜逐征鸿。
卷691-61 【赠宣城麋明府】杜荀鹤
天下为官者,无君一轴诗。数联同我得,当代遇谁知。
年齿吟将老,生涯说可悲。何当抛手板,邻隐过危时。
卷691-62 【望远】杜荀鹤
门前通大道,望远上高台。落日人行尽,穷边信不来。
还闻战得胜,未见敕招回。却入机中坐,新愁织不开。
卷691-63 【冬末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欲露尘中事,其如不易言。家山一离别,草树匝春暄。
吹梦风天角,啼愁雪岳猿。伫思心觉满,何以远门轩。
卷691-64 【赠秋浦金明府长】杜荀鹤
倚郭难为宰,非君即有私。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
苦甚求名日,贫于未选时。溪山竟如此,利得且吟诗。
卷691-65 【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杜荀鹤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
且醉登楼客,重期出郭人。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
卷691-66 【乱后山中作】杜荀鹤
自从天下乱,日晚别庭闱。兄弟团圞乐,羁孤远近归。
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直待中兴后,方应出隐扉。
卷691-67 【旅寓书事】杜荀鹤
日日惊身事,凄凄欲断魂。时清不自立,发白傍谁门。
中路残秋雨,空山一夜猿。公卿得见面,怀抱细难言。
卷691-68 【舟行晚泊江上寺】杜荀鹤
久劳风水上,禅客喜相依。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
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月上潮平后,谈空渐入微。
卷691-69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杜荀鹤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卷691-70 【泗上客思】杜荀鹤
痛饮复高歌,愁终不奈何。家山随日远,身事逐年多。
没雁云横楚,兼蝉柳夹河。此心闲未得,到处被诗磨。
卷691-71 【寄同人】杜荀鹤
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
卷691-72 【下第出关投郑拾遗】杜荀鹤
丹霄桂有枝,未折未为迟。况是孤寒士,兼行苦涩诗。
杏园人醉日,关路独归时。更卜深知意,将来拟荐谁。
卷691-73 【塞上】杜荀鹤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卷691-74 【别敬侍郎】杜荀鹤
交道有寒暑,在人无古今。与君中夜话,尽我一生心。
所向未得志,岂惟空解吟。何当重相见,旧隐白云深。
卷691-75 【送青阳李明府】杜荀鹤
善政无惭色,吟归似等闲。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
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
卷691-76 【将游湘湖有作】杜荀鹤
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
岳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
卷691-77 【送姚庭珪】杜荀鹤
脱衣将换酒,对酌话何之。雨后秋萧索,天涯晚别离。
人生无此恨,鬓色不成丝。未得重相见,看君马上诗。
卷691-78 【投李大夫】杜荀鹤
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
进取门难见,升沈命未知。秋风夜来急,还恐到京迟。
卷691-79 【贻里中同志】杜荀鹤
乡里为儒者,唯君见我心。诗书常共读,雨雪亦相寻。
贫贱志气在,子孙交契深。古人犹晚达,况未鬓霜侵。
卷691-80 【江上送韦彖先辈】杜荀鹤
不易为离抱,江天即见鸿。暮帆何处落,凉月与谁同。
木叶新霜后,渔灯夜浪中。时难慎行止,吾道利于穷。
卷691-81 【维扬逢诗友张乔】杜荀鹤
天下方多事,逢君得话诗。直应吾道在,未觉国风衰。
生计吟消日,人情醉过时。雅篇三百首,留作后来师。
卷691-82 【秋晨有感】杜荀鹤
木叶落时节,旅人初梦惊。钟才枕上尽,事已眼前生。
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且将公道约,未忍便归耕。
卷691-83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杜荀鹤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卷691-84 【晚泊金陵水亭】杜荀鹤
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夕照残荒垒,寒潮涨古濠。
就田看鹤劣,隔水见僧高。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卷691-85 【钱塘别罗隐】杜荀鹤
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五更听角后,一叶渡江时。
吾道天宁丧,人情日可疑。西陵向西望,双泪为君垂。
卷691-86 【山中贻同志】杜荀鹤
君贫我亦贫,为善喜为邻。到老如今日,无心愧古人。
闭门非傲世,守道是谋身。别有同山者,其如未可亲。
卷691-87 【秋日怀九华旧居】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卷691-88 【江岸秋思】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卷691-89 【哭刘德仁】杜荀鹤
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
卷691-90 【经青山吊李翰林】杜荀鹤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卷691-91 【下第东归别友人】杜荀鹤
不得同君住,当春别帝乡。年华落第老,岐路出关长。
芳草缘流水,残花向夕阳。怀亲暂归去,非是钓沧浪。
卷691-92 【秋宿诗僧云英房因赠】杜荀鹤
贾岛怜无可,都缘数句诗。君虽是后辈,我谓过当时。
溪浪和星动,松阴带鹤移。同吟到明坐,此道淡谁知。
卷691-93 【送人宰吴县】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卷691-94 【读友人诗】杜荀鹤
君诗通大雅,吟觉古风生。外却浮华景,中含教化情。
名应高日月,道可润公卿。莫以孤寒耻,孤寒达更荣。
卷691-95 【登山寺】杜荀鹤
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
卷691-96 【辞九江李郎中入关】杜荀鹤
帝里无相识,何门迹可亲。愿开言重口,荐与分深人。
卷许新诗出,家怜旧业贫。今从九江去,应免更迷津。
卷691-97 【江南逢李先辈】杜荀鹤
李杜复李杜,彼时逢此时。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
岁月消于酒,平生断在诗。怀才不得志,只恐满头丝。
卷691-98 【秋日寄吟友】杜荀鹤
闲坐细思量,唯吟不可忘。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
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青云旧知己,未许钓沧浪。
卷691-99 【江上与从弟话别】杜荀鹤
相逢尽说归,早晚遂归期。流水多通处,孤舟少住时。
干人不得已,非我欲为之。及此终无愧,其如道在兹。
卷691-100 【送友人游南海】杜荀鹤
南海南边路,君游只为贫。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
花鸟名皆别,寒暄气不均。相期早晚见,莫待瘴侵身。
卷691-101 【赠聂尊师】杜荀鹤
诗道将仙分,求之不可求。非关从小学,应是数生修。
蟾桂云梯折,鳌山鹤驾游。他年两成事,堪喜是邻州。
卷691-102 【旅感】杜荀鹤
白发根丛出,镊频愁不开。自怜空老去,谁信苦吟来。
客路东西阔,家山早晚回。翻思钓鱼处,一雨一层苔。
卷691-103 【寄益阳武灌明府】杜荀鹤
县称诗人理,无嫌日寂寥。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
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相思不相见,烟水路迢迢。
卷691-104 【湘中秋日呈所知】杜荀鹤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
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卷691-105 【苦吟】杜荀鹤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卷691-106 【闽中别所知】杜荀鹤
触目生归思,那堪路七千。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自疑双鬓雪,不似到南天。
卷691-107 【塞上伤战士】杜荀鹤
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
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
卷691-108 【春日访独孤处士】杜荀鹤
地僻春来静,深宜长者居。好花都待晚,修竹不妨疏。
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
卷691-109 【哭友人】杜荀鹤
病向名场得,终为善误身。无儿承后嗣,有女托何人。
葬礼难求备,交情好者贫。惟馀旧文集,一览一沾巾。
卷691-110 【新栽竹】杜荀鹤
劚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
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卷691-111 【送吴蜕下第入蜀】杜荀鹤
下第言之蜀,那愁举别杯。难兄方在幕,上相复怜才。
鸟径盘春霭,龙湫发夜雷。临邛无久恋,高桂待君回。
卷691-112 【乱后归山】杜荀鹤
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
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卷691-113 【题著禅师】杜荀鹤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
卷691-114 【春日闲居即事】杜荀鹤
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花开如叶落,莺语似蝉鸣。
道合和贫守,诗堪与命争。饥寒是吾事,断定不归耕。
卷691-115 【秋宿栖贤寺怀友人】杜荀鹤
一宿三秋寺,闲忙与晓分。细泉山半落,孤客夜深闻。
鹤去巢盛月,龙潜穴拥云。苦吟方见景,多恨不同君。
卷691-116 【乱后再逢汪处士】杜荀鹤
如君真道者,乱世有闲情。每别不知处,见来长后生。
药非因病服,酒不为愁倾。笑我于身苦,吟髭白数茎。
卷691-117 【山中喜与故交宿话】杜荀鹤
远地能相访,何惭事力微。山中深夜坐,海内故交稀。
村酒沽来浊,溪鱼钓得肥。贫家只如此,未可便言归。
卷691-118 【观棋】杜荀鹤
对面不相见,用心同用兵。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
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有时逢敌手,当局到深更。
卷691-119 【送人宰德清】杜荀鹤
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
卷691-120 【寄窦处士】杜荀鹤
漳水醉中别,今来犹未醒。半生因酒废,大国几时宁。
海畔将军柳,天边处士星。游人不可见,春入乱山青。
卷691-121 【题历山舜词(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为时所敬)】杜荀鹤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
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卷691-122 【赠李蒙叟】杜荀鹤
在我成何事,逢君更劝吟。纵饶不得力,犹胜别劳心。
凡事有兴废,诗名无古今。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卷691-123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杜荀鹤
闻道长溪尉,相留一馆闲。已投三寸管,尚隔几重山。
为旅春风外,怀人夜雨间。年来疏览镜,怕见减朱颜。
卷691-124 【和吴太守罢郡山村偶题二首】杜荀鹤
罢郡饶山兴,村家不惜过。官情随日薄,诗思入秋多。
野兽眠低草,池禽浴动荷。眼前馀政在,不似有干戈。
快活田翁辈,常言化育时。纵饶稽岁月,犹说向孙儿。
茅屋梁和节,茶盘果带枝。相传终不忘,何必立生祠。
卷691-125 【乱后送友人归湘中】杜荀鹤
家枕三湘岸,门前即钓矶。渔竿壮岁别,鹤发乱时归。
岳暖无猿叫,江春有燕飞。平生书剑在,莫便学忘机。
卷691-126 【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杜荀鹤
紫衣明主赠,归寺感先师。受业恩难报,开堂影不知。
松风欹枕夜,山雪下楼时。此际无人会,微吟复敛眉。
卷691-127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杜荀鹤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卷691-128 【御沟柳】杜荀鹤
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
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
编修过程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编撰基础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年—1674年),字诜兮,号沧苇,泰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始得告成。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记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年—1645年),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编修校订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
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
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
四、重新调整了小传。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存在问题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当时朱彝尊已有“业经进呈,成书不说”之叹。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这些也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诗简介
隋及初唐是诗歌史上的过渡时期。唐代诗歌达到全面繁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仅《全唐诗》所收,就有诗人2200余家,诗作48900余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
隋代诗歌,齐梁影响根深蒂固,但隋初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他们的一些较好的边塞诗,反映了征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具有某种清新刚健气息,透露出一点新气象。形式格律亦有进一步的发展,像卢思道的《从军行》、薛道衡的《豫章行》,已粗具初唐七言歌行的规模。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已接近于唐代的七律。而无名氏的《送别诗》,其声调韵律,已是很成熟的七言绝句了。
初唐诗坛沉浸在"梁陈宫掖之风"里,宫廷诗人如虞世南、上官仪、杨师道、李义府等,诗风浮艳。沈佺期、宋之问两人虽未摆脱齐梁影响,但他们完成了律诗形式的定型,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继四杰之后,陈子昂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开启了一代新风。
盛唐诗歌发展了各种体裁和形式,风格流派众多,达到全面繁荣的高潮。除李白、杜甫外,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为主的山水田园诗人和以写边塞征戍生活为主的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语言清新洗炼,意境深幽秀丽。但思想内容上带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把边塞的奇丽景色与建功立业的英雄壮志结合在一起,气势雄伟,情调悲壮,具有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表现出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诗作想象奇妙,热烈奔放,色彩缤纷,飘逸不群,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诗圣",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祖国的命运,对人民无限同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强烈憎恨。其诗作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饱含爱国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诗歌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唐大历前后,元结、顾况等人的诗,继承了杜甫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诗风质朴,词意深挚。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皆自成一家。当时影响较大的"大历十才子",内容浮浅,实际成就较差。贞元、元和年间,诗坛又出现大活跃的景象。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倡导"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加以发展革新,以批判现实为主旨,写下大量政治讽喻诗。
其他诗人如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在艺术上也有各自创造。其中韩孟一派努力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或气象阔大,或思力深刻,或奇崛险怪,或笔力峭拔;有的有散文倾向,有的流于艰涩怪诞,对宋诗影响很大。贾岛以"苦吟"著名,李贺则在语言形象上精思独造,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元白和韩孟两派诗人之外,柳宗元的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刘禹锡的《竹枝词》富有民歌风味,开朗流畅,都有鲜明特色。
晚唐五代诗感伤颓废的情调和藻饰繁缛的风气逐渐增浓。杜牧、李商隐的诗忧时悯乱,感叹身世,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感。他们的七律和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贡献。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等人的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会动乱和阶级矛盾。五代诗坛冷落,是唐诗的尾声。
唐诗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言、七言、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无不齐备。这些形式,上承风骚,下启词曲,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诗体。唐诗的成就空前绝后,成为以后各代诗的榜样。
唐五代词简介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诗体。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始于中唐,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的《渔歌子》,韦应物的《调笑令》,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是较早的作品。初期文人词题材较广泛,形式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
词至晚唐,作者渐多,艺术上趋于成熟。以温庭筠影响最大。温词题材偏于闺情,内容娇娆柔弱,词句过于雕琢。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等。五代时赵崇祚编《花间集》,以温庭筠为首,西蜀词人为主,内容多闺情离愁,形式上追求藻饰。唯韦庄词语言清丽,稍有内容,如《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等。另有牛希济、李珣的词,也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受。
五代时词家集中在南唐首都金陵,重要作家有冯延巳、李璟和李煜。冯延巳留词100多首,为唐五代词人存词最多者。多写闲情、春愁,语言清新流转,继承温庭筠婉约词风并有所发展,对宋代晏殊、欧阳修等人有很大影响。
李璟遗词四首,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李煜原为南唐国君,初期词多写宫廷豪华生活,降宋后所写词大多为家国之恨,感慨极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艺术上以白描取胜,语言明净,意境优美,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言怀述志,抒写特定的生活感受,一变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词风,对词的创作积累了新经验,开拓了新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相关文章:
《全唐诗》卷一08-13
《全唐诗》卷三08-13
《全唐诗》卷四08-13
《全唐诗》卷五08-13
《全唐诗》卷六08-13
《全唐诗》卷七08-13
《全唐诗》卷八08-13
《全唐诗》卷九08-13
《全唐诗》卷一十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