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唐诗歌的哲理思考

时间:2021-08-16 09:51:50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初唐诗歌的哲理思考

  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其中不乏哲理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初唐诗歌的哲理思考

  关于唐诗,闻一多曾相当敏锐地述说了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其中,提出卢照邻的“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骆宾王“那一气倒地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指出“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刘希夷和张若虚: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明花林皆以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哟!特别是后者,闻一多再三赞不绝口:“更夐绝(寥远)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其实,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人在十六七或十七八岁,在似成熟而未成熟,将跨进独立的生活程途的时刻,不也常常经历过这种对宇宙无垠、人生有限的觉醒式的淡淡哀伤么?它实际并没有真正沉重的现实内容,它的美学风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尽管口说感伤却“少年不识愁滋味”。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的顶峰,经由以王勃为典型代表的“四杰”就要向更高的盛唐峰巅攀登了。于是,尚未涉世的这种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要求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

  这不正是在上述那种少年感伤之后的奋发勉励么?它更实在,更成熟,开始真正走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间。一个人在度过了十六七岁的人生感伤期之后,也经常是成熟地具体地行动起来:及时努力,莫负年华,立业建功,此其时也。“四杰”之后,迎来了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展现了盛唐之音的鲜花怒放,它首先是由陈子昂著名的四句诗喊出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满腹牢骚、一腔愤慨的,但它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它豪壮而并不悲痛。同样,像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婉。这就是盛唐之音。

  此外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

  江山如此多娇!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寨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由所谓田园诗派写出。像上面孟浩然的《春晓》是如此,特别是王维的辋川名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寨、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初唐诗歌的哲理思考】相关文章:

初唐诗歌风格03-24

初唐的宫廷诗03-08

初唐文学的演进03-04

茶道文化的哲理思考03-17

初唐四杰经典名句04-05

初唐诗人张若虚07-18

沈宋与初唐文学07-05

关于思考人生的诗歌04-06

初唐文章四友有谁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