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毫笔适合写什么字
导语:一般来说,不同的毛笔适合写不同的字,那么羊毫笔适合写什么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挑选毛笔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毛笔的种类和性能。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一)硬毫笔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1.兔毫笔: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2.狼毫笔: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3.鼠须笔: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
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归规律,不易选用。
(二) 软毫笔
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
1.羊毫笔: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软于紫毫笔,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
2.鸡毫笔: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软于羊毫。
3.胎毫笔:胎毫是初生婴儿的头发,其性能极柔软。南朝萧子云(487-549)就使用过胎毫笔,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三)兼毫笔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以上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毫笔来写行草。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就用长锋羊毫笔写草书,既能写的刚健挺拔,又能柔韧涵蕴。由于笔锋长,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写好几个字,易表现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的气势及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又因为长锋羊毫笔柔软且长,东汉蔡邕说:“笔软则奇怪生焉。”故容易产生变化无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是,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但由于笔毫较硬,极富弹性,笔画又会显得过于锋芒毕露而圭角丛生,这是硬毫笔的弊端。总之,用羊毫笔要写出刚健挺拔的字来,用硬毫笔要写出平和柔韧的字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古人对于笔的使用也有很多经验之谈。认为初学时不易买很好很昂贵的笔,而主张使用劣笔,因为你如能用劣笔写出好的字来,用好笔就会更称手,写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来就用很好的笔,一辈子就只会使用好笔,一旦遇到差一点的笔就写不好字了。当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笔来练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增加难度。初唐大书家欧阳询就有“不择纸笔,皆得如志”的记载,备受同时代的虞世南的称道。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说,正宗的狼毫笔很贵,好的“大兰竹”要卖一两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笔只要两三元,稍好一点的五六元一只足矣。而且狼毫笔因为笔毫硬,容易磨损,使用时间不畅,而羊毫笔软且经久耐用。初学者还是买一只羊毫笔经济实惠。
在买笔之前还要了解一下毛笔的型号。毛笔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由于各个笔厂的名称、牌号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七厘米见方的大楷字。对于刚学毛笔字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毛笔的制作原料
白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为野兔背、颈部锋尖淡黄色腰部黑色的枪毛。锋颖长而尖锐,与紫毫同为兔毫中优质的毫料。
花毫
制笔毫料之一。系兔毫毫料中的一种。花毫的毫尖为黑色,腰部为棕色或浅黄色,根部为灰色,花毫按其锋颖(即毫尖黑色这一段)的长度不同,又分为一花、二花至七花、八花,有八个档次,但湖派制笔只取其中三花、四花、五花三个档,一般用于制作水笔。亦有以羊毫为副毫,制成兼毫笔的,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
兔须
制笔毫料之一。指野兔或家兔的胡须所作的毫料。兔须的长度,较兔身上其他部位的毛长。其根部粗壮,杆直而挺拔,弹性较强有似猪鬃。但其数量较少。通常与其他材料参合在一起使用,制成大楷羊毫,大楷狼毫,提斗笔等。这些笔中掺入了少量兔须后,起了“加健”的作用,可增强笔腰的弹性。
淮兔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用长江以北、淮河一带所产的草兔皮毛,才为毫料,称为“淮兔毫”。淮兔毫因毫根软而微扁,一般均用作副毫毫料。亦用于一些小画笔,如“工画”之类。
羊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以山羊毛为制笔的毫料,称为羊毫。羊毫较软,属于软毫类。但有一定弹性,能柔中见刚,毫长而锋颖圆韧,用于书法能圆转如意,经久耐用。亦用于国画中的烘染着色。制作羊毫所用的毫料,以盛产蚕桑的太湖流域所饲养的山羊为佳。其中尤以浙江嘉兴市的王店,硖石一带所产者,质量最佳。湖笔工人称之为“本山羊毫”。全国各地的毛笔生产单位,大多在这里采办羊毫毫料,因为这里的山羊饲料,除养蚕季节外,吃的大多是桑叶,极富养料,其中一部分羊毛的尖端,有一截玉色透明尖挺的锋颖,笔工门称之为“黑子”,这是优质羊毫的标志。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作毫料的,约为三两左右,而带黑子的,仅六钱左右。制笔时,要将这些带黑子的毛输理集中起来,才能制成尖、圆、齐、健“四德”具备的高级羊毫笔。
宿羊毫
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夜露而天然脱脂之羊毫毫料。“宿”是相对“新鲜”而言,因新鲜的羊毫,未经脱脂,毫上含有脂肪,濡墨性差。羊毫笔的质量,可以净、纯、宿三方来衡量。净指白净,纯指无杂,宿指脱脂。故笔名前往往加这些字样,一表示其质量。如“纯羊毫”,“净纯羊毫”,“净纯宿羊毫”等。
羊须
制笔的毫料之一。山羊颌下之须,可以制笔。因其长而性硬,可制成较大只揸笔。亦有用其掺入羊毫笔心中,以加强笔之弹性。明代丰坊《书诀》:“石灰水浸猪鬃满百日,令刚柔得所,用为墨池;张温夫用羊须,久则滞墨”。“墨池”即笔心。近代各笔庄出品之提笔,多用羊须制成,称为“羊须提笔”。
狼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以黄鼠狼之尾毫制成的毛笔,称为“狼毫笔”。黄鼠狼体长约30CM,尾长约15——20CM,背赤褐色,胸腹淡黄褐色。其尾长而锐,富有弹性,可作毛笔之毫料。黄鼠狼产地在我国分布很广。由于产地及猎取季节不同,其皮毛上毛的长度、性能及质量的差别也很大。其中以产于关外东北一带,又猎于冬季者,称为“东北元尾”,或称“北尾”,“冬尾”,用做毫料最佳。制成的笔称为“北狼尾”或“冬狼毫”。除了东北,各地所产的黄鼠狼,仅限于冬季猎取者可用于制笔,其余季节所猎取的均不适宜制作毛笔。这是因为东北一点所产的黄鼠狼,体较关内所产的大,且东北积雪是长,黄鼠狼在雪地上行走,尾巴在雪地上拖拂,鼓尾毫亦长得较长而坚韧,与关内黄鼠狼的尾短而脆,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各地毛笔生产单位,均需向东北一带采购黄狼尾。,用以制作优质的狼毫笔。黄狼尾中枪毫(其中较长而硬者)可制作较大联笔或画笔(如“大兰竹”),其余较短的毫料,可制作“狼毫小楷”或“衣纹”一类的画笔。宋《宣和画谱》卷八载“(胡瑰)凡画驮及马等,必以狼毫制笔疏染,取其生意”。胡瑰,唐人,可知唐代已有狼毫笔。
鼠须狼毫
狼毫笔之异称。为黄鼠狼尾毛所制。《宋史。外国传。高丽》“;其年又遣御事民官郭元来贡,元自言本国……产龙须席,藤席,鼠狼笔等。”
北尾狼
制笔毫料之一。指产于关外东北一带的黄鼠狼尾毫。以采于秋冬之际者为佳,故或称“冬狼毫”,是狼毫中的优质品。
鹿毫
古代制笔毫料之一。以鹿毛制笔,由来甚久。晋人崔豹《古金注。问答释义》:“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晋人王隐《笔铭》;“岂其做笔,必兔之毫,调利难突,亦有鹿毛。”又,宋人庄焯《鸡肋篇》:“江浙无兔,系笔多用羊毛。惟明信洲为佳,笔柔而不曲,亦用鹿毛,但脆易秃。”唐人段公路《北户录》:“鹿毫笔,晋张华尝用之,不下兔毫“。《新唐书。地理志》:“祈洲祈春郡上土贡:茶、白花蛇、乌蛇脯、鹿毛笔”。可见以鹿毫制笔,始于秦代,至晋、唐时尚颇多见,且列为土贡。但今已少见,今笔铺中尚有所“鹿狼毫”之名目。其实并无鹿毛笔。因鹿毛笔太软,弯曲而无锋颖,并不宜于制笔。
马毫
制笔毫料之一。马毛中马鬃毛、马背毛、马尾毛均可用来制笔,较羊毫为劲健,但毫身不及羊毫之精纯。因马毫毫身长,可制为联笔或匾额笔等斗笔或大型揸笔。上海博物馆藏有明代万历时所制,管为青花瓷,绘有牡丹和开光盘龙纹,制作颇为精致。又,以前笔庄中有一种称为虎鬃或虎须的大笔,毫色老黄,实为马毫所制。唐人段公路〈北户录〉载有笔毫多种,其中有马毛,可以知以马毫制笔在唐代就已经有了。
狨毫
狨,即金丝猴,为我过特产的珍惜动物。古代曾有人用其毛制笔。金丝猴,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稍长。背部有金黄色长毛,毛质柔软而光亮。其腹部及四肢内侧的毛作褐黄色,其他部位作黑灰色。生活于25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分布于四川、甘肃、及陕西南部。宋带黄庭坚〈山谷笔说〉:“黔洲吕大渊……见余家有割余狨毛,则以作丁香笔,周旋可人!
貂鼠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貂鼠即紫貂,亦称黑貂、林貂,其毛前人曾用于制笔。貂鼠,形似黄鼠狼,体长约30----40厘米,尾长约11---19厘米。毛色暗褐,产于我国东北。其皮毛极为珍贵,为“关东三宝”之一。清人梁同书〈笔史〉:“明臧晋叔以貂鼠毫令工制笔,圆劲稍觉肥笨”。近代罕见有以此制笔者。
雁翎毫
以雁之羽毛作为制笔的毫料。雁翎毛性软,与鸡毫近似。宋人陈酒《负宣野录》:“闽广间有用鸡羽、雁翎等为笔。余尝用之,究其软弱无取,殆亦求奇之过。”近代鸡毫笔偶有制者。
猪鬃
制笔的毫料之一。猪鬃即主脊背前部的毛,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猪鬃毛长而特别硬,可以制笔。清人梁同书《笔史。笔之料》载“:王佐《文房论》:永乐初,吉水郑伯清以猪鬃为笔,健而可爱。其心则长。”又,现代四川乐山所产的“宋笔”,即以猪鬃为主要原料,。又猪鬃亦可用于以羊须或羊尾毫所制的揸笔中,掺入若干根,以助劲健。因猪鬃既硬又粗。,与别的毫了不相调和,故须把猪鬃毛分为“四开”、“六开”、“八开”等。但名为“分鬃”,实为“锤鬃”,多锤则细,少锤则粗。主要是使掺入的猪鬃,其粗细与其他毫料不过于悬殊
青羊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青羊亦称斑羚或山羊,形似家养山羊,但颌下无须,冬毛灰黑或深棕色,夏季毛色较暗,用其毛作为毫料,称为“青羊毫“。唐段公路《北户录》云”;番禹诸郡多以青羊毫为笔“;又古代所制的兔毫笔,多以青羊毫为副毛,或以青羊毫掺入兔毫中制笔,使笔刚柔得宜。如署名为王羲之《笔经》云“:诸郡唯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先用人发杪数十茎,杂青羊毛并兔毳,裁令齐平,以麻纸裹枝根令净。次取上豪,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见。
丰狐毫
制笔的毫料之一。丰狐一作封狐,大狐也。清,梁同书《笔史。笔之料》“:《文海披沙记》:笔有丰狐、蛔蛉、龙胫、虎仆及猩猩毛、狼毫,虽奇品,而醇正得宜,不及中山兔毫。”又云“:《树萱录》:番禺诸县为笔,或用山雉,丰狐之毫。”
茅笔
用茅草以锤锤细,取其茎脉扎成笔,谓之茅笔。传为明代陈献章所创制。明张羽《白沙先生行状》“:公甫能作古人数家书,束毛代笔,晚年专用,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广东新会人,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故其笔又称“白沙茅龙笔”,今广东尚有制造,有大小数种,价低廉,用写大字有飞白之趣。
胎发
婴儿第一次所剃下的头发,有锋颖,可制笔。胎发性软,且收集不容易,故无批量生产者,大多为婴儿父母持胎发委托笔厂或制成毛笔作为纪念,一般并不使用。
根据用途挑选好毛笔
(1)设计根据书画的题材需要,制定毛料配比方案,尺寸规格及笔杆的长度等等,并进行试验定型。
(2)选料 笔料工要熟知同种毛的不同品质、鉴别毛质、性能和用途,并对每一种原料的长度、颜色、锋颖、毛杆粗细、直顺状况,进行认真的挑选。如笔柱毛、披毛、加建毛等等,分门别类。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毛毫,达到物尽其用,更能尽善尽美。
(3)配料在选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品达到不同特征的要求。决定各种原料的投料数量、配置部位,同时要熟练掌握毛性与其产品品种相匹配,各种毛比例要适度、合理,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4)拔毛尾毛如黄鼠狼尾,香狸尾巴等均要从尾巴上把毛拔下来。为保证尾毛长度,充分利用材料,只能拔不能剪,拔下的尾毛不能残,并一尾一堆码放整齐便于使用。
(5)水盆 (又称水作工)是制毛笔的最复杂最关键的工种之一。各种笔料毛通过这道工序加工制作成半成品的毛头。水盆这道工序是在水中完成的有去绒、齐材子、垫胎、分头、做披毛多道工序。水作工一手捏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类反复梳洗、整理、排列、组合、分类。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再将配置成各种刀头毛。缕析毫分,把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毛剔除出来,进行“齐笔”“造型”做披毛,圆盖成笔头。
(6)结头水盆制好的半成品笔头送到结头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故结笔头也叫扎毫。结头看似容易,但笔工要将千毛万毫的笔头捆结粘合在一起,使之不掉一根毛,对笔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结头时必须做到笔头底平整,线箍深浅适当。
(7)蒲墩笔杆的精选过称为蒲墩。笔工要掌握笔杆的种类、规格、用途和质量优劣的鉴别知识,保证笔杆的质量。
(8)装套结好的笔头,选好的笔杆,由装套工规格对号进行装套。装套工要经过配、润、车、拉、开等工艺过程,把笔杆的两端挫平,再用刀塞入笔杆的细孔中,挖成深浅一致的空洞,使孔的大小深浅正好适合所套之笔头。 (9)择笔择笔又称为修笔,择笔质量的好坏对产品关系极大。择笔的制作过程和水盆工序一样,是十分精细复杂的。将笔毫从笔尖到笔的底部把每一部位不符合标准以致影响书写效果的杂毛择掉。择笔工在操作时必须凝神、平气、心静,方能择好。抹笔是把笔毫捻和成笔头形状的工序。将笔头蘸足鹿角菜或胶水后笔工用手一遍遍地用手抹光,当抹到一定的程度后,方可定型。
(10)刻字, 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做一支毛笔大小工序要达到一、二百道。
毛笔的种类及品质特征
毛笔种类大体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纯羊毫类:羊毫的性能柔而健。品质特征:毛纯颖长,如执润玉。作画则云烟骤起,作书则淳厚秀丽。一笔在握,欣然由之。心旌灵感,佳境必出。
第二类 纯狼毫类:狼毫的性能健而韧。品质特征:毛颖如锥,锋毫如月。抖擞则风云变幻,狂草则惊泣鬼神。执笔在手,神采飞扬。撼山动地,腕下风生。
第三类:兼毫类:软豪与硬毫相互搭配,刚柔相济。品质特征:或楂或鬃各有特色,鸡毫兔毫,更较功力。泼墨入神,渲染沧桑,高峰吟咏,披列风雨。执之挥之,有如醉写,醉不在酒而在于意,有如狂歌,狂不在音而在于韵。达到忘笔忘墨,无形无我的境界。
毛笔的历史形成过程
书写文字依赖于毛笔的产生。研究表明:毛笔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人使用毛笔写字作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图画和纹样应当是由毛笔描绘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应该是先用毛笔写出,然后再用利器刻出的。但是,毛笔最早的实物却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的战国中期楚墓中发现的。
发现最早毛笔的墓葬是河南省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和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楚墓。从中出土的毛笔与当今通用的毛笔相似,而笔竿细长,笔锋均为2.5厘米,略长于现代小楷毛笔的笔锋。其制作方法是将笔毛围在笔竿的一端,以丝线束紧。长沙笔采用上好的兔箭毛,相当于后世的紫毫,刚锐而富于弹性,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形容:"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正是由于这种毛笔,所以我们看到楚国竹简上的字体笔画劲挺,落笔起笔锋芒毕露。长台关1 号楚墓的毛笔装在一个文具匣里,中间还装有小铜锯、小铜凿、小铜刀。可以想象,这些铜器是对简牍进行细加工、并在编绳处刻三角形契口采用的工具。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战国秦墓也出土了毛笔,但它与上述毛笔不同,笔毫是插入竿腔中的,与今天的制笔方法相似。同时该墓还伴出了墨、砚等书写工具,它们与笔、简合起来可称为战国时期的"文房四宝"。与现代的文房四宝相比,仅仅是简和纸体现了古今差异,其余三种完全相同。
简牍、盟书、帛书都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它们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和偏前的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的`特点。它们与金文凝重的形态不同,笔势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金文更为简略。所以毛笔的出现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艺术革命。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辘辘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历史沿革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
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因此毛笔中有其最为著名的一种毛笔,即“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侯笔即侯店毛笔,古称“象笔”。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路经侯店,时值三月三日,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后来,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而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所制之笔,驰名遐迩。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亦奉为御用,光绪帝立碑表彰,称之“御笔”。民国初年,巴拿马赛会曾获有奖章,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侯店毛笔也与内画和宫廷金鱼一起,并称“衡水三绝”。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如东汉蔡邕著《笔赋》,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三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白马作”毛笔出土时就是在墓主头部左侧。
至元代、明代时,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吴云辉,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自清代以来,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笔陆续出现,其中河南汝阳刘毛笔、上海李鼎和毛笔、江西吴云辉、安徽六安一品斋毛笔都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羊毫笔适合写什么字】相关文章:
《全宋词》洪适07-05
《除夜作》高适唐诗鉴赏07-19
《登陇》高适唐诗鉴赏07-14
《古大梁行》高适唐诗鉴赏07-10
《营州歌》高适唐诗鉴赏07-08
高适《蓟中作》唐诗鉴赏06-22
高适封丘作原文及赏析08-25
《别董大》高适古诗鉴赏06-13
《古大梁行》高适古诗鉴赏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