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史记和资治通鉴

时间:2022-03-12 16:19:18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两部非常著名的历史著作,那么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拓展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

  首先,司马光生活的时间晚于司马迁,所以他有机会参考《史记》,甚至直接复制粘贴司马迁的作品,比起司马迁为了找材料实地考察来,司马光幸福多了。举个栗子《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吾过大梁之墟,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春申君列传》: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司马迁有点小骄傲呀!

  其二,个人写作风格不同。司马迁崇尚英雄,对于贩车引浆者流也不吝惜笔墨,对于他们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比较赞扬,除了有司马迁个人的性格特点之外,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有人说《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还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这是《史记》的魅力所在。

  而《资治通鉴》的风格就比较死板了,读起来冷冰冰,没有生气。正如求名一样,司马光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统治成败的得失,也就是说,他是皇帝必读书目,是要作为施政参考的,比起《史记》的老少皆宜,《资治通鉴》的读者显然偏少。另外说明一下,《资治通鉴》并不是一个人所写,他的作者还有刘攽、刘恕、范祖禹三人,也就是说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主编,很多文章是由别人写的,他只负责审核把关,但是人们只记得司马光这个作者,这对其他三位作者来说有点悲催。

  第三,从二人的做官经历来比较,司马迁做过太史令、中书令,司马迁的经历比较纯粹,所以作品也比较干净,没有过多的思想教育。但是司马光做过宰相,加上本人是道德君子,所以老是担心人们不知道什么,在作品中也加了不少私货。

  举例:司马昭死后举行丧礼,按照古礼,子女应该受三年丧礼,当时天下臣民都作权宜之计,服丧三天后就不再遵行。然而晋武帝司马炎自己坚持服丧三年。文帝之丧,臣民皆从权制,三日除服。既葬。帝亦除之,,然犹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丧者……遂以疏素终三年。《资治通鉴晋纪一》

  司马光评论道:三年之丧,白天子达于庶人。此先王礼经,百世不易者也。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绝父子之恩亏君臣之义;后世帝王不能笃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谀,莫肯厘正。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而裴、傅之徒,固陋庸臣,习常玩故,不能将顺其美,惜哉!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了!

  再说晋纪一下面的小字:起旃蒙作噩,尽玄黓执徐,凡八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这是编年体的一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的脑细胞不够用了,所以我必须给司马光一个差评。

  第四,这两本书的待遇不同。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外孙杨恽,没错,就是那个说出一丘之貉的杨恽。正是他的努力,《史记》才得以出版发行,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史记》属于非法读物,是见不得光的,如果没有杨恽的努力恐怕就没有《史记》了。

  而《资治通鉴》的待遇就比较高了,不仅有皇帝宋英宗给他作序,还有皇家图书馆收藏,《资治通鉴》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第五,阅读体验与先后顺序。虽然给了差评,但是后来我又发现:《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参照着读。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读《史记》,但是你要想写文章,提炼总结观点就要看《资治通鉴》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这点《资治通鉴》就做的比较好。

【史记和资治通鉴】相关文章:

《资治通鉴》原文03-10

读资治通鉴有感07-16

资治通鉴原文赏析01-26

《史记》史记集解序06-19

《史记》史记正义序06-19

《史记》史记正义论例06-19

《史记》史记索隐后序06-19

《史记》史记索隐序06-19

《资治通鉴》读后感05-17

《资治通鉴》的选材根据05-17