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时间:2021-03-11 14:19:12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导语:什么是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我国纪传体通史发展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定义

  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代表作

  《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五大部分,共计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一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它是我国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

  它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史记

  史记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所记载的地理范围,西至中亚,北至大漠,南至越南,东至朝鲜、日本,把通史的时空界限第一次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范围。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因全书以《本纪》和《列传》为其主体,故被称之为纪传体,《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是一部组织相当严密、内容极其宏富的百科全书式通史。把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本纪,主要是以能左右天下大势的代表人物为主体,连续而集中地记述了夏、商、周三代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大事,以反映朝代的兴衰和更迭。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形象、直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阅读。书,主要记载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各项典章制度的发展过程,具有专史的性质。世家,记载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对社会起过突出作用的人物及大事。列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这五种体裁各自独立,又交织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记述人类社会史的体系。以后所有的正史,都毫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著作形式,被简称为"纪传体"史书。

  其内容,可谓博极天地,囊括古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民族、民俗、宗教;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皇帝、贵族、官吏、将士、学者、游侠、卜者、农工、商贾等等,都得到了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史记》反映生活面不仅广博,而真实可靠,向以"信史"著称。此即史家所乐道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价值成为后世的光辉典范。其中的十表和八书是集中表达古今之变的篇章,表的序文概括了古今之变的大势,八书主要论述各项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综其终始"、"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承敝通变",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基本写法,"综其终始"和"原始察终"就是把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国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

  司马迁在著作《史记》时,在选材上最重视真实的原则。他所收集的材料都经过严格的考证,主要来自于先秦的史籍和司马迁游历时的所见所闻。

  《史记》充分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史记》中有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对一些爱国英雄的热情赞扬和肯定。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史记》在描写上十分精彩,大至壮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小至微妙的人物心理描写,都能得到生动的展示。特别在人物的塑造上,《史记》所重点描写的上百个历史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同时,司马迁还注意通过人物的活动和际遇,去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同时还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在《史记》中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所以《史记》著成之后,并没有立即流行,甚至遭到了一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批判。到唐朝中叶以后,《史记》开始广泛流传,韩愈、柳宗元等把《史记》当作古文的典范加以提倡。

  我们来读《史记》,基本上是从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史记》既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是当之无愧。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取自《谍记》《五帝系谍》《尚书 》《秦记》《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兵法》《春秋历谱谍》《春秋 (史书)》《国语》《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

  折叠纪传体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史记古籍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纪传体体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它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本纪"的内容是记述帝王生平事件的,按时间顺序记载重大事件,排列在全书最前面。"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不论是《史记》,还是其他纪传体史书,"列传"都是全书中篇幅最多的。在"二十五史"中,一般把列传放在最后面。

  在"本纪"、"列传"之外,还有"表"、"书"、"世家"。"表"采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谱列人物和事件。"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每一篇"书",犹如一部专史。"世家"主要用来记载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历史。

  纪传体,很有助于有条理地记载历史。它是《史记》的伟大发明。当然,这种体例非常深刻地烙上了中国儒家的思想道德的烙印,"天地君亲师"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直接的体现就是帝王的特殊性。

  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最伟大的史学著作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通史是什么】相关文章: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01-17

读全球通史有感04-12

读《全球通史》有感04-17

读《中国通史》有感04-14

品读《中国通史》有感05-02

《世界通史》读后感03-07

《全球通史》读后感08-10

读《全球通史》有感1000字04-16

读《全球通史》有感1200字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