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绢人:中国的芭比娃娃
今年7月,由广东省保利地产和谐文化基金会、保利地产和乐艺术教育机构主办,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指导的“艺汇古今有东西”——第八届和乐中国青少年大型文化艺术节在广州拉开帷幕。艺术节以提升青少年乃至全民文化艺术素养为使命,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系列艺术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等。“和乐中国”通过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带领青少年了解、认识、学习传统艺术,致力传承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艺术点亮未来。随着活动的开始,我们将在各地甄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介绍,鼓励更多社会公众加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队伍。
北京绢人,又名绢塑艺术,即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玩偶,是我国民间源远流长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绢人曾是王公贵族的玩物,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其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被誉为“中国的芭比娃娃”。近几年,经过不断保护传承创新,北京绢人大放异彩,成为“北京礼物”最具魅力的一个代表。
绢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形象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形。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绢人由此而得名。
在古代,我国民间流行用竹、纸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早在唐代,福建南部农村就盛行彩扎,开始时是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以一些广为流传的戏文和神话故事为题材,制成花灯,到处陈列,供人观赏。这种扎制花灯的工艺逐步发展成了彩扎工艺品。
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作为祝贺寿诞的礼品,可惜制作绢人的技艺曾一度失传。
北京绢人的诞生,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年9月,印度筹备世界玩偶展览,邀请包括我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提供艺术作品。全国妇联将这件事委托给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几位工艺美术工作者,她们通过查看史料、请教老工艺美术家,最终以绡、绫、绸、缎为原料,试制成栩栩如生的美术人形,送往国外参展时获得了广泛赞誉。从此,这一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并融合了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工艺品开始复兴。因其兴起于北京,故称之为“北京绢人”。
北京绢人的制作,运用了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如果从绢塑艺术的角度看,北京绢人属于三维立体软变形工艺,这是非常难以驾驭的技艺。
2015年初夏,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孩子第一次走进钓鱼台国宾馆,每人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Q版绢人“唐娃娃”。这些以京剧人物为造型的Q版绢人,形态各异、憨萌可爱,令孩子爱不释手。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绢人就曾多次被当作国礼馈赠国际要人。
北京绢人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又可以被细分。绢人的头、脸和双手是用蚕丝制作的,全身的服饰、衣料、饰物、佩件、道具等也大多选用上等的丝绸、绢纱做成,制作工序和流程复杂,而且受材料所限,难以长久保存。
另外,每一个绢人要配合其背景一起呈现,其背后的故事更需要查阅历史资料。所以,这些按照传统手法制作出来的绢人都是独一无二、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而北京绢人这种技艺改变了以前工艺美术以平面表现为主的特性,开创了全新的三维立体表现模式,是研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由于制作绢人的技术高难复杂,费时费力,没有几十年的功底,很难将绢人做得惟妙惟肖。时至今日,全北京制作绢人的艺人不超过20人。绢人行业的手工艺人待遇偏低,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不多,现在仅存的大师们年事已高,北京绢人面临后继无人、技艺再次失传的困境。
【绢人:中国的芭比娃娃】相关文章:
芭比娃娃05-29
芭比娃娃04-20
芭比娃娃06-09
芭比娃娃06-09
芭比娃娃07-17
芭比娃娃06-04
芭比娃娃06-29
芭比娃娃06-24
芭比娃娃06-26
我的芭比娃娃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