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四天運

时间:2021-08-11 10:06:20 道家 我要投稿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四天運

  天其運乎?郭云:“不運而自行。 ”地其處乎?郭云:“不處而自止。”日月其爭於所乎?郭云: “不爭而自代謝。”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三句分承“天”“地”“ 日月。”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成云:“機,關。緘,閉也。謂有主司關閉,事不得已。 ”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宣云:“隆,興也,謂雲。施,謂雨。”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宣云:“雲雨乃陰陽交和之氣所成,故以為造化之淫樂。 ”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司馬本作“旁皇”,云:“飆風也。”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問何故?巫鹹袑曰:李云:“巫咸,殷相。袑,寄名也。”宣云:“袑蓋招之訛。讬言巫鹹相招致荅耳。古來止有巫咸,無巫鹹袑也。”“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司馬云:“六極,四方上下。”成云:“五常,謂五行。 ”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照下土,楊慎云:“九洛,九疇洛書。”天下戴之,此謂上皇。”郭嵩燾云:“言天之運,自然而已,帝王順其自然,以道應之。”

  商太宰蕩問仁於莊子。司馬云: “商,宋也。太宰,官。蕩,名。”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太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孝不過仁之一端。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如子所言,以親愛為至仁,非過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見冥山,司馬云:“ 冥山,北海山名。”是何也?則去之遠也。喻以親愛為至仁之言。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有堯、舜之德,而不刻意效法堯、舜,此我忘天下。利澤施于萬世,天下莫知也,天下忘我。 豈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仁孝不足言。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宣云:“為修德之名所役。”不足多也。故曰:至貴,國爵並焉;至富,國財並焉;釋文:“並,棄除也。”宣云:“至貴在我,何有於爵!至富在我,何有於財!”案:此讀並為屏。至願,名譽並焉。至願莫知性適,而名譽不足言。是以道不渝。”成云:“道德淳厚,不隨物變。”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成云:“北門姓,成名,黃帝臣。”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複聞之怠,卒聞之而惑,成云:“ 怠,謂懼心退息。”蕩蕩默默,乃不自得。”宣云:“神不能定,口不能言,失其常也。”帝曰:“汝殆其然哉!宣云:“言固宜如此。”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宣云:“律與上天氣侯相准。”行之以禮義,宣云:“禮節之,義宜之。”建之乙太清。宣云:“取聲氣之元為主宰。”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姚云:“徐笠山以 ‘夫'至此三十五字為郭注誤入正文,蓋本之穎濱。宣本亦無此三十五字,雲‘ 俗本雜入'。”四時迭起,宣云:“五聲配四時而賡奏。”萬物循生;宣云:“眾器象萬物而環作。”一盛一衰,文武倫經;成云:“倫,理。經,常也。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殺之理,天道之常。”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宣云:“清濁相得,如二氣和合,當其交動,光輝盈溢也。”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郭嵩燾云:“ 雷霆之起,莫知其所自起,莫知其所自竟。其所自起,首也,生之端也;其所自竟,尾也,死之歸也。死生者,萬物之大常,與天為無窮,而忽一至焉,則亦物之所不能待也。以喻樂之變化,動于自然。”俞云:“一不可待者,皆不可待也。一有皆義,見大戴記盧注、荀子楊注。”郭云:“以變化為常,則所常者無窮。”女故懼也。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郭云:“所謂用天之道。”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穀,在坑滿坑;郭云:“ 至樂之道,無不周也。”塗郤守神,釋文:“郤,與隙義同。”成云:“塗,塞也。閒心知之孔隙,守凝一之精神。”以物為量。即上“在穀”二句意。其聲揮綽,郭云:“所謂闡諧。”成云:“揮,動。綽,寬也。如雷霆之震動,其聲寬廣。”其名高明。成云:“ 高如上天,明如日月,聲既廣大,名亦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成云:“各得其所,而不相撓。老經雲‘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日月星辰行其紀。郭云:“不失其度。”吾止之於有窮,流之於無止。 蘇輿云:“有窮者吾與之為有窮,無止者吾與之為無止,止、流一順其自然也。”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儻然立於四虛之道,成云:“儻然,無心貌。立于四方空大之道。”倚於槁梧而吟。見齊物論。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虛,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蘇輿云:“ 汝隨樂之委蛇而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成云:“凡百蒼生,以自然為其性命。奏此樂者,調造化之心靈,和自然之性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郭嵩燾云:“說文:‘叢木曰林。'林樂者,相與群樂之。五音繁會,不辨聲之所出,故曰無形。”布揮而不曳,布散揮霍,若曳而愈長,而未嘗曳也。幽昏而無聲。言其聲淡。動於無方,居於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郭云:“隨物變化。”世疑之,稽于聖人。稽,考也。觀于聖人,則知至樂之妙,不必疑也。聖也者,達於情而遂於命也。成云:“通有物之情,順自然之命,故謂之聖。”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郭云:“忘樂而樂足,非張而後備。”無言而心說。郭云:“心說在適,不在言也。”故有焱氏為之頌曰:成云:“炎氏,神農也。”釋文:“ 焱,本亦作炎。”‘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裏六極。'頌樂如此。 汝欲聽之而無接焉,而故惑也。而亦汝。樂也者,始於懼,懼故祟;樂未大和,聽之悚懼,如有禍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其聲遁滅,似不欲聽而怠。卒之於惑,惑故愚;愚故道,成云:“心無分別,有同闇惑,蕩蕩默默,類彼愚迷,雅符真道。 ”道可載而與之俱也。”蘇輿云:“以混沌為道,故由怠而幾於愚,則道可得而接焉矣。此章注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