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水
每每清晨,就饮水解渴;每每暖春,就翘盼雨水;每每出行,就观河看海。这是人与水息息相关的生命需求。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更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母亲——地中海滋养了古希腊文化,黄河孕育出华夏文化。可以说,关注水就是关注生命,爱护大自然是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特刊此文,与您共品水之智慧。
理性关注——自然中的水
禾苗离不开水,人类和万物都离不开水,这是无人不晓的朴素真理。因为有水,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水,生命才丰富多彩;追逐着水的脚步,人类才从蒙昧走向了文明。
水是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并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释。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中所讲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即声称“万物是水”——哲学就从水开始。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或根基,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世界万物是由火产生,勾画了“火—水—土”的下降运动,和“土—水—火”的上升运动。水居其中,是火运动与变化的核心要素。他相信一切皆流,万物皆变,并以水为喻:“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水长流,再入水时,已非前水。而恩培多克勒的《论自然》则将水视为生化万物的四根之一,“从这些元素(火水土气)中生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
中国古代的人们同样对世界的本原有着好奇和探究,他们认为水、火、木、金、土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时代则对水的本源地位和滋养作用有了更明晰的表达,产生了“五行相生相胜”的理论,“水生木”“水胜火”,说明水对树木等生物有滋生促进作用,对火等则有克制作用。古人将自己生活之处的自然条件称作“水土”,《左传·僖公十五年》说:“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人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水的重要性,将之作为生活下去的最基本的因素。《孟子·尽心上》说:“民非水火不生活。”强调了水与火的地位。水的作用在《周易》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这部中国的“宇宙论”将水描述为天地生命变化的根由——《说卦》:“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而能变化,既成万物也。”《黄帝内经》也持同一观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由此可见,人和万物的生命源泉是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发展也是由水引发深入的。人和万物凭借水而生存,人类围绕着“水”进行哲学思考,领悟到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
美学领悟——诗意中的水
水澄明而藏不得一点儿杂质,一点一滴总是真;水柔弱却能汇聚江河,美得无与伦比;水向下却有滋润力量,始终为善。这是水的生命精魂,也是水的文化意义。
先哲们从水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和诗意生活。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大的善应当像水一样,滋养万物、照拂万物、承托万物,却并不与他物相争。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对山水审美设譬,赋予水以人格。孟子谈“仲尼亟称于水”时道出个中缘由,“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水的本性是流动不息的,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河湖海。
在文学作品中,状写水的就更精彩丰富。比如,庄子观鱼游水之乐,杜甫《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的可贵与可爱,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澎湃汹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回旋,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禅思,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将水之清润、空明,与人格融为一体。又比如,卢梭《瓦尔登湖》,海明威《老人与海》,高尔基《海燕》,普希金《致大海》中对水不同的艺术表达,异彩纷呈。水被人格化、诗意化。水总向低处流,水是懂得礼义的。而水奔赴万丈沟壑又没有一点迟疑,水是勇敢的。水冲过障碍不断前进,水又是坚强的。而同时,水的流动所展现的生命旋律,又将人的主体还原到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流程之中。
现实思考——生活中的水
中华大地上的水,要供13多亿人用。地球上的水,要供70多亿人用。以人为本,人以水为本。人越来越理解水的宝贵,然而水资源却越来越缺乏;人越来越重视水的质量,然而,水的污染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中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科林·查特斯、萨姆尤卡·瓦玛所著《水危机》中写道,在城市化、工业化、饮食结构改变、生物燃料的生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水危机形势愈发恶化。
缺水、水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淡水供应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水资源的储存、输送和管理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以色列位于沙漠之中,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极为突出,因此,该国除兴修水利外,还大力发展节水技术。美国将水资源同航运、发电、灌溉、饮水、旅游、养鱼、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提高水质等统一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回想历史,我国古人也曾对水的利用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大禹治水,成功进行“水之道也”,疏通河道,把水引到大海。大禹的智慧在今人身上绵延,我国修筑长江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175米高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最近,青海省号召“护一盆清水,润半个中国”,每年增加2300多平方公里草地,消失的2000多个湖泊回来了。
水生态在生态文明中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人类应尊重和爱护水。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全球化,作为一切生命保障系统的水及水环境,理应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高度重视。水以江河湖海的形态在大地的脉管里流动,也以血的形态流动在人类的脉管里。要诗意地生存下去,实现人类的理想栖居,必须关注水,关注水环境,真正理解水对我们生存和生存环境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未来意义。
【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水】相关文章:
国学常识之水的大智慧06-21
生生不息02-24
生生不息11-14
读《生生不息》有感04-11
谦卑的心灵,生生不息08-23
中国梦,生生不息10-27
生生不息话秧歌散文12-06
生命之水07-28
邪恶之水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