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四

时间:2022-10-17 17:58:09 全唐诗 我要投稿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四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下面小编收集整理《全唐诗》卷五百一十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四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四

  卷514-1 【泛溪】朱庆馀

  曲渚回花舫,生衣卧向风。鸟飞溪色里,人语棹声中。

  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前湾更幽绝,虽浅去犹通。

  卷514-2 【宿陈处士书斋】朱庆馀

  结茅当此地,下马见高情。菰叶寒塘晚,杉阴白石明。

  向炉新茗色,隔雪远钟声。闲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

  卷514-3 【上宣州沈大夫】朱庆馀

  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几曾移重镇,

  时清犹望领春闱。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

  卷514-4 【杭州送萧宝校书】朱庆馀

  马识青山路,人随白浪船。别君犹有泪,学道谩经年。

  卷514-5 【送盛长史(盛随军)】朱庆馀

  莫辞东路远,此别岂闲行。职处中军要,官兼上佐荣。

  野亭枫叶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将近,孤舟促去程。

  卷514-6 【宿道士观】朱庆馀

  堂闭仙人影,空坛月露初。闲听道家子,盥漱读灵书。

  卷514-7 【湖州韩使君置宴(一作陪韩中丞宴不饮酒)】朱庆馀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卷514-8 【题仙游寺】朱庆馀

  石抱龙堂藓石干,山遮白日寺门寒。

  长松瀑布饶奇状,曾有仙人驻鹤看。

  卷514-9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卷514-10 【公子行】朱庆馀

  闲从结客冶游时,忘却红楼薄暮期。

  醉上黄金堤上去,马鞭捎断绿杨丝。

  卷514-11 【送陈摽】朱庆馀

  满酌劝童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卷514-12 【寻古观】朱庆馀

  仙观曾过知不远,花藏石室杳难寻。

  泉边白鹿闻人语,看过天坛渐入深。

  卷514-13 【南岭路】朱庆馀

  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

  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卷514-14 【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朱庆馀

  闲携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里求诗境,回看岛屿青。

  卷514-15 【上张水部】朱庆馀

  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卷514-16 【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朱庆馀

  四面无炎气,清池阔复深。蝶飞逢草住,鱼戏见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选树阴。几回同到此,尽日得闲吟。

  卷514-17 【上汴州令狐相公】朱庆馀

  罢相恩犹在,那容处静司。政严初领节,名重更因诗。

  公事巡营外,戎装拜敕时。恭闻长与善,应念出身迟。

  卷514-18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朱庆馀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双旌衔命重,空碛去程遥。

  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雕。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卷514-19 【送淮阴丁明府】朱庆馀

  之官未入境,已有爱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对远林。

  岛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门掩,唯应伴客吟。

  卷514-20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朱庆馀

  共知行处乐,犹惜此时分。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

  寒城初落叶,高戍远生云。边事何须问,深谋只在君。

  卷514-21 【上江州李史君】朱庆馀

  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入境无馀事,唯闻父老歌。

  卷514-22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朱庆馀

  识君春未半,意欲住经秋。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

  别来唯独宿,梦里尚同游。所在求飧过,无因离得愁。

  卷514-23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朱庆馀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语清。逆风听漏短,回烛向楼明。

  盥漱随禅伴,讴吟得野情。此欢那敢忘,世贵丈夫名。

  卷514-24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朱庆馀

  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开门各有事,非不惜馀欢。

  卷514-25 【震为苍筤竹】朱庆馀

  为擢东方秀,修然异众筠。青苍才映粉,蒙密正含春。

  嫩箨沾微雨,幽根绝细尘。乍怜分径小,偏觉带烟新。

  结实皆留凤,垂阴似庇人。顾唯竿在手,深水挂赪鳞。

  卷514-26 【题青龙寺】朱庆馀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卷514-27 【送滕庶子致仕归江南】朱庆馀

  常怀独往意,此日去朝簪。丹诏荣归骑,清风满故林。

  诸侯新起敬,遗老重相寻。在处饶山水,堪行慰所心。

  卷514-28 【夏日题武功姚主簿】朱庆馀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

  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

  卷514-29 【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扬州觐省)】朱庆馀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

  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卷514-30 【送顾非熊下第归】朱庆馀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卷514-31 【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朱庆馀

  丞相辟书新,秋关独去人。官离芸阁早,名占甲科频。

  水驿迎船火,山城候骑尘。湖边寄家久,到日喜荣亲。

  卷514-32 【寻贾岛所居】朱庆馀

  求闲身未得,此日到京东。独在钟声外,相逢树色中。

  谁言人渐老,所向意皆同。月上因留宿,移床对药丛。

  卷514-33 【题毗陵上人院】朱庆馀

  院深终日静,落叶覆秋虫。盥漱新斋后,修行未老中。

  映松山色远,隔水磬声通。此处宜清夜,高吟永与同。

  卷514-34 【送李侍御入蕃】朱庆馀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

  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卷514-35 【望萧关】朱庆馀

  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卷514-36 【送韩校书赴江西幕】朱庆馀

  从军五湖外,终是称诗人。酒后愁将别,涂中过却春。

  山桥槲叶暗,水馆燕巢新。驿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

  野情随到处,公务日关身。久共趋名利,龙钟独滞秦。

  卷514-37 【题寄王秘书】朱庆馀

  唯求买药价,此外更无机。扶病看红叶,辞官著白衣。

  断篱通野径,高树荫邻扉。时馥留僧宿,馀人得见稀。

  卷514-38 【山居】朱庆馀

  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时复收新药,随云过石梁。

  卷514-39 【重过惟贞上人院】朱庆馀

  老去唯求静,都忘外学名。扫床秋叶满,对客远云生。

  香閤闲留宿,晴阶暖共行。窗西暮山色,依旧入诗情。

  卷514-40 【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朱庆馀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卷514-41 【题任处士幽居】朱庆馀

  惜与幽人别,停舟对草堂。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床。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

  卷514-42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朱庆馀

  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禅馀得新句,堪对上公吟。

  卷514-43 【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朱庆馀

  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卷514-44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朱庆馀

  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

  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

  卷514-45 【过苏州晓上人院】朱庆馀

  夏满律当清,无中景自生。移松不避远,取石亦亲行。

  经案离时少,绳床著处平。若将林下比,应只欠泉声。

  卷514-46 【送僧游缙云】朱庆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

  水落无风夜,猿吟欲雨天。寻师若有路,终作缓归年。

  卷514-47 【赠道者】朱庆馀

  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

  卷514-48 【杭州卢录事山亭】朱庆馀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卷514-49 【送品上人入秦】朱庆馀

  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生缘闻磬早,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秦园发故条。心知禅定处,石室对芭蕉。

  卷514-50 【题蔷薇花】朱庆馀

  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

  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卷514-51 【题胡氏溪亭】朱庆馀

  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

  卷514-52 【看涛】朱庆馀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

  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

  卷514-53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朱庆馀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残蔬得晴后,又见一番新。

  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

  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

  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闲来寻古画,未废执茶瓯。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

  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无穷林下意,真得古人风。

  卷514-54 【上翰林蒋防舍人】朱庆馀

  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看花在处多随驾,

  召宴无时不及旬。马自赐来骑觉稳,诗缘得后意长新。

  应怜独在文场久,十有馀年浪过春。

  卷514-55 【上翰林李舍人】朱庆馀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免令汩没惭时辈,

  与作声名彻举场。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卷514-56 【题章正字道正新居(孝标)】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

  一半花犹属别人。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卷514-57 【送李馀及第归蜀】朱庆馀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发时谁不开筵送,

  到处人争与马骑。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卷514-58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朱庆馀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空馀孤屿来诗景,

  无复横槎碍柳条。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卷514-59 【过旧宅(一作题王侯废宅)】朱庆馀

  古巷戟门谁旧宅,早曾闻说属官家。更无新燕来巢屋,

  唯有闲人去看花。空厩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

  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卷514-60 【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朱庆馀

  岂知鹦鹉洲边路,得见凤凰池上人。

  从此不同诸客礼,故乡西与郡城邻。

  卷514-61 【题崔驸马林亭】朱庆馀

  选居幽近御街东,易得诗人聚会同。白练鸟飞深竹里,

  朱弦琴在乱书中。亭开山色当高枕,楼静箫声落远风。

  何事宦涂犹寂寞,都缘清苦道难通。

  卷514-62 【赠韩协律】朱庆馀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爱漱寒泉。门闲多有投文客,

  身病长无买药钱。岭寺听猿频独宿,湖亭避宴动经年。

  亲知尽怪疏荣禄,的是将心暗学禅。

  卷514-63 【自萧关望临洮】朱庆馀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寺寺院中无竹树,

  家家壁上有弓刀。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卷514-64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朱庆馀

  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程涂半是依船上,

  请谒多愁值雨中。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

  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

  卷514-65 【羽林郎】朱庆馀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阁将军尽不如。酒后引兵围百草,

  风前驻旆领边书。宅将公主同时赐,官与中郎共日除。

  大笑鲁儒年四十,腰间犹未识金鱼。

  卷514-66 【归故园】朱庆馀

  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尊中美酒长须满,

  身外浮名总是闲。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卷514-67 【同友人看花】朱庆馀

  寻花不问春深浅,纵是残红也入诗。

  每个树边行一匝,谁家园里最多时。

  卷514-68 【种花】朱庆馀

  忆昔两京官道上,可怜桃李昼阴垂。

  不知谁作巡花使,空记玄宗遣种时。

  卷514-69 【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朱庆馀

  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

  遥知将吏相逢处,半是春城贺雪归。

  卷514-70 【登望云亭招友】朱庆馀

  日日恐无云可望,不辞逐静望来频。

  共知亭下眠云远,解到上头能几人。

  卷514-71 【刘补阙西亭晚宴】朱庆馀

  虫声已尽菊花干,共立松阴向晚寒。

  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

  卷514-72 【送长安罗少府】朱庆馀

  科名再得年犹少,今日休官更觉贤。去国已辞趋府伴,

  向家还入渡江船。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残云远色鲜。

  在处若逢山水住,到时应不及秋前。

  卷514-73 【林下招胡长官(一作寄招胡明府)】朱庆馀

  语低清貌似休粮,称著朱衣入草堂。

  销暑近来无别物,桂阴当午满绳床。

  卷514-74 【与真上人一二禅师题玢寺主院】朱庆馀

  杖屦相随任处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归时亦取湖边路,晚映枫林共上船。

  卷514-75 【寻僧】朱庆馀

  吟背春城出草迟,天晴紫阁赴僧期。

  山边树下行人少,一派新泉日午时。

  卷514-76 【题王丘长史宅】朱庆馀

  更无人吏在门前,不似居官似学仙。药气暗侵朝服上,

  花阴晚到簿书边。玉琴闲把看山坐,筒簟长铺与客眠。

  时见街中骑瘦马,低头只是为诗篇。

  卷514-77 【寄刘少府】朱庆馀

  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

  更闻县去青山近,称与诗人作主人。

  卷514-78 【哭胡遇】朱庆馀

  寻僧昨日尚相随,忽见绯幡意可知。题处旧诗休更读,

  买来新马忆曾骑。不应随分空营奠,终拟求人与立碑。

  每向宣阳里中过,遥闻哭临泪先垂。

  卷514-79 【自述】朱庆馀

  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

  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编修过程

  全唐诗 清 康熙刊本《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御制全唐诗 清康熙 扬州书局刻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编撰基础

  安排编纂《全唐诗》的康熙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年—1674年),字诜兮,号沧苇,泰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始得告成。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记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年—1645年),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存在问题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当时朱彝尊已有“业经进呈,成书不说”之叹。其主要有如下数端:

  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

  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

  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

  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这些也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四】相关文章:

《全唐诗》卷三百七十08-13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一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二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三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四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五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六08-13

《全唐诗》卷四百零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