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
裴寂,唐朝宰相,见证了唐朝的建立,却遇到铁血的李世民,遭遇悲惨下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一起来看看吧。
裴寂,武德年间的大红人,老皇上李渊身边的铁哥们儿,曾几何时的当朝第一大佬,他怎么就失宠了呢?他怎么被罢官了呢?
因为变天了。
李世民早就憋着想把他拿下了,只不过一直没机会下手而已,自武德九年到贞观三年,三年多了,你裴寂的运气也该到头儿了,你呀,下去吧你!
裴寂落得如此下场,这个祸根是他自己种下的,早在武德二年,这个祸根就已经种下了,从那时候起,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有朝一日将裴寂拉下马。
武德二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武德二年,刘文静死了,他的死是因为裴寂。
在我这篇长文里,刘文静一直是个正面人物,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他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秦王征伐薛举的那一篇里,之后他再未出来,不是他不想出来,而是出不来了,刘文静于武德二年被杀,真正的壮志未酬身先死。
刘文静和裴寂本来是朋友,而且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晚上都在一起睡觉(类似关张之交,列位别想歪了),李世民为劝李渊起兵而拉拢裴寂,用的那些手段,都是刘文静教的,李渊起兵前,隋将高君雅等欲害李渊,也是在刘文静的大力协助下除掉高氏等人的,可以说,在举义旗之初刘文静功高盖世,除了李世民之外,里里外外策划得最积极的就是他刘文静了。
后来李渊采纳了刘文静提出的四步走(举义兵、入长安、立隋室、篡位建国)的方针,才逐步建立了李唐王朝。
就是这么个大功臣,就是这么个大能耐人,就是这么个一号辅臣,怎么就被杀了呢?被谁杀的呢?
被李渊杀的,因为他得罪了裴寂。
刘文静犯了一个最不该犯的错误,他得罪了李渊最信任的人,得罪了李渊最喜欢的人,得罪了和李渊最为志趣相投的人,得罪了和李渊一起喝花酒的人——裴寂。
他咋得罪的呢?
刘文静这个人素有大才,志向高远,胸有韬略,知兵勤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他也有个人才们都有的毛病——傲慢。由于傲慢,所以就处世轻狂,一轻狂,就容易犯一个毛病:很小瞧不如自己的人。
和浑身闪着智慧光辉的刘文静同学比起来,裴寂那两下子可真拿不出手,裴同学除了陪领导发一发花痴、哼一哼小曲、灌一灌小酒儿之外,其他一概不通,什么用兵打仗政务处理国计民生,对他来讲都是擀面杖吹火。
可人家裴寂同学,领导就是喜欢,就是官儿大,而且官儿比刘文静还大。
刘文静和裴寂,那是一个床上睡过的,谁不知道谁呀?
哦,你裴寂啥啥不是,凭啥官比我大啊?别人不知道你,我刘文静还不知道你穿几条腿的裤子?
刘文静可就犯开了不平衡。
这人一不平衡,做事就开始糊涂,刘文静亦然。从此以后,上朝议事,只要裴寂说东,刘文静必说西,裴寂打狗,刘文静必然骂鸡,反正什么事儿都是拧着劲儿地来,三两下子,两个人闹臭了。
闹臭之后刘文静的火儿更大,恨不能没事儿就咬裴寂几口,咬不着怎么办咧?他就喝酒,喝醉了就抡大刀,咔哧咔哧砍自家的柱子,边砍边叫“裴寂砍死你裴寂砍死你”。
家里人可吓坏了,刘大人这不是魔怔了吗?
偏此时刘文静有个小老婆失宠了,失恋的打击让她抓狂,便把刘文静的事儿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她哥哥为了给妹妹出气,竟把此事告到了李渊那里。
李渊顿时勃然大怒,这还了得?
老裴同志,出生入死陪我玩儿了这么些年,容易么?!
天天尽心尽职地服侍我、陪我解闷儿,容易么?!
咋了,他官儿大点儿咋了?就不行?就要喊打喊杀的?我看你刘文静是想找不痛快了是不是?
皇帝生气后果很严重,很快,萧瑀、裴寂、李世民等全部都到了,李渊的意思很明确:刘文静这是要造反。
萧瑀脾气虽不好,但素来正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左左右右也看不出来刘文静要造反,就说刘文静没有造反的意图啊,他只是和裴寂关系不好罢了。
李世民更是罗列了刘文静自建国以来的所有功劳,为刘文静求情,他心说爹你眼瞎啊?凭这么个人,要想造反能等到今天?
可李渊是铁了心要杀刘文静了,他又看了看裴寂,裴寂最会察言观色,一看,该我了,嘿!他立刻稽首道:“刘文静自恃才高,一向不安分,就凭他说这话,就凭他这毛了三光的德行,我看他就是要反!”
妥了,李渊要的就是这句话,随即命令将刘文静和其弟刘文起一并斩首,家产查抄。
李渊这个做法一来保护裴寂,二来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三来也确实是看刘文静不顺眼。
可怜刘文静临刑前尚不知所以然,还在大呼“飞鸟尽良弓藏”呢。
这笔账,李世民一天都没忘。
登基后,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仍旧把萧瑀、封得彝等旧臣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对裴寂也十分厚待,当时玄武门之变首功长孙无忌的封户才一千三百户,而裴寂无尺寸之功,竟也封了一千五百户。
别忙,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裴寂的好日子快到头儿了。
贞观三年,有个沙门法雅在宫中讲经,不知为何被赶了出来,不由得口出怨言。敢对皇室生怨?那还了得?抓!
法雅被捕,杜如晦亲自审问,这一审还真审出条大鱼来,原来法雅的这些个怨言,竟然私自对裴寂讲过!
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裴寂,原来你早知道这件事,那你为何不报?
杜如晦立刻禀报李世民,李世民传裴寂来一问,果然如此,法雅被逐后,确实对裴寂说过,京师要发瘟疫。
这就够了,非常足够了,裴寂,我可抓住你了。
李世民望着裴寂,面色凝重,裴寂跪在那里心里七上八下,心说完了完了这下子要回家养毛驴子了。
李渊退休了,谁能再保你裴寂?谁能再保你这个大草包?
十余年的憋闷,终于在今日得以一舒为快。
太宗缓缓开口了:“计公(裴寂的尊称),我大唐自起兵以来,你的实际功劳屈指可数,你觉得自己该不该坐到这个职位呢?”裴寂心里咯噔一下,立时匍匐于地不敢再起。
太宗并不理会,继续道:“武德年间,政绩考核松弛,所以你裴寂才能爬到这个高位,如今纲纪严明,你自己说,你的罪行该不该杀?”可怜老裴,老了老了还遭这个罪,被吓了个真魂出壳,一句话也吭哧不出,最后皇帝叹了口气:“算了,你也算我李家的老相识了,看在父皇的面上,你就告老还乡去吧。”
就这样,裴寂失魂落魄地回老家去了,走得那叫一个凄惨。
想想刘文静的遭遇和李世民最后说的那句话,这位太宗皇帝实在是个宽厚的人。
不要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裴寂后来的遭遇,恐怕只能用哭笑不得来形容,他的遭遇证明了一句俗话: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
裴寂被赶回老家后,某月某日突然莫名其妙的,来了位神经兮兮的人,此兄台名叫信行,这老兄走到裴寂家门前,阴阴地对裴寂的家人说:“裴公有天子之相。”说完他自顾自走了。
他走了,裴寂可倒了血霉了,他吓得都快没脉了,这是谁在调理我啊?还嫌我不够倒霉是咋的?
裴寂赶紧派人去找那位疯疯癫癫的信行兄,可寻找的结果简直让他撞墙——信行死了。
嘿嘿这可真是……
裴同志不愧是老油条,他立刻想了个万全之策——杀掉那个听过此话的家人。
可接下来的事情让裴寂不得不感叹上天实在是太照顾他了,他派去的刺客不但没下手,反倒在不久之后,因为一个小矛盾而怀恨在心,从而向朝廷揭发了这件事。
好在贞观年间的官场风气还算清明,大臣们很少从私怨出发去整治一个人,经过商议,百官达成一致:裴寂罪不该死,拟流放。
李世民想了想,算了,流放就流放吧。
结果老裴同志老了老了,还混了个免费边疆游。
去哪儿呢?静州。
静州是哪里?
大概就是西北宁夏永宁县那里吧。
这下好了,按理说裴寂已经够背运了,可老天爷似乎还没耍够,接下来的事情让裴寂哭都哭不出来。
裴寂刚到边疆不久,当地羌族就作乱了,按理说,这本和裴寂没什么关系,人家刚到,谁是谁还分不清呢,可裴寂挠破头也想不到,闹事儿的羌族兄弟发话了:“咱造反不为别的,就为让裴寂当皇上!”
裴寂恨不能亲手揪住那位羌族兄弟,狠狠扇他几个大嘴巴——我招你了?!!!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这回也被逗笑了:“我李家对裴寂有性命之恩,他不会造反的。”果然,过不久,裴老先生为证明自己清白,亲自率领家丁干掉了那伙儿满嘴跑火车的羌族兄台。
李世民知道后,不由得发了感慨:裴寂虽说庸碌无功,却也是旧臣,我终不忍让他老死塞外啊。
六十岁的裴寂被重新召回长安,旋即病故,一代庸臣,画上句号。
裴寂少时清贫,结识李渊后一生荣耀,位及人臣,他的所作所为虽为能臣所不齿,却也不失为一种本事,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可能还会被列为情商发达的典范。
遇到李世民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万幸,裴寂,本该不免刀斧之罪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贞观三年,就在裴寂一事闹得正欢的时候,还有一帮人也在冰天雪地里闹得正厉害,他们用热血谱写着一个强悍民族的征杀史、胜利史。
【拓展】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早年经历
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大业十二年(616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
义宁元年(617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四方征战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武德元年(618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玄武之变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贞观二年(628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帝范教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因病去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相关文章:
裴寂遭李世民清算07-20
裴寂与李世民的关系07-20
裴寂发明的月饼07-20
裴寂善终的原因07-20
有关裴寂的故事07-20
开唐宰相裴寂07-20
裴寂和月饼的故事07-20
揭秘唐朝开国功臣裴寂07-20
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