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月可以吃肉吗
导语:斋月是伊斯兰宗教地区和我国回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那么斋月能够吃肉吗?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斋月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人在祭祀前要进行“斋戒”,《礼记·曲礼》就说:“齐(斋的通假字)戒以告鬼神。”什么是“斋戒”呢?现代人以为“斋戒”就是不食肉类食物,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礼记·祭义》提到:“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是说斋戒者在祭祀前,要从内心到表现都虔诚肃敬。在室中思念被祭者的音容笑貌,这样的话,《礼记·郊特牲》认为就能“必见其所祭者”。(《易经·系辞》注:“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那如何体现出祭祀者的斋呢?对于《礼记·祭义》的“致齐于内,散齐于外。”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为“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耳。”也就是七天之内不近女色,不听音乐,不去吊丧探病。明朝人朱升等奉敕所撰《斋戒文》时,对斋戒的行为规则作出了规范:“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专门的斋戒住宿场所居住),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或许有细心人看到了其中有“不茹荤”三字,疑惑我为什么在开头说现代人认为古代“斋”不食肉是错误的`。其实,“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肉类,通常与代表鱼类海鲜的“腥”字连在一起用,古代却不是这样的意思。古代祭祀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的意思,而是指不吃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不吃它们,不是因为这些菜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在于防止祭祀者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现代人之所以会错误理解古代“斋戒”的涵义,主要是因为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其实早在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没有规定不准吃肉,只是规定不准喝酒和吃葱、蒜、姜之类。因此,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中国佛教徒并没有不吃肉的戒律,可以自由选择吃素或吃肉。如今的南传佛教(指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出家人可以肉食,藏传佛教也一向不忌肉食,日本佛教界现在也已开放肉食。
那为什么如今素食成为中国汉族的佛教徒基本的要求呢?这与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可是大有关系。公元520年五月,萧衍写出《断酒肉文》,他根据《大般涅盘经》要求佛教僧侣全面禁止肉食,当时就有部分僧尼对此持有疑义,称“律中无断肉及忏悔食肉之法”(《大正藏经》第五十二卷)。但萧衍认为“若食肉者,即有杀分,于不杀戒即成有缺”,而不杀戒为佛教根本重戒,持守此戒即必须断除肉食,这是佛陀所制出家戒律中本有之义。其实,关键不在于萧衍的论据有多么充分,而在于萧衍是皇帝!皇帝说要和尚不吃肉,和尚就必须不吃肉,否则,恐怕连饭也吃不到了。于是,《断酒肉文》的颁布使得“斋戒”(素食)成为此后中国汉族佛教徒必须遵守的一种戒律。
谈到此处,我们应该大致明白,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佛教经典,对“斋戒”的一致认识就是静心、敬畏地行事,与是否吃肉没有多大关系。
【斋月可以吃肉吗】相关文章:
斋月祝福短信04-14
斋月问候赠言大全02-21
乌龟吃肉12-04
乌龟吃肉03-12
乌龟吃肉06-27
吃肉的鹿05-28
吃肉与智慧02-24
记忆可以移植吗02-21
我可以勇敢吗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