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彝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2021-08-15 18:21:11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彝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导语: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彝族传统节日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彝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体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19个自治县,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此外,北自大渡河,南到云南国境线,东自乌江,西抵澜沧江都有彝族人口以村为单位的零星分布,这些地区的彝族一般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另外,在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也有近3万多彝族人。其中,越南有1万多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六大方言和土语,方言之间差别较大。

  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彝族不同的传统节日也有其不同的社会功用。

  彝族地域性的小规模节日,多得不胜枚举,如赛装节、打跳节、跳虎节等等。现仅举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些传统民俗节日为例,以说明区域性节日的一些特色。由于频繁的文化交流,彝族的传统节日已不再局限于民族传统的范围,下面列的是部分彝村民俗节日,由此便可见一斑。

  开新街

  云南峨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街日。

  旧时峨山一带彝族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焚香祭神后,各家就互不往来,直到正月初二或初三各寨举办民间灯会、龙会、虎会、地会时才相互往来。待到开新街后,人们才下地干活。开新街这一天人人都要穿上新衣服、吹奏起各种古老独特的民间乐器,耍着龙灯、虾灯、狮子灯、彩船灯,跳着热烈奔放的花鼓舞,从各村寨朝指定街场上涌去。街场上,点三声地炮,地炮一响,便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讲话,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晚上,年轻人还要燃起簧火,继续歌舞娱乐。有的地方还有在松毛席上吃“开新街饭”的习惯。开新街期间,人们还要在货摊上购买 春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生活用品。

  姑娘节

  又称“姑娘街”,云南金平彝族姑娘们的节日。时间在春节后的第一个赶场日。

  届时,除彝族姑娘外,瑶、苗、哈尼族的姑娘们也要来参加。歌舞是姑娘节的主要活动。

  姑娘们在街场上手拉手围圈歌舞,展示自己的青春,表现自己的美貌。买卖货物是姑娘节最有特色的活动。这天,歌舞过后姑娘们要把自己带来的山货、药材卖掉,然后购买花边、丝线、银质首饰。买东西时,会出现小伙抢着替姑娘付钱的场面。这些小伙子口中唱着花灯调:“好久不赶四方街,蔑帽团扇排又排,妹要爱啥快快买,妹买蔑帽哥开钱。”他们勇敢地向自己中意的姑娘献情。姑娘节是男女青年交流感情、谈情说爱的好时光。夕阳西下,赶街归来的沿途,情歌声声,一对对恋人沉浸在喜悦和甜蜜的气氛中。

  拜姑爷节

  云南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日。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

  届时,人们把三五年内本寨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一起接回本村。先给各家姑爷送大红拜帖,然后由寨子组织舞狮子、龙灯、花鼓队以及大头和尚,到各家去拜耍。姑爷们必须点燃鞭炮欢迎,拿糖果糕点相送。有些村寨还要把所有的姑爷都请到一起团拜,让各家姑爷在这种集体场合里显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团拜时,有的还要摆各种高产作物的种子。拜姑爷节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赛装节

  云南永仁县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古时有两兄弟,都是勇敢勤劳的猎手。他俩带着乡亲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当寨老准备为他俩完婚,问喜欢谁家女子时,他们回答要心灵手巧的姑娘。于是,正月十五,寨老招集全寨姑娘比赛服装,让兄弟俩选择。姑娘们尽其所能绣花染色,兄弟俩都选上了如意的人,因此得名赛装节。届时,姑娘们身着自己缝制的盛装,个个丽装美貌。赛装优胜者成为小伙子们倾慕追求的目标。

  黑井灯会

  云南省牟定县黑井一带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黑井一带盛产井盐,龙灯会的第一个节目便是“耍龙”,龙有九节,分别扮演出盐水的井以求盐水更咸。此外还有三打、进贡、媒婆、水族、耍狮、嫁女、得利等娱乐节目。最后是“合井太平”,由两盏彩云灯以及盐灯、白鹤灯、鲤鱼灯组成,取彩云灯助龙上青天、盐灯喻盐业兴旺之意。用灯架一“井”字,取“合井太平”之彩头。

  巴乌节

  云南鹤庆县东、西山区一带彝族的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巴乌”即打来的意思,是一种欢庆狩猎凯旋归来和祈望来日狩猎丰收的仪式。过去,每逢寨中捕到猎物时,都要跳“巴乌”舞。跳舞之前,猎人要在歌场剥猎物,把兽头交给狩猎组织者或指挥者,兽皮给打死猎物的猎手,兽肉给主持祭祀活动的“阿布”,“阿布”将肉放在助祭火上烧烤。接着,拿兽头的在前,披兽皮的随后,围绕火堆表演打猎的各种动作。其他猎人则在捕获猎物的猎人带领下,扮兽尾随,共同表演擒捕野兽的舞蹈。兽肉烤熟后,人们共享野味。后来跳巴乌成为定时举行的传统节日。如今,节日中的巴乌歌舞更加精彩。由12面木鼓,12面铜锣和12支吸呐(闰年各用13件)组成乐队伴奏。由36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狐狸、熊、兔等野兽的毛皮或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堆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箭或钢叉,将“猎物”围住,表演各种狩猎动作,以期来日狩猎丰收。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二月七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军屯镇一带彝族节日。在农历二月初七日过节。

  据说,过二月七兴于明朝末年,目的是求神灵保佑全镇男女婴儿无病无灾。节前,人们要精制神轿三顶,两顶有轿顶,一顶为座椅式;有顶的抬圣母、土主神,座椅式的抬财神。二月初六晚上,由一绅老到圣母殿将三尊小塑像请下座位,供于大殿供桌上,名为“暖寿”。初七早上,军屯镇所有当年出生的孩子,都要穿着干干净净的节日艳装,由父母抱着,肩上扛一面纸糊竹做的有两面小旗子的“枷”,并抱公、母鸡一对,到菩萨座底下领生,领生时先把枷上的小旗子取下让孩子拿着,然后把枷烧掉,父母便抱着孩子和鸡回家,到家后再把鸡杀了煮熟,用盘子装着去圣母殿还愿。人们还完愿后,便开始接神。军屯镇分为上截、中截、下截、街截四段,接神时各段按次序轮流当头。当头者要杀猪宰羊,准备酒席,并开出“抬香老人”的名单。按规矩,凡满五十岁的男子都有吃香饭的资格。到接神时,走在前面的抬香老人,每人手拿两柱点燃的条香,随后依次是神轿和边走边唱的各类花灯。抬轿者必须是当年结婚的男子,且身穿长衫马褂,整整齐齐。如人数不够,也可由上一年结婚者代替。接神完毕,所有参加者坐席聚餐。实际上,接神活动是从二月初六开始,一直到十五日神归圣母殿才结束。二月七节,也是军屯镇说亲的好时机,许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这一天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

  插花节

  云南楚雄一带雄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

  这天,人们采集鲜花在路边、树旁、寨口搭起花牌坊,编成花环挂在门上,插遍门媚、房角、畜厩、牛角八田园及农具。据说这是为了怀念咪依鲁。

  相传很久前,昙华山上有位美丽的姑娘叫咪依鲁,她能唱许多彝家调子,会绣各种各样的花卉鸟兽。一天咪依鲁在山上放牧,遇见一条凶恶的狼,善良诚实、本领高强的青年猎手朝列若搭救了姑娘和羊群。咪依鲁送给朝列若一朵雪白的杜鹃花表示感激。从此,两人相亲相爱。昙华山上有个土司以选美女到他的仙园伺候仙女为名,糟蹋各寨的姑娘。咪依鲁得知后十分气愤,为了搭救姐妹们,二月初八这天,她采了两朵有毒的鲜花插在头上,只身闯入仙园,佯装与土司成亲,伺机将毒花泡人酒中,土司饮毙。朝列若狩猎归来,发现咪依鲁也死去,抱着咪依鲁的尸体哭得两眼流出了血,那一滴滴鲜血染红了杜鹃花。为了纪念敢于牺牲自己除暴的咪依鲁,每年二月初八方圆数十里的彝族都到昙华山上采摘鲜花,插遍各处,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二月八

  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节期三天。

  相传节日是纪念在危急的关头智斗强敌的民族英雄密枯。届时,全村男子来到寨旁最高最古的树—密枯树前,各户向此树供祭一碗米、一块盐及茶、酒等。然后进行祭祀密枯的活动。节日期间,人们还举行踏歌、摔跤、打秋千等娱乐活动。

  赛歌会

  云南元江县彝族支系腊鲁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的牛日举行。

  届时,人们选择村外一块较平坦的地方作为赛歌场,场上燃几堆释火,人们围火席地而坐。待芦笙吹响后,能歌善舞者便走进圈场中,在芦笙的伴奏下集体起舞,场上观众也为起舞者拍手助兴。接着,是男女对唱,用歌声引姑娘上场对歌。姑娘们便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相对。对歌时,先是委婉含蓄地试探对方,慢慢地当众表露相互的爱慕之情。听众则为之报以祝贺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对歌的小伙和姑娘趁着热闹的场面以目定情,他们腼腆、羞涩地偷看对方,给以亲密的笑颜,若十有八九相中了的便挽手退出场外。如果互相看不上,也当场用歌声婉言谢绝。有些大方的男女青年,被拒绝后仍站在场中,等待另一位上场与自己对歌,有的还坚持到得到了情侣才退场。这种方式,被称为“支柱”。赛歌会有时持续若干天,直到无人上场对歌时方宣告结束。结束时,人们把唱成的一对对情侣围在场中,在芦笙的伴奏下纵情歌舞。

  护山节

  西隆林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

  在护山节期间,任何人不许上山砍树木打柴草,也不能把畜群赶到山上放牧。这天,各个村子还要组织“打猎”活动,一般都是青年人参加,届时有人装扮成动物,到傍晚后出现在“猎人”面前,“猎人”的武器是竹炮。“打猎”归来后要举行庆祝活动,大家围火歌舞,通宵达旦。

  搭清节

  云南曲靖市白水区彝族妇女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马日。

  这天,家务全由男子料理。妇女们打扮后,带上食物来到当地的密集山上,挖好火塘,生火煮饭做菜。饭菜做好后,大家席地而坐,先给长辈妇女敬酒,再给小女孩夹菜。之后,大家一边品尝饭菜一边唱调子,直到明月当空,才扶老携幼,相继离去。这天,附近的汉族妇女也有应邀来参加的。

  情人节

  是广西那坡县彝族支系白彝人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举行。

  这是一个表达爱情的节日。一般小伙子送给姑娘的是白砂糕,姑娘则送小伙子净糯米饭。白彝人崇尚白色,以净白的食品送给相爱的人,表明心地的纯洁,爱情的真挚。

  牟定三月会

  云南楚雄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四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

  节日期间,除楚雄各地的彝族到会外,附近的白、回、藏、苗、汉等民族也跋山涉水,前来牟定参加节日。每年的三月会,牟定县城锣鼓喧天、爆竹齐鸣,热闹非凡。人们手拉着手围成圆圈跳着彝族民间的“左脚舞”。

  三月会的来历,有说为纪念哀牢山的彝族起义领袖李文学;还有说牟定城外有一龙潭,潭内有一条蛟龙,每年三、四月间便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吞噬人畜。知县长官告诉百姓,在三月二十八日,每户出几斤炭,搁在龙潭边燃烧,等知县一下令,变将烧红的炭倒进龙潭,然后用泥石将潭填平。人们在填好的龙潭上跳舞唱歌,庆祝和纪念制服蛟龙的胜利。

  服装节

  云南大姚县三台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

  届时,妇女们穿上各种艳丽的服装前来参加。服装节上,刺绣珍品琳琅满目,飞禽走兽、流水行云、山花野草都被融人彝族妇女们巧夺天工的刺绣中。

  传说很久以前,三台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叫阿米尼,她仿照锦鸡的羽毛制成一件衣服,图案精巧、色彩奇妙,胜过了土司头人请人制作的衣服。阿米尼被土司逼成一只锦鸡飞走了。人们便以举行服装节的形式纪念她。节日上,姑娘们为了赢得荣誉,要换好几套漂亮的衣服。人夜,跳舞欢歌,小伙子们前来寻找白天相中的心灵手巧的姑娘。

  串会节

  云南漾濞县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届时,人们聚集到一起,在场院上举行歌舞活动。由众人组成打歌队伍,围着三堆髯火,在四支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舞时伴以对歌,气氛非常热闹。

  跳公节

  彝语称“孔告”意为欢庆的日子,是广西那坡县彝族的传统节日。各地方节日时间不一,有的在农历四月初三日过节。

  这个节日是祭祀祖先、土地和山神的日子。届时,人们演习古代彝人战争和生活的场面;由世袭的节日活动主持者吃公唱本民族的历史以及跳金竹舞、对歌、饮酒、聚餐等。其中以跳竹最为重要,跳舞之前要用猪头祭祀祖先,然后由“麻公”领舞,众人踏着芦笙、铜鼓的节奏相随。金竹舞要跳两天。

  关于节日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彝族的首领九公在一次战争中失利,被迫躲进一片金色竹林。他急中生智点燃竹叶以迷惑敌人,敌人果然畏退了。后来,九公不忘金竹的救命之恩,在村寨的场坝中央栽了一簇金竹,并在农历四月率族人围绕金竹跳舞唱歌。后来加进祭祀祖先,讲叙族史的内容,逐渐发展为固定的节日。

  沙户比节

  云南巍山龙街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沙户比”系彝语,意即小春尝新。节日在小麦成熟后的农历四月中旬。

  届时,家家户户用麦面和糖,糯米和核把,并蘸上蜂蜜献祖。已出嫁的女子,这天要带上核把回娘家,既是与亲友共贺小春丰收,又请老人、亲友们尝新。

  都阳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一带及金沙江沿岸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个节日是彝汉两族人民团结、友谊的象征。

  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彝家寨子里病役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采来的营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来,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人们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驱邪。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葺蒲和艾叶,孩子们还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棕子,带上酒和佗沱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赛马节

  贵州威宁彝族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

  届时,人们会牵着自己精心喂养和训练的骏马来到马场。赛马主要看马的.速度,最先跑到规定终点的就是冠军。赛马时,人山人海,气氛非常热烈。

  采药节

  云南小凉山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日中主要是采、卖药材。

  这天,天刚亮,男女老少便肩扛药锄、身背药筐,到高山、深涧、低谷去寻采各种草药。有些人家还要把采到的草药拿到集市去卖。当地彝族认为,五月初五这天采集的草药,治病效果最好。

  祭公节

  广西隆林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人们都要到交通要道的三岔路口去祭拜祖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相传,很久以前,统治者的暴政威胁着彝族祖先的生存,他们于农历五月十六日横戈跃马迎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首领因受重伤当日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都到路口祭拜,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祭公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到十九日连庆四天。第一天,人们不能外出,只参加祭拜活动;后三天,才能相互串亲访友、共度节日。届时,青年男女盛装打扮,齐集公共场所,吹笙跳舞,寨上男女老少簇拥围观,好不热闹。

  斗牛节

  彝族善养牛也好斗牛。彝族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日举行斗牛比赛。

  届时,先一群一群地斗,然后留下强者争夺冠军。斗败一方的主人要给赢的牛挂红绸,以表祝贺。斗牛节上还要举行热闹的歌舞活动。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在三弦的伴奏下欢快舞蹈,尽情歌唱。

  关于斗牛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的六月初一这一天,有两位过路人在大树下乘凉,他们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白一黑两头牛在角斗。两人试图把两头牛赶开,然后各套一头回去,但无法接近。此时,一位骑马的人高喊“白牛上天,黑牛入地。”两头牛随即消逝。

  在黑牛陷人之处出现一汪泉水。两位过路人见一对未妇在种地,便问他们是否看见牛了。

  农夫答道:“牛是见了,但跑的方向没看清。”两人只好惋惜地离去。这一年,那对夫妇种的地收成特别好。因此,人们认为牛斗架的年岁是丰收之年。故每年的六月初一,都要到山上举行斗牛的活动,并逐渐演变成盛大的节日。还传说,过去有一头荣获冠军的牛缠着红绸回家,半路遇一老虎,牛将老虎抵在田埂下,一天一夜后死去,牛也力竭而亡。挂红绸也由此沿袭下来。

  底拉

  云南省元江县一带彝族民间传统的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

  届时,村中集体杀牛,各家杀鸡,再准备桃、梨、石榴等水果作为祭品。然后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人们将各种水果挂在大门上,再摆上酒肉等祭品,焚香明烛,下跪叩拜,行祭祀之礼,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祭毕,人们开怀畅饮,载歌载舞,尽兴方散。

  剪羊毛节

  凉山彝族牧民之家,农历六月中旬要过剪羊毛节。彝族男女皆上大凉山黄毛埂剪羊毛,场面十分壮观。

  火把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祟除邪是火把节的重要民俗内容。火把节的由来,传说很多,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

  节日期间,有的地区要合村杀宰牲畜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鸡到田里祭田公地母。而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人们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干苦篙杆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烧掉一切不吉利之物,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人到村寨的火把行列之中。之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巍山的“打歌”、“弥勒”、宜良的“阿细跳月”,楚雄的“打跳”,路南的“大三弦”,红河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一天都会一展风采。如今,火把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磨儿秋等各种娱乐性活动,有的地方还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彝族山寨的火把节之夜十分美丽迷人,曾有古诗这样描写道:“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省沪西县彝族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农历正月初二或初三进行祭火,称做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更是彝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举行,节期三天。

  赶花节

  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三县交界彝族支系勒苏人的节日。每年两次,人们分别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过节。

  节日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去,一位汉族姑娘与一位勒苏小伙子相爱了,但因民族不同而受到舆论迫害。他们相约在绿汁江畔的大西山顶殉情。为了纪念这对有情人,大家便在大西山顶的草坪上举行歌舞活动,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成了勒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跳舞娱乐是赶花节的主要内容,人们尽情歌舞,谁也不受约束,祝愿年轻人幸福欢乐、永远相爱;也预祝庄稼免遭虫害,获得丰收。

  拉麻节

  “拉麻”系彝语,意为贺牛神,也是彝族当地人民传统的节日。

  拉麻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地点选择在云南鹤庆、剑川两县间西山上的耗牛洞前。

  洞口上方的石壁形如牛头,传说是牛的化身。节日清晨,人们手举白栗叶,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将食品供于石头下的供桌上。然后呼喊“牛王醒来吧!”再把白栗叶堆放在石洞内,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其点燃,人们围着火堆歌舞。随后,在洞外草坪上举行拉麻仪式:草坪中央点一堆火,一人头戴牛头面具,身披棕衣扮演牛王,围绕火堆模仿牛的各种动作。一人拿着牛绳套,做出准备栓牛的样子。还有人拿着竹筒象征性钻到牛腹下挤牛奶,以讨吉利。其余人随之歌舞,并向牛王抛撒粮食。围观者拍手助兴,祝愿人们逮住牛王。而牛王则东躲西闪,毫不驯服。这时,头戴簸箕形毡帽,身穿羊皮袄,手持放羊鞭的牧人上场,身后还跟着一群舞花环的姑娘。姑娘们围着牛王起舞。把花环、花束挂在牛王身上。然后,用青松扎成大轿,抬着牛王出游各寨,以示把吉祥和幸福送到各寨。晚上,各寨在村中心的平坝上点燃七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吹牛角号、击牛皮鼓,表演耕种、收割的舞蹈庆贺感谢牛神。各家各户还要单独举行贺牛仪式:先由家长点燃火塘,家庭成员按辈分依次往火塘中加四根火柴,摆成井字形。女主人将一个装有各种粮食的斗摆在火塘前,再用红线扎成四束寸长的稻草置于斗的四角,斗梁上点一对蜡烛,放一些供品。男主人宰一只红公鸡,滴鸡血于斗内,斗梁上粘三络鸡毛。然后,全家抬着斗唱“牛长寿,人长寿,庄稼大丰收,”绕牛栏一圈。同时,女主人将一张画有一头耕牛,牛角上站着一对童男童女的“吉祥图”贴在牛栏门上。最后,全家在牛栏外席地共餐,并给牛喂些糯米橄把,以示与牛同乐。

  尝新节

  云南大理州祥云县鹿鸣一带彝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开镰收割稻谷之际。

  节前,要通知至亲好友来参加。主人家准备好丰盛的食品,有的还要宰羊。尝新前,先把春出的新米饭配以鸡、羊肉等菜肴祭祀祖宗和神,以示感激,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就餐时,主客相互敬酒,客人称赞主人的勤劳,并预祝来年丰收,主人感谢祖先保佑和亲朋好友的帮助。吃新米时,先敬席间长者、然后是幼儿,最后大家一起吃。

  彝年

  是大小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内择吉日举行。

  彝年前,人们打过年柴,准备过年的食物,精心地催养年猪。过年三天,第一天:“点烟火”,清晨用袅袅的轻烟通知祖灵回家与后代共度佳节;“逐户杀年猪”,全村男女老少(除女主人留家外)喜气洋洋簇拥着杀猪能手“翁色尔古”逐户杀年猪,杀猪的顺序以村中辈分的高低长幼而定;“松母”即献祭,取部分猪肝、猪肉烧煮,由男主人端至火塘上方祭祖,以析来年丰收、平安。第二天:孩子们做“翁西那姑革”游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在一起,伴着口弦。、月琴、胡琴欢歌舞蹈,进行赛马、荡秋千、蹲斗、角力等娱乐活动。中年男子成群成队到各家互贺新年,妇女留在家中招待客人。第三天:“送祖”,人们早早起来,热饭菜以送祖灵归祖界,并为祖灵备好路途中需要的盘缠(干粮),还把燕麦倒在畜槽中象征喂祖灵的灵马。送祖灵时,男主人向祖灵祈求保佑来年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新米节

  云南峨山和巍山彝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十月秋收后择吉日举行。

  届时,出嫁的姑娘和在外成家的儿子都要带上新米和其他礼物,回到父母身边来,以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和父母共享丰收的果实。该节一般是一家一户单独过。节日里人们在吃新米的同时,还要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更好。有的地方,还要宴请其他朋友。‘有的还把新米饭做成各种各样的饵块染上色,分送亲友邻里。

  颂牛节

  云南西北山区彝族的节日,每年立冬日举行。

  传说这一天是天牛下凡效劳人类的日子,所以举行歌颂牛的功劳的活动。届时,各家各户要把耕牛全部赶到牛神崖前的草坪上集中。草坪上围插12根松杆,上边挂满用红绸缀着的各种粮食,中心放有一个大簸箕,内盛用洋芋制成的黄牛和用萝卜制成的水牛模型。这些“牛”用荞梗或玉米秸作腿歹荞粒或玉米粒作眼,麦穗尖作角,玉米糕和切成段的燕麦秸,作为牛的饲料。活动在一位老歌手带领下开始,大家牵着挂红绸的耕牛,绕簸箕踏歌而舞。歌唱耕牛的功劳、歌颂精心饲养耕牛的人以及当年获得好收成的人家。最后,按成绩大小,老歌手把“牛”和“饲料”奖给牛的主人。饲料当场用来喂牛,“牛”则装在用彩带编制而成的“牛轿”中。之后,大家赶着耕牛载歌载舞,游村过寨。牛模型则供在家堂,它是家中代代相传的宝贝。

  密枝节

  云南省弥勒西山、路南圭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十一日左右举行。

  当地每一村寨都有一片林木茂盛的“密枝林”,届时各村男子杀绵羊前往神林中祭祀密枝神,诵祭神经,驱瘟疫,祈祷人畜兴旺,庄稼丰收,羊肉分给各户回村再祭神,进村时呼叫“哈够、哈够”,以此告诫不守村规和违反道德风尚的人。祭神后全村上山赶雀一天,青年男女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圭山区海宜村的密枝节颇有特点。该村有男女两个密枝神,并有两片密枝林,其节日日程为:冬月亥日驱除男密枝林里的野鬼,子日祭男密枝神,丑日驱除女密枝林里的野鬼,寅日祭女密枝神,卯日打猎,戌日村内互相请客、娱乐。

  相传,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普玛,她不满自己的婚姻,为了排解烦忧,常到公房去唱歌。在公房,她遇见一位叫普拨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每晚相约在公房见面。普玛的丈夫知道后,去向普拨问罪,他俩就逃到山上以猎物、野果为生。时光渐移,山上的野物都采集光了,两人只好回到村里偷绵羊。此后村里有了病疫和丧事,村民就认为是普玛和普拨作祟,因此宰杀绵羊祭之,后来慢慢演变成每年一次的祭密枝神活动,又由祭礼发展为节日。

  老年节

  云南巍山县山塔、龙街一带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除夕举行。

  节前,家家户户要杀猪宰鸡,磨豆腐、做面条、酿白酒,备好节日食品。节日当天,各家各户张灯结彩,贴门神和春联,并在院子中心栽一棵枝叶茂盛、高三四米、有三盘树枝的松树,名为“天地棚”。然后在树干上扎一把松毛,将香柱插在松毛上。树下置一供桌,桌子上燃灯作天地神位,并摆有猪头和鸡祭献。在房屋后墙,也栽一棵松树,名为“米士”代表厩神。祭祀厩神以求其保佑六畜兴旺。在祭完天地神灵和厩神后,再祭自己祖先。黄昏后,各家皆以红纸“封门”,正月初二别家的童男前来“踩门”方可开门,龙街彝族过节时还要在堂屋内外铺上青松毛。山塔一带彝族节前要将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团聚。人夜后,全家团圆欢宴,由家长给儿女们讲家史、故事,通宵达旦,俗称“守岁”。五六岁儿童站在门槛上比高,据说这样才长得快。

  羊年

  云南牟定彝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除夕晚上和初一,当地彝族要养羊过年。

  这里的彝族家家户户都养羊。人们对羊很重视。除夕晚上,要在羊厩贴对联,要给羊喂由荞面、小米、麦面等粮食掺和起来的年饭。除夕晚上,老人要给年轻人唱述有关羊的来历的古歌。初一,各家带食品,放鞭炮,到羊圈和羊共餐,给羊喂它爱吃的树叶。羊年过后,择日把羊赶到山坡上去放牧。

  马樱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八日正值马樱花(杜鹃花)初开,大姚一带的彝族身着节日盛装,胸前插戴马樱花,身背米酒、干粮,从四面八方涌向昙华山,唱歌跳舞,尽情欢乐,并互插马樱花,表示美好的祝愿。相传,古代有个残暴的山官,在昙华山盖了座“天仙园”,强迫百姓按时送姑娘进园供其淫乐。有个叫咪依鲁的姑娘,不忍看一个个姐妹受蹂躏,便毅然前往,设计与山官共饮毒酒,舍身为民除了大害。据说,二月/又日是咪依鲁的殉难日,大姚县的插花节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善良的咪依鲁姑娘的。彝语“咪依鲁”,意为马樱花。


【彝族的传统节日】相关文章:

彝族风情08-28

彝族风俗04-17

写彝族的作文03-30

彝族风俗的禁忌详解04-17

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12-21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03-03

彝族牧人现代诗歌04-27

爱上彝族漆器散文随笔05-01

彝族火把节的经典祝福语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