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

时间:2021-08-06 18:01:57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诫子书

  朝代:两汉

  作者: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慆慢 一作:淫慢)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意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先好好学习,再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样他老了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能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了。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先好好学习,再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样他老了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能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告诫:一个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的。诸葛亮给8岁的儿子写的诫子书,因为他“嫌其早成”,恐其“大时了了”。宁静以致远等等都是针对这个聪明的儿子说的。诸葛亮的担心不是没有错,诸葛瞻最后的才华在政治军事上非常有限。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相关文章:

诸葛亮诫子书11-11

诸葛亮《诫子书》精读03-21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04-04

《诫子书》教案03-11

《诫子书》说课稿02-01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1000字03-16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450字05-14

诫子书诸葛亮文言文阅读题04-06

读《诫子书》随感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