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时间:2024-09-24 10:23:09 登绮 汉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是《汉书》第十八卷,表第六,记载了西汉二百年间刘姓皇帝外戚受恩泽封侯的置废兴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世代虽殊,其揆一也。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求聘四皓,过魏则宠无忌之墓,适赵则封乐毅之后。及其行赏而授位也,爵以功为先后,宫用能为次序。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於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初得周后,复加爵、邑。自是之后,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

  汉兴,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卒用废黜。是后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馀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浸广博矣。是以别而叙之。

  译文:

  自古以来承受天命开创帝业以及中兴国家的君主,必定会振兴灭绝的朝代,继承断绝的世系,修整废弃的事业,举荐隐逸的人才,然后天下归服于仁德,四方的政令才能施行。传记中记载周武王攻克殷商后,追念保存前代的贤圣之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下车就开始行动。时代虽然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汉高祖刘邦平定乱世诛灭残暴之人,各项事业刚刚起步,每日忙碌没有空闲时间,然而仍然祭祀六国的君主,寻求聘请商山四皓,路过魏地就尊崇魏无忌的坟墓,到赵国就封赏乐毅的后代。等到他进行赏赐授予爵位的时候,按照功劳的大小确定爵位的先后,根据才能安排官职的高低。后代子孙遵循他的事业,老臣接连占据职位。到了汉武帝时,开国的功臣和老将差不多都不在了。恰逢皇上也提倡文学,提拔出身低微的人才,公孙弘从海边被提拔为宰相,于是被赐予列侯的爵位。又访求前代的事迹,询问年老的长者,刚找到周朝的后代,又增加爵位和食邑。从此以后,宰相都被封为侯。汉元帝、汉成帝年间,很晚才找到殷代的后代,用来作为宾客的位置。

  汉朝兴起,外戚参与平定天下,被封侯的有两个人。所以立下誓言说 “不是刘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如果没有功劳不是皇上所封而被封侯的人,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因此高后吕雉想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王陵在朝廷上直言谏争。汉景帝想封王氏为侯,条侯周亚夫严肃地表示反对。最终他们都被废黜。此后薄昭、窦婴、上官桀、卫青、霍光等人被封侯,都是因为功劳而受封爵位。其他的皇后的父亲根据《春秋》褒奖纪国的意义,皇帝的舅舅依照《诗经大雅》中申伯的意思,封赏逐渐广泛。因此分别加以叙述。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阐述了自上古以来,受命及中兴之君的一些共同做法,即兴灭继绝、修废举逸,从而使天下归仁,政令畅行。以周武王克殷后追存贤圣为例,引出汉高祖刘邦在草创时期虽忙碌但仍不忘修祀六国、求聘贤才等行为,以及后来汉朝历代君主在封侯授爵方面的举措。

  其中强调了按照功劳和才能进行封赏的原则,如汉武帝时期提拔出身低微的公孙弘为宰相并封侯。同时也提到了汉朝对外戚封侯的情况,以及不同时期依据《春秋》《大雅》等经典的意义对外戚进行封赏的变化。

  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发展中君主行为和封侯制度的梳理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对比,展现了汉朝在封侯授爵方面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朝政治的发展变化。

【《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相关文章:

《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第六十一06-16

《后汉书》卷七十七·酷吏列传第六十七12-15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03-23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11-11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12-14

《通典》卷一百十八礼七十八04-02

《全唐诗》卷一十八11-03

《全唐诗》卷九十八10-26

《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八10-03

卷十八·赵策一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