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退位后的生活
导语:李渊为大唐打下根基,却被儿子李世民逼宫退位,那他退位后过的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尔后,一边派部下收捕杀尽兄弟的家眷子女以及手下,一边派尉迟敬德控制宫中宿卫,迅速控制局面。
这是一场血腥的政治斗争,在这场内斗中,太子与秦王,谁下手狠谁就可能赢得先机。玄武门事变大概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引蛇出洞,通过皇帝的手,引出太子和齐王;然后玄武门设伏,杀掉太子和齐王。
但玄武门事变,是否到此一切都结束了呢?李世民还有进一步的计划吗?
惊变
事情自然没有那么简单,通往皇帝宝座的路上还有一个人,开国君主李渊。
据《资治通鉴》《两唐书》的《尉迟敬德传》均有记载:玄武门战斗基本结束以后,李世民没有亲自去拜见高祖李渊,而是派出尉迟敬德见他的父皇。《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事到如今,李渊还能说些什么呢,便趁着这个台阶说道:“好,这也是我一贯的心愿啊!”紧接着,老李含泪发布了两道敕书,由宇文士及出东上阁门宣敕,昭告天下,首恶已诛,与众人无关,安定众心;同时,派黄门侍郎裴矩前往东宫,晓谕将士,一律罢归。东宫留守人马接到李渊的敕书,顿时作鸟兽散。
李渊的使者在玄武门找到了李世民,说陛下要召见他。李世民看着玄武门内外满地的死尸,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紧紧地闭住了眼睛。往事好似电影胶片一般,一幕幕、一桩桩地从他的眼前掠过。结束了,结束了,这一刻,他终于创造了历史。良久,李世民睁开了双眼,坚毅再一次爬上了他的面庞。他阔步而去,双足在白色的石板上留下了一连串血色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
自打李世民进入视线范围,李渊的眼睛就一刻也没有从他的身上离开过。李渊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反倒产生了一丝的好奇。他想亲眼看一看,手上沾满了兄弟鲜血的李世民会有着怎样的表情。
李世民的表情十分奇怪,十分复杂,以至于让阅人无数的李渊都摸不着头脑。说开心吧,又带着些许悲伤;说悲伤吧,又带着一丝儿喜悦。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且喜且忧吧!
李渊明白了,李世民其实也有属于他的痛楚。一瞬间,自责和懊悔充满了李渊的心胸。如果自己当初果断采取措施,就不会有现在兄弟阋墙的人间惨剧了。嫡生的四个儿子当中,李元霸早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于今日授首,只剩下一个李世民了。虽然李渊万分痛恨李世民,但是他也知道,能够挑起帝国未来重担的也就只有这个可恨的世民了。
那一刻,李渊整个人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无奈当中,曾经,理想是那么的丰满,而现在,现实却是如此的骨感。造化弄人啊!
李世民终于缓缓走到了他的面前。他望着他,他也望着他。
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复杂的心情,猛地投入到李渊的怀中,放声大哭。是啊,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他怎么会屠戮自己的兄弟呢?他这一哭,李渊的眼泪也喷涌而出。
父子二人都哭了,只是哭的内容却大不相同。李世民哭的是,自己一生将声誉看得比性命都重要,想不到如今却为了皇位而杀害自己的兄弟,真不知未来的历史会如何书写自己,后世的人们又会如何评价自己。李渊哭的是,自己非但不能杀了李世民为建成和元吉报仇,反而还要亲手将这个凶手扶上皇帝宝座。
过了许久,李世民先止住了哭声。感情已经宣泄完了,理智又重新占领了大脑,事到如今,想要回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李渊也停止了哭泣,他从李世民的眼神当中看到了刚才不曾有过的果敢与决绝。李世民的眼角依然挂着泪珠,他用沙哑但无比坚定的声音对父亲说:“父皇,当今叛党未除,时局尚不明朗,请父皇降旨授儿臣以临时处断之权。”
李渊已经料到会有这一步了,他敛容说道:“传旨,朕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国家一切事宜,暂由秦王代朕处理。”
“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尚有要事处理,暂且告退”。
伤逝
父亲挥手示意,而后便转过身不再看儿子了。儿子用无比复杂的眼神深深地望了一眼父亲的背影,便大踏步地离去了。
老父亲清楚,秦王这是赶着继续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呢。此刻,他只觉眼前一阵发黑,天旋地转。
这样伤心了不久,没有军权的李渊先是立李秦王为太子,接着又“内禅”了。
做太上皇以后,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生活的。身边的皇上的`耳目不断,风声那么紧。
直到贞观三年(629)四月,他被迫才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安居。
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太宗举行的一些酒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这里。太宗经常到九成宫避暑,每每劝上皇偕行,李渊每每都是婉言谢绝。
一枝迎春,送走寒冬万里云。于是李渊一直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地做他的太平太上皇,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李世民自然不会亏待他,毕竟他是他的父亲,只要他不复辟。可是,虽然如此,李渊仍为了自己能够安稳终生,尽量少的结交大臣,免得儿子猜忌自己。
看开了,毕竟,这江山,还是自己李家的。
贞观八年(634)十月,李世民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由于第二年五月李渊因病死于大安宫内的垂拱殿,大明宫没有建成,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宫才渐成规模。唐朝后期,这里取代太极宫成为唐朝新的政治中枢所在。
应该说,李渊做太上皇,尽管有不得已的因素,不是主动的行动,但是他能够在面临突发事变时认清形势,能够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避免了在中央中枢政治当中引起更大的政治危机,即使他的后继者没有创造出一个贞观之治那样的辉煌盛世,也足以给他一个应有的客观评价。
李渊是在贞观九年(635)五月70岁的时候驾崩的。从他退位到死,他又度过了9年的太上皇生涯。李渊死后,群臣为他上谥号“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贞观九年十月,安葬于献陵,其妻窦氏也加号太穆皇后祔葬。
唐高祖献陵
鉴于李渊临终前要求后事“务从俭约”,太宗表示要按照汉高祖刘邦长陵的制度为他营建陵园。由于事起仓促,工期紧张,在房玄龄的建议下,改为按照汉光武帝原陵的制度,也就是把九丈的封土改为六丈。献陵堆土而成,与后来关中的唐帝陵因山而建在形制上明显不同。不过,献陵陵园中那朴实的华表,巨大的石犀、石虎等至今仍在。
据说李世民在位时,经常做些怪梦,大抵是其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及其子侄们满身血污地朝他扑来。他依稀记得有一位老人也缓缓走到他的床端,但见父亲:
身着一袭暗明黄色的九爪龙袍,哀伤的脸庞上有着哀伤的皱纹,脸上总是有着经久的沧桑和淡淡的哀愁,粗大的眉毛下,泪水模糊,而宽厚的身子也显得是那么地单薄……
【李渊退位后的生活】相关文章:
李渊之子李元霸06-19
李世民气死李渊06-26
李渊主要事迹06-17
李渊和杨广的故事06-17
唐高祖李渊有多少孩子06-17
古代著名诗人李渊简介04-01
李渊为什么不救李建成06-17
李渊建唐仅用一年06-17
倒带后的生活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