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介绍
尔雅通识课是一个全新的、致力于“各大高校教育和学习”的通识课学习系统 ,现在已经在众多高校开始实行,有望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好工具,尔雅通识课还存在很多可建设的地方,希望大家与尔雅通识课共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尔雅通识课介绍,欢迎阅读!
通识教育简介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它是指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奠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健全的公民。相对于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识教育”强调在更广泛的学科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使之成长为健全的人。
通识教育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发展到鼎盛,最终在美国发展为通识教育,并在全世界传播。虽然“通识教育”的表述源自西方,但这一理念深深蕴含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古代儒家倡导的“六艺之教”就在于将学生培养成“通才”。
到了近代,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偏离古典的通才教育传统,开始更多地转向实用专业教育,但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学家一直都强调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要重视通识教育或全人教育。例如:北京大学早期的教育受德国的影响比较大,蔡元培校长特别强调大学应当研究高深之学问,但同时他还主张沟通文理,提倡“五育”。20世纪50年代,全国院系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育。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校合并和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界意识到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对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利影响,开始大力提倡人文素质教育,西方的通识教育概念重新被引入并在中国得到发展。
国内高校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建设
北京大学从2000年9月起在全校开设“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体系”,目前通选课累计322门,分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社会可持续发展”六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修满至少2学分,总计修满至少12学分方能毕业;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含“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六大模块,同时思想政治课也被纳入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此外,国内高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由于课程资源有限,但选修人数较多,一般都采取较大的班级规模,以主讲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以导论或概论类课程居多。
随着通选课模式的全面铺开,一批学者开始对素质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素质教育选修课重拓展知识,而价值观与能力培养不足;内容广博,但课程内涵和深度有待加强。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引入
21世纪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选修课的质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以通选课建设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提出建设“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思路。
2010年,北京大学根据自身实际,着手推动以“经典阅读和研讨式教学”为特征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北京大学共组织建设了3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鼓励“经典阅读”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一批国内高校也开始在原来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国内的推行具有针对性,目的是完善原有的通选课体系,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在整体设计层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给学生以跨学科的视野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更广博的知识领域学习,使学生获得在专业知识领域之上批判性审视原有知识,认识到人类知识的无限性,培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的能力。因此,“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要以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课程深入理解某一专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知识传承体系,从而理解这门学科的精髓,而非对非专业/学科学生普及的通俗课或导论课。这就决定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必须设计与其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纵观国内“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计,尤其注重的是“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强调与此对应的助教团队的训练等。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特色
北京大学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特色做法,严把课程质量,真正以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中心开展课程建设。从通选课到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不仅是名称上的转换,而是高校在通识教育改革中对于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助教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和全面考量。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师资队伍及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是保障、核心。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坚持强化课程顶层设计、全面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教师和助教团队建设、开展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目标,在重视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强化课程顶层设计
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注重从整体上进行顶层设计,按照中国文明及其传统、西方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人文艺术与自然四大模块,逐门进行建设。这四大模块的设计缘由及原则如下: 第一,通过中西方传统文明的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尊重中西方人类文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在此类课程的建设中,始终注意,让学生认识历史与传统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还原历史、传承文明,而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当下、思考未来的时候,认识到每一个现代问题背后的传统,从人类文明思想的宝库中汲取营养。
第二,通过展现各个学科看待现代社会的眼光与思维方式,让学生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有所理解。在此类课程的建设中,专业之外知识领域的涉猎,并不是简单地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将通识教育变成百科全书式的教育,而应该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其他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有所了解,能够最大程度地摆脱知识范式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束缚。
第三,自然科学的学习对于非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对世界产生全新的看法,改变思维方式,更深刻地认识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四,通过人文与艺术的学习与体验,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现代性的工具化视角中超脱出来,在内心中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
2、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改革
为了保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质量,学校在建设这类课程时也特别提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第一,强调精读文本,特别强调对于中西方文明经典的阅读。通过经典阅读,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跟经典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与经典沟通,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在更高的层面安排自己的学习、读书、思考与生活,从而改善他们在传统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中所养成的工具性阅读的不足。
第二,注重师生交流。通过小班讨论和其他研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进而辅助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阅读,将文本中的思想问题更细致地呈现出来,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知识获取的层面,而是通过小班讨论进一步训练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校设置了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主持的“通识教育沙龙”,通过这一平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校内学生开展人格化的交流,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氛围。
第三,对学生开展过程考核。传统期末考试的模式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体验关注不足,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北京大学在核心课的建设过程中要求所有课程都要将过程考核纳入考试体系,并建议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低于60%。要针对章节的重点设计合适的作业或讨论题目。
3、注重教师和助教团队建设
教师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核心。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得力于学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助教是教师的重要辅助,建设一支优秀的助教队伍对于组织课程的小班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从起步之初就非常注重教师和助教团队的建设。
第一,依托校内优秀师资打造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队伍。通识教育要对大学所有学生持续发挥作用,必须依托学校的优秀教师,通过多种体制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引导他们潜心投入教学,保证课程质量。目前,已有的3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中,有不少在各自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对所在学科有多年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在广大师生中具有很高声望并深获敬重的教师。
第二,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开展教师间的交流,定期组织各类交流活动。教师不仅交流自己关于通识教育的理念,更要交流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和促进,也在教师之间营造一种通识教育的氛围。
第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助教团队,以《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聘任合同》为附件的形式将通识核心课助教团队的责任明确化,并通过多次助教会议进行说明和培训。这种助教制度成为研究生的基本训练之一,对提升核心课的质量也起到重要作用。
4、开展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第一,严格的新开课申报审核。要求教师在申报时提供内容详尽的课程大纲,将每一章节的内容和阅读文献细化,并明确考核方式和作业题目,确保课程设计符合核心课的建设理念。组织通识教育专家,根据整体设计理念,对提交的开课申请和课程大纲进行逐条讨论、审查。
第二,通过主讲教师合同聘任制落实教师和助教责任。在课程审批通过后,与主讲教师签订《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聘任合同》,并将助教职责作为合同附件同时明确。以契约关系落实主讲教师责任制度,保障课程质量和开设稳定性。合同明确约定:核心课程评估分数低于开课学期全校通选课平均水平、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听课人员反映重大意见属实的,甲方(学校)有权解除合同。
第三,注重学生体验的质量评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决定了其质量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为核心。学校依托老教授调研组,并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就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真正起到协助教师改进教学的目的。
【尔雅通识课介绍】相关文章:
尔雅通识音乐鉴赏题目及答案05-17
《尔雅》尔雅?二、释言06-14
《尔雅》尔雅?十九、释畜07-13
《尔雅》尔雅?十八、释兽06-14
《尔雅》尔雅?十七、释鸟12-31
《尔雅》尔雅?十六、释鱼06-14
《尔雅》尔雅?十五、释虫06-14
《尔雅》尔雅?十四、释木06-14
《尔雅》尔雅?十三、释草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