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上官体

时间:2021-08-13 13:40:54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上官体

  导语:“上官体”代表着初唐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以典雅为主要特点。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上官体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唐时期的诗歌是什么样子,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州。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的作者是上官仪,唐太宗时进士,高宗时官居显要,是当时的著名文人。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就是他的孙女。这首诗名叫《入朝洛堤步月》,是在洛阳早朝时经过洛堤有感而作。据说他骑在马上,高声吟诵此诗,“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唐诗纪事》)。诗没有多大意思,但语言华美,对仗工稳,既是六朝诗歌的延续,又有所发展。这种诗风为当时人所效法,称为“上官体”。

  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的时代。唐代初年,也是五言诗占据主要地位。“上官体”以五言诗为主,多是应制奉和、侍宴咏物之作,内容很贫乏。但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从唐太宗到武则天,经常召群臣到内廷饮宴,宴必命赋诗,并以此定优劣,给予赏赐。武则天时,率百官游龙门,命赋诗,诗先成者赐锦袍。东方虬诗先成,被赐予锦袍。宋之问诗后成,但武则天看了以后,认为比东方虬写得好,就把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夺过来,改赐给宋之问。唐中宗令群臣赋诗,让上官婉儿在这些诗中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上官婉儿选宋之问诗而不取沈佺期。她说沈诗“微世雕朽质,羞睹豫章才”,词气卑弱,而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则较强健。沈佺期见评语,不敢再争。在这种风气之下,人人都写这种应制诗是很正常的事。

  上官仪的主要贡献,是对六朝以来已经广泛使用的对仗加以总结,提出“六对”“八对”的理论(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如《早春桂林殿应制》中的“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一联,即体现出诗人的杰出写景技巧和善于营构明秀灵动的诗境的能力。再如《奉和山夜临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此诗虽为奉和之作,但诗人有意摆脱从类书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在他的作品里,有不少通过精妙对法来写景传神的佳句,如《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成文。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以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六对”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二是同类对,如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对,如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八对”也大抵类此。

【上官体】相关文章:

上官体对唐诗的影响07-01

上官氏-姓上官的名人-上官姓起名字-上官姓的起08-16

上官的解释及造句05-20

上官先生散文03-28

上官仪诗鉴赏03-28

诗人上官仪简介04-01

上官的电脑窝心情散文04-13

桃花树下·上官婉儿04-04

关于上官婉儿的轶事典故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