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人穿衣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代男女服饰合集中国古代男女服饰合集 商周的服饰以“上衣下裳,束发右衽”为主要特征。 上穿衣,下穿裙,裳即是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人穿衣有什么讲究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穿衣有什么讲究
衣服是人的外在修饰,衣冠整齐,干净得体,是我们应有的修养,也能展现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古代,衣冠的意义尤其重要。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义之邦”,而“礼义”的外在表现,最直接的就是衣冠,所以我们又说“衣冠礼义”、“衣冠文物”,等等。可见“衣冠”是和礼仪道德紧密相关的。
“衣冠”和“礼义”有什么联系呢?“衣冠”又为什么对于“礼义”如此重要?《周易》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就是说,黄帝、尧、舜这样的古代圣明君王,只是把衣裳穿得很得体,就这样把天下治理好了。古代的“衣裳”和我们所说的“衣裳”不是一回事,而是“衣”与“裳”两部分,上衣称作“衣”,下衣称作“裳”,上衣下裳,就好像天在上、地在下一样。这是教导民众要各守本分,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整个国家就会安定和谐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衣冠也非常重要。人之为人,和禽兽不同,就在于人懂得礼义道德,而礼义的开始,就是形体要端正,态度要恭谨,说话要和顺。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报效国家。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衣服要整洁得体。如果不能做到穿衣得体,剩下的就都成了空话。所以《礼记》的《冠义》中说:“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就是说,只有衣冠得体规范之后,才能做到形体端正、态度恭谨、说话和顺。
那么,古代的衣冠服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从两千多年前的周朝说起。周朝有个“冠礼”,就是所谓的成年礼。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这个“冠礼”的仪式,也称为“加冠”。加冠之后,就表示此人已经成年,要有成人的德行,履行成人的义务。这种仪式持续了两千多年,贯穿整个皇权时代。加冠仪式主要就是给男子换上成人的衣服。我们就从加冠仪式来看看古代的服饰制度:
冠礼有三个主要环节,第一就是“初加”,即第一次加冠。宾客为即将成年的男子戴上“缁布冠”,也就是黑布做成的帽子,外形有点像现在的草帽。然后男子起身回房,穿上“玄端”、“爵韠”,也就是黑色的衣服和系在腰上、障在膝前的装饰。所谓“玄端”,是上衣下裳分开的,上衣前面开口相连的部分称为“衽”,右边的衽掩上左边的衽,就是“右衽”,中华的衣服一般都是右衽的。领子称为“襟”,袖子是“袂”,袖口是“祛”。下裳类似现在的裙子,不过分为前后两片,这样方便行走。
第二是“再加”,即第二次加冠。宾客为男子带上“皮弁”,是鹿皮做成的帽子,有些像现在的瓜皮帽。然后男子起身回房,再换一套新的玄端、爵韠。第三是“三加”,即第三次加冠。宾客为男子戴上“爵弁”,模样和皮弁相似,只不过是用红里泛黑的皮革做成的。然后男子起身回房,换上一套“纁裳”、“靺鞈”,就是有些泛红的下裳和皮革做成的障膝。
鲁荒王墓出土皮弁
上面说的冠礼,是通行于当时低级贵族“士”这一等级的礼仪,其中三套衣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初加”缁布冠的衣服,是士的日常穿着;“再加”皮弁服,是士到都城朝拜国君时穿的衣服;“三加”爵弁服,是士辅助国君祭祀时穿的衣服。
当然,古代的衣服不止这三种。一套衣服中最重要的就是帽子,如果我们用帽子来区分各种衣服的话,有冕服、弁服、冠服三种。天子、诸侯有“冕服”,所谓“冕”,就是天子诸侯的帽子,有些像瓜皮帽上加一块木板,板的前后垂下很多串玉珠子。冕服又分为好多种,情况比较复杂。接下来就是“弁服”,除了前面提到的“皮弁服”、“爵弁服”,还有一种“韦弁服”。再往下就是“冠服”,包括“玄端”和“朝服”。
说完了男性的衣服,可以再说说女性的。与男性的上衣下裳不同,女式衣服是上下相连的。《诗经》中有不少描写衣服的诗句,比如《硕人》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所谓“褧衣”,就是女子罩在外面的单衣。《出其东门》这一首有“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就是白色丝绢做成的上衣,“綦巾”是浅绿色的围裙,这都是当时未出嫁的女孩子所穿的衣服。
《诗经》中还写到了男子的衣服。比如《子衿》里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就是衣领,有青色衣领的衣服,是当时学生所穿的。下面“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是说学生身上有青色的佩带。《蜉蝣》这一首里说“衣裳楚楚”、“采采衣服”、“麻衣如雪”,所谓“衣裳”,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上衣和下裳。“麻衣”是用麻布做成的上衣,因为麻布是白色的,所以说“麻衣如雪”。
古人穿衣
古人穿衣风格和习惯与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总结:12
唐代穿衣风格: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的时期,女性服饰变得宽松,上衣变窄袖,胸口和脖子大部分露出。纱衣成为流行的夏季服饰,轻盈透气,适合炎热的天气。
夏季服饰:
古代人在炎热的夏季会选择轻薄的衣物,如葛衣、纱衣和竹衣。这些材质的衣服透气且清凉,有助于散热和防汗。
内衣的发展:
内衣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到唐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服装类别。女性内衣的设计注重装饰和实用性,如肚兜上的刺绣可能包含求子、求财等寓意。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社会人士不论男女,都佩戴玉饰,显示出尊卑有度的社会结构。同时,这一时期的衣服款式丰富多样,如深衣和胡服。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汉时期,服饰面料和工艺有所发展,深衣成为主流。男性通常穿着宽松的长袍,女性则可能穿着较为贴身的服装。秦代服色尚黑,汉代则有舆服制度。
不同场合的着装:
古代中国人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如皇帝朝会、祭祀等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要求。民间祭祀、会客等也有特定的服装规定。
四季分明的穿衣方式:
根据《唐六典·尚书户部》的记录,唐代公务员有明确的四季着装标准,包括外罩的袍衫、内穿的汗衫、下身的袴裈等。夏季外衣只有单衫,内穿打底的汗衫。
【古人穿衣有什么讲究】相关文章:
古代墓葬风水有什么讲究09-14
古代的作揖打拱跪拜有什么讲究09-15
古人送别的古诗有哪些12-21
古人品茶有六境06-13
感冒吃药有讲究 阅读训练09-17
中班健康活动方案当众咳嗽有讲究03-17
古人的造句09-22
怀古人06-13
怀古人06-13
古人的诗句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