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硕士、学士在以前代表着什么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博士、硕士、学士在以前代表着什么 篇1
博士
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员额多至十人。汉代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另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 府学、州学、县学博士之称,均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如魏晋以后,常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任用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任用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任用精通天文、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专掌天文、历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硕士
硕士之称,也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五代史》曰:“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宋代著名散文家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硕士在古代通常指那些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古代常用“硕老”、“硕儒”来称呼那些博学之人,硕士和“硕老”、“硕儒” 的含意相似。硕士在古代史籍上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的缘故。
学士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周礼·春官》:“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礼仪·丧服》:“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唐著名学者孔颖达对此注:“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庠、序以及大学、小学,均为古代贵族子弟读书场所,相当汉以后的太学,西晋以后的国子学。可见,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魏晋以后,学士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如南北朝著名诗人庚信、徐陵曾作梁武帝东宫学士,专陪皇帝吟诗作赋,写了大量绮艳靡丽的宫体诗。当时学士无定员,无品序,无定名,有的深受皇帝宠信,有的则地位低下,甚至备受欺凌。尽管他们的地位、职责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学士必须是博学多识或专精一门学问的人。
唐朝设置了学士院,奉旨起草诏命,学士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学士甚至可以参与朝政。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召名儒房玄龄、魏征、杜如海等十八人为学士,共议天下大事。玄宗、德宗时设翰林院、学士院。翰林学士为众学士之首,常以博学多才、有极高文学造诣的学者充任。著名浪漫派诗人李白就曾作过翰林学士。唐以后,除翰林院设学士外,还以殿、阁、馆之名命名学士,其中观文殿学士最为荣贵,须曾任宰相者才得授予。唐以后还置大学士,为殿、阁、馆学士之首。到了清朝,大学士地位更加显赫,官拜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这些大学士参赞朝政,表率百官,甚至官至宰相,为此在公私礼节上人们都不直称其名,而以“中堂”尊称。无论学士还是大学士,都必须是有学问的人才能担任。
博士、硕士、学士在以前代表着什么 篇2
在今天,“学士”“硕士”“博士”“教授”都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他们都是大学授子的学位。然而,古代也有这称谓,只不过意义不相同。
早在西周时期,“学士”一词便已经出现,它专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后来逐渐用来指代文人学者。到了魏晋时期,学士成为专门掌管典礼、编纂等事务的官职。至唐玄宗时,虽然学士仍然是官职,但其地位以及职责范围却有了很大不同。唐朝时,翰林学士又被称为“内相”,地位可见一斑。翰林学士通常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担任,他们以秘书和顾问的身份参与朝政,负责承命起草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宋代秉承唐制,学士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个人被授予翰林学士之职,那么就相当于成为宰相候选人了。到了清朝,大学土更是位居文官之首,地位显赫,在政事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古代的“硕士”与“学士”不同,“硕士” 指的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而不像“学士”是一种官职。 “唐宋八大家”之得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写道:“当今内自京师, 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文中的“硕士”就是指那些德行高尚的博学之士,也称做“硕儒”或“硕老”。
“博士”与“学士”的区别在于:“学士”是逐渐演化为官名的,而“博士”从出现开始就是官名。战国时期已有博士。秦始皇时期,博士是皇帝的政治顾问。到了魏晋时期,一些具有专门学问和技艺的人也会被授予博士的官职,如天文博士、历史博士、太医博士等。唐宋以后,人们通常也会称那些精于某种技艺的人为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教授”最早出现在宋代,其含义与今天的“教授”意义较为接近。宋元明清的教授主要担任教学工作,任学官。汉唐时代的博士大多知识渊博,博古通今,他们其实就是现在教授的.前身。
博士、硕士、学士在以前代表着什么 篇3
一、说文解字:古代的学士
(1)中国古代的学士,最早应该出现在周代,就是指那些在各类学校读书的人。
(2)魏晋至唐代的学士
魏晋以后,学士是以文学技艺而供奉朝廷官府的官吏。南北朝以后,学士也指文学撰述的官员。
比如,魏、晋、六朝征召文学之士掌典礼、编纂、撰述等事,通称为学士,无定员,也无品秩。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北周有麟趾殿学士,隋代诸王及节帅也置学士,以师友待之。
唐太宗时置宏文馆,引学士轮流入值,参与议政,学士地位越来越高,此后另建学士院,于是有翰林学士之官名,专掌朝廷制诰,号称“内相”。
在刘松年《唐五学士图》、佚名《唐十八学士图》中就有很多学士的生动形象。
(3)宋代以后的学士
宋代的学士院是皇帝的文学秘书,学士须由饱学之士担任或兼任,主要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书,身份极为尊崇,待遇也比较隆厚,倍受天下人之羡慕,称其职位“清且贵”。
明代的翰林院士、翰林侍读、侍讲学士是文臣的荣誉头衔。明朝末年设有典礼院,亦置学士。学士现在特指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或者文人学者。
二、说文解字:古代的硕士
(1)“硕”字溯源
楷书“硕”是形声字。金文从页(头),石声。小篆承接金文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作“硕”。汉字简化后写作“硕”。
《说文·页部》:“硕,头大也。从页,石声。”(硕,头大。从页,石声。)“硕”的本义为头大,泛指大。如成语“硕大无朋”,意思是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引申指学识渊博。如浙江浦江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其中的“硕师”即是指大师,学问渊博的人,估计其学术水平不在现如今的硕士生导师之下。
(2)古代的硕士
硕士,名称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据《五代史》记载:“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也就是说在皇帝身边经常伺候皇帝的人,被提拔重用,那么外边的忠臣硕学之人就会慢慢地疏远。
宋代文豪,江西省南丰县人,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若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硕士,在这里是指品德高尚、学富五车之文化名流。
三、说文解字:古代的博士
博士,此词最早应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古代博士是一种官职,是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文人。
古代的博士的职责主要是侍奉朝廷,备皇帝顾问,参与朝政,负责保管朝廷的文献档案,从事编撰著述,传授学问以及为朝廷培养各类人才。
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与现在的学士、硕士、博士到底有何不同呢?
综上所述,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仅仅是比较笼统的称呼,而且比较随意一点。有普通官员,也有大学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古代的“学士”曾经辉煌无比。
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学士,被称为“内相”,就是内朝官的宰相,地位与三公九卿差不多。现在的学士仅仅是本科学历获得者,可以说是学历比较低的学者。
古今博士的身份变化不大,几乎可以相互替代,今天的博士仅仅是多了一个学位证书而已,除此之外,两者就学术水平来说,大体是不分高下的。
博士、硕士、学士在以前代表着什么 篇4
一、博士
我国古代的博士与现在的博士不是一个概念,确切的说是古代的博士是一个官名,主要是掌通古今,类似于史官一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在秦始皇时,博士只是作为政府顾问,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
到了汉代以后,博士开始出任学官,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那个时候,博士除了授予学官之外,还授予一些具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到了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二、硕士
在我国古代,一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的人,通常被指称为硕士,但经学者研究,硕士的指称在古代史籍中却不多见。专家认为,硕士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
古代常用与硕士含义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三、学士
学士之称,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成为有学问的人以及文人学者的泛称。
魏晋以后,学士开始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到了唐朝, 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
其中的翰林学士为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的顾问和秘书官,因而常常被称作“内相”。
大宋王朝很重视文官,在当朝一经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
清朝的大学士则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
【博士、硕士、学士在以前代表着什么】相关文章:
梦见动物代表着什么11-04
梦见男人代表着什么11-05
梦见猫代表着什么意思11-08
梦见给别人梳头代表着什么11-07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萝卜代表着什么04-17
孕妇在梦里梦见吃枣意味着什么10-31
梦见肝脏预示着什么01-03
梦到蛇预示着什么02-10
梦到丑闻预示着什么11-15
梦见马车预示着什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